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冰

作品数:25 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甲状腺
  • 11篇腺癌
  • 11篇甲状腺癌
  • 8篇手术
  • 4篇入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甲状腺癌根治...
  • 3篇甲状腺切除
  • 3篇甲状腺切除术
  • 3篇甲状腺手术
  • 2篇单侧
  • 2篇血症
  • 2篇一过性
  • 2篇原发性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机构

  • 2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4篇王冰
  • 17篇田文
  • 6篇姚京
  • 6篇李晨
  • 5篇郗洪庆
  • 5篇苗欣
  • 3篇张淋淋
  • 2篇陈黎
  • 2篇朱静
  • 2篇王向东
  • 2篇罗燕萍
  • 2篇孔金艳
  • 2篇张宝晶
  • 2篇翟亚奇
  • 2篇令狐恩强
  • 2篇孟江云
  • 2篇杜红
  • 2篇邱晓珏
  • 2篇王红斌
  • 1篇秦华东

传媒

  • 6篇中华内分泌外...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年份

  • 6篇2025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淋巴结示踪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成功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完成两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显露双侧部分甲状腺腺体后,将吲哚菁绿注射到腺体内。在荧光显像系统动态导航下对第1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第2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左侧方区(Ⅱa、Ⅲ、Ⅳ区)淋巴结清扫。观察淋巴结检出总体数量、微小淋巴结(直径<3 mm)检出数量、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低钙症状、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短期复发情况。结果通过荧光探测仪探头近红外光激发后,显示器上可看出甲状旁腺和周围组织不显影,甲状腺腺体和淋巴结呈亮光显影。两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枚和10枚,检出淋巴结中直径≤3 mm的分别为13枚和6枚。第2例患者左颈部Ⅱa、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3枚,直径≤3 mm的有8枚。患者术后无低钙症状、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和术后3个月复查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钙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实时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帮助特异性识别淋巴结,并可达到实时动态成像,使淋巴结清扫更加彻底,可作为甲状腺癌手术淋巴结示踪的一项新方法。
郗洪庆菅雁兵陈志达李佶阳李少卿苗欣王冰田文
关键词:吲哚菁绿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
单中心9662例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62
2021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3673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9662例,其中男2768例,女6894例,平均年龄(43.98±11.28)岁。按诊治年份对甲状腺癌发病率、新发病例年龄变化趋势、平均住院日、肿瘤病理分型、原发灶大小、多灶性、淋巴结转移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手术方式进行总结探讨。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图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结果①人口经济学特征:男女比例1.00∶2.49,病例数逐年增多。患者发病年龄(43.98±11.28)岁,青年群体发病比例提升6.0%,呈年轻化趋势。住院时间(7.21±2.85)d,呈现递减。②临床病理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9513例(98.46%),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45例(0.47%),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58例(0.60%),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18例(0.19%),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2例(0.02%),特殊类型癌26例(0.26%)。肿瘤大小(最大径1.10±0.85)cm,其中微小癌(最大径≤1 cm)占64.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速最快。多灶癌3809例(39.4%),近3年多灶癌占比逐年升高。中央区和侧方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0%和13.0%。相关分析显示除病理类型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手术方式:前3年行规范性原发灶切除2224例(84.2%),近3年6663例(94.9%)。前3年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033例(77.0%),近3年6448例(91.8%)。前3年行规范性侧颈区清扫188例(50.5%),近3年789例(71.6%)。结论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呈年轻化趋势,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占比极高,近3年病理分型构成比�
王冰郗洪庆万政黄思思赖盛伟苗欣菅雁兵刘培发李晨田文
关键词:甲状腺癌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
一站式杂交手术间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2022年
明确一站式杂交手术间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有效防护职业损害策略。方法 基于临床经验及循证证据明确一站式杂交手术间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对其提出针对性防护策略。结果 一站式杂交手术间主要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及心理性、自身素质五种职业危害因素,并根据对应职业危害因素提供防护设备、规范操作、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降低心理疲劳等策略。结论 为一站式杂交手术间护理人员提供规范操作培训及防护设备,提高其防范意识及能力,保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有利于减少职业危害发生。
王冰
关键词:职业危害因素
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gasless trans-subclavian approach endoscopic surgery,GTAES)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2023年1月~2024年10月接受单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的PHPT病人5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低领弧形切口入路开放手术组(开放组)31例,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组(腔镜组)2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颈前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开放组术前血钙分别为(2.68±0.10)mmol/L、(2.63±0.16)mmol/L,术后1天血钙分别为(2.39±0.12)mmol/L、(2.36±0.16)mmol/L;腔镜组与开放组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分别为27.55(110.05,155.75)pg/ml、137.00(107.00,210.30)pg/ml,术后1天PTH分别为18.98(12.64,23.53)pg/ml、13.85(7.36,23.23)pg/ml,各自组内术后1天血钙及PTH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出现手足麻木症状病人腔镜组5例(20.8%),开放组8例(2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两组术后3天颈部疼痛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1个月吞咽牵拉感评分[(1.92±1.06)分比(2.77±1.38)分,P=0.015]及颈前不适感评分[(1.63±0.88)分比(2.35±1.33)分,P=0.018]均优于开放组。术后3个月两组Stony Brook颈部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病人切口满意度的VAS评分为(9.08±0.88)分,开放组为(8.19±1.30)分,腔镜组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对于经术前定位检查明确由单侧甲状旁腺腺瘤引发的PHPT病人,GTAE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在术中寻找及识别病灶、切口美容及颈前功能保护效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PHPT病人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案选择。
王冰刘子靖阳泽龙菅雁兵张淋淋李晨姚京田文
关键词:锁骨下入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
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及学习曲线
