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革晖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药物配伍
  • 2篇用药
  • 2篇配伍
  • 2篇合理用药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洛美沙星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抑菌浓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沙星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生物利用度研...
  • 1篇输液
  • 1篇输液管
  • 1篇退药
  • 1篇退药情况
  • 1篇配伍变化
  • 1篇中药

机构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革晖
  • 2篇黄玉斌
  • 1篇汪江波
  • 1篇李焕德
  • 1篇阎小华
  • 1篇彭文兴
  • 1篇钟小斌
  • 1篇曹永红

传媒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天津药学
  • 1篇医学文选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院门诊患者退药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李革晖
关键词:门诊患者退药情况
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合理用药被引量:7
2003年
李革晖
关键词:抗生素后效应最低抑菌浓度MIC合理用药影响因素
硫普罗宁稳定性与不良反应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注射用硫普罗宁在输液中的稳定性与实验大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将注射用硫普罗宁与5%葡萄糖注射液在25℃按标准操作配伍后放置12h,观察其外观变化;采用酸度计、微粒分析仪分别观察上述样本的pH值、不溶性微粒数的变化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样本中硫普罗宁的含量;将样本溶液经静脉注入实验大鼠体内,观察大鼠的反应,并记录大鼠血压变化情况;取全血测定大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E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值。结果配伍液在12h内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项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硫普罗宁含量在放置3,6h下降值大于15%,放置12h含量下降36.2%。动物实验显示,6,12h组在给药10min时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组的IgE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普罗宁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放置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差,导致大鼠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增大。
曹永红杨辉李革晖汪江波
关键词:硫普罗宁稳定性
2000~2002年我院门急诊处方抽查情况
2004年
黄玉斌李革晖
关键词:门诊处方急诊合理用药药物配伍
临床输液中药物在输液管内的配伍变化
2001年
黄玉斌李革晖
关键词:输液输液管药物配伍
盐酸洛美沙星颗粒剂血药浓度测定法及其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报道利用反相HPLC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YWG-C18(50mm×4.6mmI.D.10μm),流动相为0.4mol/L柠檬酸水溶液-甲醇-乙腈(40:12:5),四甲基乙二胺调pH至3.0左右。UV285nm检测,最低检测浓度为50ng/ml,线性范围为0.1~6μg/ml,方法回收率为96.4~100.7%。应用本法对盐酸洛美沙星颗粒剂和胶囊剂进行了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制剂的AUC和C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颗粒剂的Tmax明显快于胶囊剂(p<0.02)。
李焕德阎小华彭文兴李革晖钟小斌
关键词:洛美沙星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