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维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颅内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脑肿瘤
  • 2篇后颅
  • 2篇出血
  • 1篇弹簧圈
  • 1篇弹力
  • 1篇动脉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管外皮细胞...
  • 1篇血栓

机构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漳州市...

作者

  • 11篇蔡维平
  • 6篇林瑞生
  • 5篇庄顺福
  • 4篇李榕
  • 4篇王荆夫
  • 3篇汪伟巍
  • 3篇郑水顺
  • 2篇易海波
  • 2篇郭爱顺
  • 2篇张小锋
  • 2篇周晓颖
  • 1篇黄荣华
  • 1篇张智洲
  • 1篇于涛
  • 1篇陈海平
  • 1篇陈文伙
  • 1篇李榕
  • 1篇马旭东

传媒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试验指标变化的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TEG)试验指标的检测,结合其发病机制分析其变化规律,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TEG试验指标评估病情的可行性,为脑出血的诊治寻找客观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33例(脑出血组),按出血量分为小量亚组11例、中量亚组16例、大量亚组6例。另选择健康成人20例为对照组。受试对象完善TEG检查前均未进行药物或手术干预治疗。诊断以颅脑CT和MRI检查为主,CT评估脑出血量,应用北京中兴TEG YZ5000型弹力图仪检测TEG指标(R值、K值、angle、MA值、CI)。结果脑出血组K值高于对照组,Angle、M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亚组间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10ml亚组、10~30ml亚组低于>30ml亚组(P<0.05),K值、Angle、MA 3亚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脑出血组内K值、Angle、MA与脑出血量均有显著相关性(r=0.613、-0.481、-0.381,P值均<0.05);R值、CI与脑出血量无显著相关性(r=0.251、0.242,P>0.05)。结论 TEG能够动态且完整地反映凝血与纤溶的整个过程,K值、Angle与MA值可以作为监测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一个新选择。
周晓颖马旭东蔡维平
关键词:脑出血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4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HPC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随访13例,随访时间5~62个月,恢复良好10例,死亡3例。颅内HPC的CT影像特点为平扫显示肿瘤呈等、高密度,未见瘤内钙化、邻近颅骨骨质增生及脑膜尾征等常见征象;MRI影像特点为T1WI显示肿瘤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显示肿瘤呈等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所有肿瘤明显强化,肿瘤多呈分叶状,窄基底附着硬膜,有丰富的血管流空,无脑膜尾征,无颅骨增生和钙化。结论颅内HPC具有比较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颅内HPC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郑水顺林瑞生李榕汪伟巍庄顺福蔡维平陈海平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8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2010年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CA)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ICCA患者采用MicroPlex、GDC、EDC或Orbit弹簧圈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1.5h。随访2个月~4年,7例恢复良好,1例留有轻度偏瘫。结论栓塞方式与动脉瘤所在区段有关。对位于第1段和第5段的囊状PICCA,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汪伟巍林瑞生蔡维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颅内栓塞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内治疗弹簧圈
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显微手术(附92例报告)
2007年
目的 探讨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和多发性动脉瘤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12月至2005年12月92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患者共手术夹闭动脉瘤98个,同时清除血肿20例;4例多发性动脉瘤(其中1例先行一侧动脉瘤直接夹闭术,术后40d对侧动脉瘤破裂脑疝急诊手术直接夹闭3个动脉瘤);92例中死亡2例(大面积脑梗脑疝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 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早期施行显微手术疗效较佳。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应尽可能在一期内行单侧或双侧开颅术,先处理破裂的动脉瘤,后处理未破裂动脉瘤。手术中避免动脉瘤破裂和正确处理破裂后的出血,显微镜下充分解剖蛛网膜,避免解剖关系不清状态下盲目操作及术后积极防止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李榕黄荣华林瑞生王荆夫汪伟巍于涛张智洲郑水顺庄顺福蔡维平郭爱顺
关键词: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颅脑外伤所致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6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分析凝血功能障碍与迟发性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APTT、BPC、FDP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外伤迟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周晓颖蔡维平
关键词:颅脑外伤凝血功能障碍
后颅窝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防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科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后颅窝手术后继发生颅内感染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皮肤切开前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4 h者加用1次,术毕用生理盐水250ml+注射液万古霉素500 mg反复冲洗;全部患者采用全身用抗生素+脑脊液引流+鞘内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 28例患者颅内感染时间发生在开颅术后3~14 d。27例颅内感染在6周内得到有效控制,1例自动出院。结论后颅窝手术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采用全身用抗生素+脑脊液引流+鞘内应用抗生素是一种治疗后颅窝手术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王荆夫庄顺福蔡维平易海波张小锋林瑞生李榕
关键词:后颅窝病变手术颅内感染
急性脑梗死并发梗死区外脑出血8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并发梗死区外脑出血的原因。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并发梗死区外脑出血患者8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52~73岁,平均62岁,8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部位:3例位于基底节,2例位于脑叶,1例位于脑室内,2例位于桥脑。预后:3例死亡,其中2例位于桥脑,1例位于基底节;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3分4例,0分1例。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并发梗死区外脑出血常发生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且预后差,死亡率高。
蔡维平陈文伙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后颅脑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后颅脑肿瘤开颅术中硬脑膜重建的材料、方法与效果。方法 20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枕下正中或枕下正中向外切口入路,Y形或H形切开硬脑膜后,用双极弱电流电凝硬脑膜边缘出血,待术后进行硬脑膜重建;对照组采取后颅窝开颅术(无硬脑膜重建)。对比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颅窝硬脑膜缝合是手术环节的重要一环,能有效减少脑脊液漏。通过无损伤不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粘连更轻,局部筋膜修补比较经济实惠,因此连续缝合更符合现状。
蔡维平
关键词:硬脑膜重建
术中超声在脑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脑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 30 例脑肿瘤患者的显微切除术中应用实时超声 ,经骨窗对病灶进行定位 ,确定肿瘤边界;大小;血供及与周围脑组织关系,选择最佳的手术路径 ,判定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30...
庄顺福林瑞生王荆夫蔡维平
关键词:术中超声显微外科手术脑肿瘤
文献传递
右前颅底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被引量:3
2009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因双侧嗅觉消失10年,右侧鼻腔流清水样液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侧嗅觉丧失,颈软,头低前倾位右鼻腔见清水样液体流出,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有侧额叶及前颅底囊性占位性病变。脑池造影后行CT冠状位扫捕见高密度造影剂与鼻窦腔相通(附图)。
郑水顺李榕蔡维平郭爱顺
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脑脊液鼻漏上皮样囊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