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
- 作品数:24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miR-20b过表达对P19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影响
- 朱莎莎刘雪华余章斌朱春李萌萌韩树萍胡晓山朱金改彭宇竹
- 中国25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现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 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生后7 d内收入中国25家三级医院NICU的24 731例早产儿的真菌败血症发生现况。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 分析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原。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出生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预后。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44例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和288例无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 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生真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4 731例早产儿中166例(0.7%)发生真菌败血症, 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9.7±2.0)周, 出生体重为(1 300±293)g, 其中87.3%(145/166)为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 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均P<0.001)。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7/11 438)和2.0%(28/1 4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分别为1.3%(103/8 060)和1.7%(21/1 211)。3家NICU无真菌败血症发生, 其余22家NICU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范围为0.7%(10/1 397)~2.9%(21/7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6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150例(90.4%), 其中白色念珠菌有59例、非白念珠菌有91例, 非白念珠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1例)为主。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整OR=1.52, 95%CI 1.04~2.22, P=0.030)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调整OR=2.55, 95%CI 1.12~5.80, P=0.025)
- 曹芯诚蒋思远李淑涓韩俊彦周琦李萌萌白瑞苗夏世文杨祖铭盖建芳张宝泉杨传忠袁静潘丹丹石静云胡雪峰林振浪王杨曾丽春朱艳萍韦秋芬郭艳陈玲刘翠青姜善雨李晓莺孙慧清齐宇洁黑明燕曹云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早产真菌
- miR-20b过表达对P19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miR-20b过表达对P19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包含鼠miR-20b成熟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及空载体分别感染P19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2周,建立稳定过表达鼠mR-20b的P19细胞系。用Real-time PCR的方法验证稳定细胞表达株。用CCK-8方法检测稳定感染miR-20b过表达慢病毒和空载体的P19细胞间细胞增殖的差别。将稳定感染的两组细胞以无血清培养液37℃孵育24小时使细胞停留于G0期,而后恢复血清培养,取不同时间点的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间细胞周期的差别,从而间接验证CCK-8的结果。以1%二甲基亚砜(DMSO)将两组稳定感染的P19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Real-time PCR检测心肌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表达,并用光镜观察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miR-20b的P19细胞系,与空载体组相比,miR-20b过表达可抑制P19细胞的增殖,促进心肌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表达(P<0.05,P<0.01或P<0.001)。结论 miR-20b过表达可显著抑制P19细胞的增殖,并具有促进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
- 朱莎莎刘雪华余章斌朱春李萌萌韩树萍胡晓山朱金改彭宇竹
- 关键词:P19细胞细胞增殖心肌分化
- shRNA沉默芳香烃受体表达对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芳香烃受体(AHR)基因沉默后对P19细胞向心肌分化进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根据小鼠AHR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AHR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将AHR干扰质粒转染至P19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的AHR基因沉默表达的阳性细胞株,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P19细胞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GSK3β、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的AHR-shRNA表达质粒能显著抑制AHR基因的表达;随着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实验组β-caten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GSK3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干扰AHR基因表达对心脏发育过程中WNT信号通路产生调节作用。
- 范志刚朱春余章斌胡晓山李萌萌朱金改朱莎莎韩树萍
- 关键词:芳香烃受体心肌细胞分化WNT信号通路
- aEEG及NCIS预测早产儿败血症相关性脑病的比较
- 2024年
- 目的 比较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预测早产儿败血症相关性脑病(SA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且病情最严重期间进行了aEEG监测的败血症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SAE诊断标准,将47例败血症早产儿分为SAE组24例和非SAE组23例。两组败血症早产儿aEEG检查同时进行NCIS,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母孕期并发症、最差血气分析及aEEG监测时一般情况、疾病危重状况的差异,以及aEEG各参数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及总分和校正总分的差异。绘制SAE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约登指数,比较NCIS和aEEG预测SAE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败血症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母孕期并发症、最差血气分析,及aEEG检查时的一般情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CIS、aEEG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NCIS、aEEG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aEEG总分,诊断SAE的AUC分别:0.727、0.726、0.884、0.706、0.849、0.890,约登指数分别0.406、0.703、0.703、0.412、0.746、0.701。结论 NCIS、aEEG连续性、周期性、带宽、总分,对诊断SAE有早期预测价值,aEEG比NCIS预测SAE效能更佳。
- 卢俊杰李书书张俊李萌萌陈小慧
- 关键词: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振幅整合脑电图危重病例评分
-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0~1岁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调查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评估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出生后1年内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访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并存活的VLBWI/ELBWI 222名,评估其纠正胎龄40周及纠正月龄3、6、12个月时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出生体重按照≤1000 g,1000<~1500 g;胎龄按照≤28周,>28周分组,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纠正胎龄40周及3、6、12个月VLBWI/ELBWI身高、体重及头围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出生胎龄组间身高、体重及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量表5个能区的评估中,随着年龄增加,VLBWI/ELBWI各个能区的得分逐渐增加,但6月龄和12月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出生胎龄组各个能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LBWI/ELBWI宫内发育迟缓及神经行为发育落后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追赶,因此建立规范的随访系统十分必要。
- 张敏李萌萌杨蕾余章斌池霞韩树萍陈玉林
- 关键词: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发育
- 脐带延迟结扎及脐带血挤入法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800g早产儿的影响
- 目的 评价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及脐带血挤入法(Umbilical cord milking UCM)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小于1800g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1、对自然分娩的...
