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伯锋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职业价值观
  • 1篇职业倦怠
  • 1篇人性
  • 1篇人性复归
  • 1篇人性价值
  • 1篇生涯
  • 1篇生涯教育
  • 1篇启蒙
  • 1篇启蒙教育
  • 1篇中小学教师
  • 1篇小学教师
  • 1篇教育
  • 1篇倦怠
  • 1篇价值观
  • 1篇教师
  • 1篇复归

机构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2篇何伯锋
  • 1篇苏旭东
  • 1篇向祖强
  • 1篇刘鸣

传媒

  • 1篇教育研究与实...
  • 1篇中小学德育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倦怠关系探析被引量:9
2010年
随机抽取广州、肇庆、湛江8所学校1355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考察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倦怠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中小学教师价值追求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最不看重的是管理价值。(2)中小学教师出现显著的职业倦怠现象,其中在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两个方面表现明显。(3)教师的价值观与教师职业倦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感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管理价值、名利追求价值倾向对教师情绪衰竭影响显著,成就感、智性成长价值追求影响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名利追求、人际关系追求对教师的是非个性化倦怠有显著预测作用。
向祖强刘鸣何伯锋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职业倦怠中小学教师
儿童生涯启蒙教育的人性圈囿与人性复归
2017年
儿童阶段是生涯启蒙教育的起点。在适应生涯教育外部规律、内部规律和主体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儿童生涯知识内容的取舍与方式方法的选择,受到以父母为代表的教育群体和职商开发的技术工具等因素的普遍介入,存在着以成人为中心、工具思维的僭越等圈囿人性发展的问题。要实现生涯启蒙教育的人性复归,应将其广植于以儿童为中心的场域内,围绕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凝聚、开放、激励等功能效应,以此超越工具依赖的倾向。
苏旭东何伯锋
关键词:生涯教育人性价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