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瑞生

作品数:68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漳州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0篇手术
  • 21篇颅内
  • 15篇外科
  • 14篇出血
  • 13篇肿瘤
  • 12篇动脉瘤
  • 12篇血管
  • 11篇显微手术
  • 10篇手术治疗
  • 8篇外科手术
  • 8篇显微外科
  • 7篇动脉
  • 6篇血肿
  • 6篇入路
  • 6篇显微外科手术
  • 6篇颅脑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6篇脑出血
  • 4篇早期手术

机构

  • 3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2篇漳州市医院
  • 13篇福建省漳州市...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福建省龙岩市...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8篇林瑞生
  • 33篇李榕
  • 32篇汪伟巍
  • 26篇王荆夫
  • 17篇郑水顺
  • 12篇于涛
  • 11篇庄顺福
  • 8篇郭章
  • 8篇张智洲
  • 7篇黄荣华
  • 7篇黄荣华
  • 7篇黄铭生
  • 7篇李榕
  • 6篇庄志军
  • 6篇蔡维平
  • 5篇易海波
  • 5篇张智州
  • 4篇于涛
  • 4篇郭爱顺
  • 3篇陈海平

传媒

  • 13篇福建医药杂志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7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显微手术临床分析
2002年
李榕黄荣华林瑞生王荆夫汪伟巍张智州郑水顺
关键词:显微手术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4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HPC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随访13例,随访时间5~62个月,恢复良好10例,死亡3例。颅内HPC的CT影像特点为平扫显示肿瘤呈等、高密度,未见瘤内钙化、邻近颅骨骨质增生及脑膜尾征等常见征象;MRI影像特点为T1WI显示肿瘤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显示肿瘤呈等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所有肿瘤明显强化,肿瘤多呈分叶状,窄基底附着硬膜,有丰富的血管流空,无脑膜尾征,无颅骨增生和钙化。结论颅内HPC具有比较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颅内HPC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郑水顺林瑞生李榕汪伟巍庄顺福蔡维平陈海平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并^(32)P内放疗治疗术后复发囊性颅咽管瘤(附13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复发囊性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3例复发囊性颅咽管瘤患者应用立体定向穿刺、Ommaya管置入反复抽吸囊液,配合32P内放疗治疗。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在手术抽出囊液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改善。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2.4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术后囊腔消失、肿瘤无复发8例;肿瘤明显缩小、囊腔不足5ml者4例;1例多囊性肿瘤控制不理想,囊腔反复增大,多次门诊穿刺抽液,仅能控制症状。肿瘤总的有效控制率为92.3%。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反复抽吸囊液,配合32P内放疗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囊性颅咽管瘤。
于涛林瑞生李榕
关键词:颅咽管瘤立体定向外科OMMAYA管间质内放疗
经手术治疗的神经梅毒三例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合并神经梅毒病灶的颅脑手术临床特点。方法报道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神经梅毒病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清和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中所见及病理镜下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间质型神经梅毒,其中包括1例脑膜梅毒和2例脑膜血管梅毒。2例患者为慢性起病,症状均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1例以脑出血急性起病,并在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且没有特征性,临床误诊率极高。因此,神经梅毒的正确术前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
于涛林瑞生汪伟巍
关键词:神经梅毒颅脑手术
合并眼部症状的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合并眼部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四年间收治的73例合并眼部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病例。所有患者均经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后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重点分析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瘤顶指向与眼部症状的关系,随访观察术后眼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73例合并眼部症状的动脉瘤患者中表现为颅神经麻痹58例,视力下降37例,眼痛34例,视野改变9例,眼底改变11例。43例经动脉瘤颈夹闭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有较大程度改善的24例,占55.8%。30例经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有较大程度改善8例,占26.7%。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治疗组眼部症状疗效优于介入栓塞治疗组(P<0.01)。结论近半数颅内动脉瘤伴有眼部临床表现,其中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眼动脉段和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最多见。眼部症状以动眼神经麻痹最为常见,及时发现以眼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动脉瘤,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就眼部症状治疗效果而言,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优于介入栓塞治疗。
于涛程美仙林瑞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眼科症状颅神经麻痹
颅内压监测在双额脑挫裂伤的临床应用研究(附48例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双额脑挫裂伤中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表现为双额脑挫裂伤的颅脑创伤病人资料,探讨颅内压监测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方案应用价值。结果预后良好35例,轻残8例,中残3例,重残2例。结论对双额脑挫裂伤的病人行颅内压监测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尤其对进展型病人能提供很好的预警机制。
庄顺福易海波张小峰郭章林瑞生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颅脑创伤对冲伤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汪伟巍郭章林瑞生
Bcl-2、Bax蛋白在不同年龄组患者脑挫裂伤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患者颅脑损伤后脑挫裂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差异,探讨年龄因素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临床脑挫裂伤患者手术切除的脑挫裂伤组织,并随机选取15例颞叶癫或血管畸形手术患者颞叶皮质脑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比较老年组(≥60岁)、成年组(19-59岁)和未成年组(≤18岁)患者脑损伤后3-9 h挫裂伤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脑损伤后Bcl-2、Bax蛋白在脑挫裂伤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标本相比明显增强(P〈0.05);老年组患者脑挫裂伤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显著低于未成年组和成年组(P〈0.05);成年组患者脑挫裂伤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显著低于未成年组(P〈0.05)。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脑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老年颅脑损伤恢复不良可能与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降低有关,而未成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较好可能与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较高有关。
庄志军高进喜王如密王守森林瑞生李榕汪伟巍
关键词:颅脑损伤年龄BCL-2BAX
不同方法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对比分析(附132例报告)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提高对重度脑室出血抢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32例重度脑室出血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脑室内注入脑室外引流术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对比。结果 本组总死亡率20.5%,尿激酶脑室内注入脑室外引流组死亡率10.8%,单纯脑室外引流组死亡率29.9%,两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侧侧脑室外引流组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组死亡率分别为19.4%及22.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度脑室出血是一组危重脑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是有效抢救方法,尿激酶脑室内注入脑室外引流术较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
黄荣华李榕林瑞生黄铭生王荆夫汪伟巍张智洲郑水顺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重度脑室出血尿激酶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32例分析)
2006年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微腺瘤2例,大腺瘤22例,巨大腺瘤8例;伴垂体卒中3例。结果20例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临床症状术后均有改善。术后出现短期尿崩18例,脑脊液鼻漏1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经治疗后均缓解。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术中准确、轻柔的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张智洲林瑞生李榕李士其王镛斐
关键词:垂体肿瘤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