- 董小玥孙小凡李萌萌余章斌韩树萍
-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人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2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应用不同人乳喂养评价指标评价人乳喂养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后24 h内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喂养的种类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捐赠人乳组、混合喂养组。应用量化评价指标母乳占比和母乳量评价不同喂养种类组、不同住院阶段人乳喂养现状。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Kappa检验和McNemar检验用于一致性检验。 结果:601例(男309例、女292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29.3±1.9)周,出生体重1 260(1 115,1 400)g,其中6例(1.0%)整个住院期间未进行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组8例(1.3%),捐赠人乳组542例(90.2%),混合喂养组51例(8.5%)。住院1~7 d、8~14 d、15~28 d 3个阶段的母乳占比分别为73.6%(42.9%,86.7%)、97.5%(78.6%,100.0%)、99.3%(93.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14.95, P<0.01),两两比较提示住院1~7 d母乳占比低于8~14 d和15~28 d,为各阶段最低(调整后 P均<0.05)。住院1~7 d、8~14 d、15~28 d母乳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18.2)、59.1(26.5,93.5)、116.0(60.3,142.6)ml/(kg·d), H=759.75, P<0.01],两两比较提示住院1~7 d母乳量最低(调整后 P均 <0.05)。纯母乳喂养组、捐赠人乳组、混合喂养组住院期间母乳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40.0,117.2)、82.9(53.6,103.1)、55.7(16.6,97.5)ml/(kg·d), H=10.78, P=0.005]。母乳占比和母乳量2个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总符合率为0.703,McNemar检验 P>0.05, Kappa=0.408。 结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不高,其在住院1~7 d的母乳占比和母乳量低于8~14 d、15~28 d 2个阶段。量化评价指标母乳占比和母乳量的共同应用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现状
- 张俊李萌萌余章斌刘凤刘蓓蓓翁莉陈小慧韩树萍
- 关键词:母乳喂养婴儿极低出生体重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 延迟脐带结扎对胎龄<32周早产儿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评价延迟脐带结扎(DCC)对胎龄〈32周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自然分娩的90例胎龄〈32周早产儿随机分为DCC组(46例)和早期结扎(ICC)组(44例),对比两组的血常规、红细胞输注总量、血气、平均动脉压、胆红素峰值、光疗总时间,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颅内出血和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几率。结果 DCC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标准碱剩余(s BE)高于ICC组,而接受扩容及多巴胺升压治疗的早产儿比例以及红细胞输注量低于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体温、p H值、HCO3-浓度、血清胆红素峰值、总光疗时间以及晚发型败血症、视网膜病、Ⅱ级以上颅内出血及Ⅱ级以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是一项安全的、可以改善胎龄〈32周早产儿预后的临床干预措施。
- 董小玥孙小凡李萌萌余章斌韩树萍
- 关键词:预后早产儿
- 胎龄≤34周的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胎龄≤34周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15例胎龄≤34周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EUGR分为发育迟缓组与发育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迟缓组的出生体重(<1500 g)、出生时胎龄(<28周)、出生头围(≤33 cm)、体重下降时间(>6 d)、母体妊娠高血压构成比以及最低体重、出院时体重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迟缓组的第一次母乳喂养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微量喂养持续时间、败血症构成比、呼吸窘迫综合征构成比、喂养不耐受构成比均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1500 g(OR=1.719,95%CI:1.115~2.652)、出生时胎龄<28周(OR=1.587,95%CI:1.052~2.396)、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17 d(OR=1.835,95%CI:1.144~2.943)是早产儿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EUGR的影响因素为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胎龄以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应尽早采取营养支持,降低EUGR风险。
- 胡晓山张俊李萌萌余章斌
- 关键词:早产儿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