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裕霖

作品数:1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甲状腺
  • 3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能谱CT
  • 2篇结节
  • 2篇甲状腺结节
  • 2篇检出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灌注
  • 2篇宝石能谱CT
  • 2篇CT
  • 2篇CT血管成像
  • 2篇病变
  • 1篇单支冠状动脉
  • 1篇低表达
  • 1篇动脉支架
  • 1篇新生儿

机构

  • 13篇梅州市人民医...
  • 3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16篇林裕霖
  • 7篇杨志企
  • 4篇陈湘光
  • 3篇连永伟
  • 3篇张志强
  • 1篇万灵
  • 1篇于昭
  • 1篇凌文峰
  • 1篇程凤燕
  • 1篇李思恩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5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宝石能谱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选取我院4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病例,可见结节数量56个,将40个良性结节设为B组,16个恶性结节为A组,另选40例对侧正常甲状腺为C组,通过能谱CT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各组的碘浓度及能谱曲线进行分析。动脉期及静脉期A、B组与C组碘浓度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平扫期间A、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单能ke V增加时,病灶CT值下降,两者呈负相关,CT值降低幅度越小时ke V值越高,曲线为下降型,斜率负值,三组衰减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低能时差异较为明显,动脉期和静脉期三组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宝石能谱CT借助碘浓度分析及能谱曲线斜率观察有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连永伟林裕霖黄送
关键词:宝石能谱CT甲状腺结节
基于CT细胞外容积分数模型预测肝细胞癌分化程度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细胞外容积分数(ECV)模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分化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搜集184例HCC患者数据并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38例和验证组46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低分化HCC组和中高分化HCC组组间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和ECV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中高分化HCC组的危险因素,最后利用多因素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低分化HCC组和中高分化HCC组组间ECV和甲胎蛋白(AFP)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中低分化HCC组和中高分化HCC组组间HCC延迟期强化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在验证组中获得验证(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FP、肿瘤延迟期强化程度和ECV是中高分化HCC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CV是中高分化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验证组中,基于ECV模型具有中等预测HCC分化程度的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739],基于AFP、肿瘤延迟期强化程度和ECV的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更高(AUC=0.838)。结论ECV是HCC分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ECV模型可作为一种无创预测HCC分化程度的方法,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林裕霖黄翔张志强邓君良陈小凤陈湘光杨志企
关键词:肝细胞癌CT
脑膜瘤、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颅内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宫外,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盆腔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较为罕见,而神经系统更为罕见^([1-7])。本例报道1例脑膜瘤、腹腔镜下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术后颅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 女,51岁,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呕吐,未予重视,17 h前头痛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
钟明浩林裕霖邓君良张志强杨志企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转移脑膜瘤平滑肌瘤
基于临床及MRI特征预测HER-2阳性型和低表达型乳腺癌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和MRI特征模型预测HER-2阳性型和低表达型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癌女性病人,平均年龄(50.8±10.6)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HER-2零表达型组(65例)、低表达型组(79例)和阳性型组(69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3组病人间的临床和MRI特征的差异进行分析,包括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T分期、临床分期、长径和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ER-2阳性型和低表达型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组病人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T分期、临床分期、长径和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分期、ADC值是HER-2阳性型和低表达型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临床分期和ADC构建的模型在预测HER-2阳性型和HER-2低表达型乳腺癌的效能均较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9和0.861。结论基于临床和影像特征的模型在预测HER-2阳性型和HER-2低表达型乳腺癌方面具有较好的效能。
李思恩杨志企林裕霖邓君良张志强李小苑程凤燕陈小凤
关键词: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观扩散系数扩散加权成像
先天性右单支冠状动脉畸形并第三冠状动脉1例
2024年
患者女,69岁,反复活动后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半年、加重3天,持续1 h后逐渐缓解;否认其他特殊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偶发多源房性期前收缩、部分连发伴反复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高敏肌钙蛋白-Ⅰ0.07 ng/ml,高敏C反应蛋白2.27mg/L。
林裕霖陈漪杨桂汉凌文峰杨志企
关键词:冠状血管先天性畸形CT血管成像
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针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次狭窄﹙ISR﹚的诊断性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0例宝石能谱CT针对冠状动脉成像以及同时进行冠状动脉的造影患者影像学资料,运用宝石能谱CT来具体分析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同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宝石能谱CT应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准确度来进行评价。结果:宝石能谱CT在运用针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图质量较为理想,图像显示的近段以及远段的各个分支结构非常清晰明确,敏感度为96.5%、特异性为95.3%、阳性预测值为95.7%、阴性预测值为95.1%。结论: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连永伟林裕霖黄送
关键词:冠心病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支架术
高频超声与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比高频超声与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16年7月—2019年12月经临床病例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例患者,分析患者术前高频超声和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手术病理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37例,高频超声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检出率35.14%,CT检查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24例,检出率64.86%,高频超声颈部淋巴结检出率较CT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准确率为87.80%,与CT诊断准确率89.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97.56%,显著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CT检查能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是适合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李雄林裕霖
关键词:高频超声CT甲状腺乳头状癌影像学表现淋巴结检出率
能谱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能谱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月接收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良性结节患者为组1,另40例恶性结节患者为组2。另以同时期40例甲状腺正常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能谱CT不同期相的碘浓度值、碘浓度比、能谱衰减曲线斜率。结果:对照组平扫期、动脉期与静脉期的相碘浓度分别为(20.11±6.74)100μg/m L、(25.88±10.03)100μg/m L、(40.01±7.97)100μg/m L,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1.27±0.61)%、(-2.35±0.79)%、(-2.93±0.64)%,组1平扫期、动脉期与静脉期的相碘浓度分别为(10.70±4.35)100μg/m L、(16.51±6.67)100μg/m L、(28.97±11.34)100μg/m L,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0.79±0.37)%、(-1.30±0.48)%、(-1.93±0.56)%;组2平扫期、动脉期与静脉期的相碘浓度分别为(6.23±3.07)100μg/m L、(7.79±4.72)100μg/m L、(17.03±7.95)100μg/m L,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0.45±0.32)%、(-0.79±0.35)%、(-1.16±0.39)%。3组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值和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比分别为(0.70±0.43)%、(1.08±0.27)%,组1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比分别为(0.33±0.17)%、(0.70±0.19)%,组2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比分别为(0.25±0.18)%、(0.54±0.15)%;3组静脉期的碘浓度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效果良好。
林裕霖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恶性能谱CT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0例甲状腺病变通过16层螺旋CT机对其所实行的灌注成像,和对灌注成像所形成的参数的分析与判断,提高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检出率。结果 24例出现不均匀明显强化现象,其中5例存较均匀强化,12例为合并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是对于组织功能进行评价的主要检查手段。
陈湘光林裕霖于昭
关键词:CT灌注
能谱CT血管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在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能谱CT血管成像(CTP)联合灌注成像(CTA)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过程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早期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CTP、CTA等检查,观察以及记录患者的狭窄、斑块等情况,接着结合分期的衡量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患侧能谱曲线斜率(1.045±0.135)明显低于对侧,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侧碘水含量(7.095±1.712)明显低于对侧,,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两个指标无明显差异。轻度狭窄、中度、重度的例数分别为46例、54例、28例。结论:应用能谱CT进行血管成像(CTP)联合灌注成像(CTA)检查,可清晰观察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林裕霖陈湘光黄送
关键词:CT血管成像灌注成像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