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洁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心动图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室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再同步
  • 1篇心脏再同步治...
  • 1篇右心
  • 1篇右心室
  • 1篇再同步
  • 1篇再同步治疗
  • 1篇三维超声
  • 1篇三维超声心动...
  • 1篇实时三维超声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作者

  • 3篇崔洁
  • 1篇章轶琦
  • 1篇葛均波
  • 1篇秦胜梅
  • 1篇姚康
  • 1篇孙爱军
  • 1篇杨军
  • 1篇葛雷
  • 1篇宿燕岗
  • 1篇牛玉宏
  • 1篇汪菁峰
  • 1篇钱菊英
  • 1篇陈海燕
  • 1篇杨珊
  • 1篇施鸿毓
  • 1篇邹云增
  • 1篇黄榕翀
  • 1篇李延林
  • 1篇陈曙光

传媒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左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 1.验证在机QLAB 4.0软件的三维双平面法和脱机 Tomtec 4D LV-Analysis软件的三维6平面法测量方法...
崔洁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左室收缩功能三维超声心动图心力衰竭室内传导阻滞
左右心室导线间距与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即刻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部位改变时,左、右心室导线间距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即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5例符合适应证患者行CRT手术,术中将左心室导线植入侧壁或侧后壁,先后将右心室导线植入右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心尖部,分别测得主动脉速度血流积分及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同时比较此2种不同部位左、右心室导线间距,包括直接、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由正位及左侧位投影时测得)的差异。结果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主动脉速度血流积分显著高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15.76±2.29)cm对(14.71±2.12)cm,P〈0.001],QRS时限则显著较窄[(141.84±20.89)ms对(159.84±19.56)ms,P〈0.001]。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侧位投影下的导线间距(校正后)显著大于右心室流出道起搏[(161.23±44.58)mm对(121.34±55.91)mm,P〈0.001],其垂直距离(校正后)亦显著大于后者[(97.65±45.73)mm对(39.41±23.51)mm,P〈0.001]。结论CRT术中改变右心室起搏部位时,侧位投影下的左、右心室导线间距较大者CRT手术即刻反应较佳。
汪菁峰宿燕岗秦胜梅崔洁陈海燕葛均波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二次移植时间间隔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间隔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二次移植对心肌梗死后患者存活心肌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期间入选7名心肌梗死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在介入治疗...
姚康黄榕翀邹云增李延林杨军杨珊葛雷钱菊英牛玉宏章轶琦崔洁陈曙光施鸿毓孙爱军葛均坡
关键词:心肌梗死后心功能骨髓单个核细胞存活心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