2025年
背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gasless trans-subclavian approach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GTAET)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其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可推广性尚待研究。目的分析GTAET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甲状腺(疝)外科收治的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PT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GTAET组和颈前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开放手术(linea alba cervicalis approach open thyroidectomy,LACAT)组。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患者主观评价等临床疗效指标,并采用多因素累积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以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GTAET学习曲线。结果共纳入PTC患者30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GTAET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8例,年龄(38.95±8.34)岁;LACAT组189例,男性75例,女性114例,年龄(41.66±10.70)岁。GTAET组女性占比更高(80%vs 60.3%,P=0.005),体质量指数更低[(22.86±3.11)kg/m^(2)vs(25.30±4.19)kg/m^(2),P<0.001],两组年龄、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率、肿瘤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CAT组比较,GTAET组手术时间更长[(104.63±22.29)min vs(67.88±15.69)min,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17.65±2.83)mL vs(19.49±3.34)mL,P<0.001],术后引流量更多[(82.12±28.74)mL vs(68.90±21.08)mL,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长、多灶癌率、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转移淋巴结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LACAT组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0例,GTAET组6例,两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AET组未见其他并发症。GTAET组患者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颈前感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LACAT组(P<0.05)。GTAET组出现术后吞咽牵拉感(6.7%vs 19.6%,P=0.019)、颈前区感觉异常(2.3%vs 12.7%,P=0.039)的患者均少于LACAT组。GTAET组内亚组间比
刘子靖王冰姚京万政李晨菅雁兵田文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疗效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4例,年龄8~18(15.48±2.35)岁,均行手术治疗并随访5~59个月,12例术后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腺外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方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多灶性及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与术后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灶性(OR=4.441,P=0.046)、腺外侵犯(OR=15.944,P=0.012)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多灶及腺外侵犯是儿童及青少年DT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菅雁兵王冰苗欣万政肖元宏田文
关键词:甲状腺癌肿瘤复发外科治疗
一种心电图电极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电图电极夹,涉及电极夹技术领域,包括盒体、夹子和收紧装置,所述盒体的内底壁开设有方槽,且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线筒,所述转轴的表面和线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发条,所述盒体的顶部...
陈黎熊志坚徐伟何召云王涵月王冰
文献传递
甲状腺疾病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争议被引量:20
2018年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已被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及不可手术的复发甲状腺癌。然而,甲状腺疾病的射频消融治疗存有争议。射频消融的操作者在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颈部解剖及甲状腺疾病相关的理论基础上更要严格把握其应用指征。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中射频消融不被推荐作为常规手段,无症状者无须行侵入性处理;另外消融技术由于缺乏相关安全性、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射频消融更不能作为其初始治疗手段,只有当病人病情较重无法手术或身体条件无法耐受手术时,才可将射频消融作为可选方案。甲状腺结节无论良恶性,凡具有手术指征,均应将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国内多家甲状腺治疗中心均报道了一批射频消融后甲状腺癌残留再次手术的病例。对于消融后再手术的甲状腺癌病人,由于手术风险难度增加,手术方法可部分参考局部晚期的甲状腺癌病人诊治策略,建议由经验丰富的甲状腺外科医生实施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田文王宇郗洪庆马奔王冰魏文俊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甲状腺癌
持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估持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甲状腺全切术的甲状腺肿瘤患者58例,分为间断术中神经监测(IONM)和持续术中神经监...
吴伟张艳君菅雁兵李杰王冰徐倪侦王亚希彭君彦华英田文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安全性评估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与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23年
背景现代甲状腺手术在确保肿瘤根治及手术安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美容效果和颈前区功能保护,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ternocleidomastoid intermuscular approach,SMIA)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但临床中开展较少。目的探讨SMIA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甲状腺(疝)外科接受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4例,其中SMIA组43例,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linea alba cervicalis approach,LACA)组101例。使用得分倾向性匹配法匹配纳入两组各38例,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切口主观感觉和满意度等。结果匹配后SMIA组男性14例,女性24例,年龄21~55岁,平均(38.34±9.20)岁;LACA组男性13例,女性2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03±10.41)岁。SMIA组手术时间长于LACA组[(72.79±7.08)min vs(67.29±9.40)min,P=0.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和转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均无出血、切口感染、淋巴漏、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并发症发生。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SMIA组2例,LACA组1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SMIA组3例,LACA组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切口疼痛(5.3%vs 5.3%,P=1.000)和麻木感发生率(2.6%vs 7.9%,P=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颈部紧缩感(7.9%vs 42.1%,P=0.001)和吞咽异物感发生率(5.3%vs 36.8%,P=0.001)LACA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口满意度SMIA组高于LACA组(P<0.001)。结论SMIA甲状腺手术是传统开放和腔镜甲状腺手术间的完美补充,安全彻底,能满足患者美容需求,保护颈前功能,便于开展,值得推广。
王冰万政苗欣刘子靖菅雁兵姚京田文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