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伟萍

作品数:21 被引量:12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神经节
  • 7篇疼痛
  • 7篇超声
  • 6篇疗效
  • 6篇超声引导
  • 5篇带状疱疹
  • 5篇神经痛
  • 5篇疱疹
  • 5篇经痛
  • 4篇带状疱疹后
  • 4篇带状疱疹后神...
  • 4篇注射
  • 4篇疱疹后神经痛
  • 3篇星状神经节
  • 3篇星状神经节阻...
  • 3篇腰交感神经
  • 3篇腰交感神经节
  • 3篇射频
  • 3篇神经节阻滞
  • 3篇注射治疗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0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市中西医...

作者

  • 21篇陆伟萍
  • 15篇徐晨婕
  • 14篇鲍红光
  • 8篇高献忠
  • 7篇程浩
  • 7篇管华
  • 5篇谢文娟
  • 5篇史宏伟
  • 4篇程浩
  • 3篇吴纪利
  • 2篇李陆军
  • 2篇管华
  • 1篇陈玲
  • 1篇谢纯永
  • 1篇张蕊
  • 1篇吕惠敏
  • 1篇斯妍娜
  • 1篇华敏
  • 1篇管华
  • 1篇王亭亭

传媒

  • 7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疼痛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直线偏振光红外线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40例(A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40例(B组)、氨酚曲马多联合乙哌立松药物治疗组40例(C组),三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均优于治疗前(P<0.05),A、B组治疗后VAS、ROM评分以及治愈率、有效率优于C组(P<0.5);A组VAS、ROM评分以及治愈率、有效率优于B组(P<0.05)。结论: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和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氨酚曲马多联合乙哌立松药物治疗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陆伟萍鲍红光徐晨婕张蕊谢文娟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星状神经节阻滞
超声引导下高容量注射与冲击波治疗慢性非止点跟腱腱病的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高容量注射治疗(HVUGI)与冲击波治疗(ESWT)慢性非止点跟腱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慢性非止点跟腱腱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5~70岁,BMI 18~35 kg/m^2。随机分为HVUGI组(H组)和ESWT组(E组),每组26例。H组在超声引导下将1%利多卡因10 ml及生理盐水40 ml注入到跟腱与跟腱前脂肪垫之间。E组采用瑞士STORZ医用放射式冲击波治疗仪MP100治疗跟腱疼痛部位,每周治疗1次,共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0~10分评估踝关节僵硬程度,采用维多利亚学院足踝运动功能评估评分(VISA-A)综合评估跟腱病变程度。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以及跟腱断裂等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至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周H组、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僵硬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至6个月两组患者VISA-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僵硬程度评分和VISA-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出血、血肿、感染以及跟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冲击波及超声引导下高容量注射治疗慢性非止点跟腱腱病具有良好效果,而高容量注射治疗在治疗后6周时僵硬程度的改善优于冲击波治疗。
程浩陆伟萍高献忠徐晨婕管华鲍红光
关键词:超声引导冲击波治疗
可视化引导下腰2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Buerger's病顽固性疼痛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C型臂下腰2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Buerger's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50例Buerger's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C型臂机X线引导下行患侧腰2交感神经节阻滞。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下降,皮肤温度明显升高,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腰2交感神经节阻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Buerger's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徐晨婕鲍红光史宏伟宰天明陆伟萍
关键词:腰交感神经节疼痛
氯胺酮和硫酸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8年
2018-0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继发于带状疱疹的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疱疹区皮损愈合后可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数个月甚至长达数年,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目前PHN的治疗以药物和局部治疗为主,但由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疗效差异性很大[3-4]。研究证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周及中枢敏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5]。氯胺酮作为非选择性的NMDA受体拮抗剂,能够广泛地抑制谷氨酸能突触的生理功能,进而治疗各种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6]。
程浩陆伟萍高献忠徐晨婕管华鲍红光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氯胺酮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拮抗剂神经病理性疼痛硫酸镁
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2008年
陆伟萍谢文娟
关键词: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疼痛性质临床诊疗疼痛门诊
核素心肌显像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效
孙凡鲍红光徐晨婕陆伟萍程浩高献忠潘笑笑曾令清景灵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后采用丙泊酚麻醉)和P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丙泊酚总用量、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患者清醒后5、10、20min及离院时的VAS评分。结果F组术中体动反应显著轻于P组,HR<60次/分发生率高于P组。F组术毕清醒后5、10、20min及离院时VAS评分低于P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疼痛更轻,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陆伟萍吕惠敏谢纯永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丙泊酚人工流产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痛性神经瘤的疗效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痛性神经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痛性神经瘤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75岁,BMI 18.1~27.9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痛性神经瘤;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痛性神经瘤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瘤体直径大小、残肢末端外围周长;记录治疗后3d、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VAS疼痛评分与发作频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抑郁、焦虑状况;记录治疗前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瘤体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残肢末端外围周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HAMA与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痛性神经瘤疗效确切,创伤小,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徐晨婕高献忠管华卜心怡王亭亭柳舒扬陆伟萍程浩李陆军鲍红光
关键词:痛性神经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焦虑抑郁
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进一步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急性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为严重的症状之一,传统的治疗手段仍不能迅速确切地控制疼痛;同时还有9%34%的患者后遗神经痛。60岁以上的老人此并发症高达50%~75%。,后遗神经痛也是带状疱疹较严重的神经病变,其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但是如何迅速、
吴纪利陆伟萍谢文娟
关键词:皮内注射带状疱疹神经痛
打卡制微信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管华朱才溢陈玲张梦如朱文静徐晨婕陆伟萍程浩高献忠鲍红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