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44 H指数:2 供职机构: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支架置入术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析支架置入术应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临床效果,研究该方案与传统球囊扩张治疗方案的优劣性。方法:择取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100例确诊为急性MAC闭塞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球囊扩张方案完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支架置入术。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开通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效果、预后良好率、残余狭窄发生率、围手术期远端血管栓塞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死亡率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SICH发生率、死亡率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残余狭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远端血管栓塞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应用于急性MCA闭塞治疗中可获得与传统球囊扩张治疗方案近似的血管再通及预后效果,二者术后1周SICH发生率、死亡率相近,但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围手术期远端血管栓塞率及随访期内支架内再狭窄率。 彭富 吴亮 周传凯 杨政霖关键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支架置入术 球囊扩张 外伤性尿崩症3例报告 2005年 梁子聪 利文倩 黄国洲 周传凯 吴亮关键词:外伤性尿崩症 相对密度 发病机制 外伤后 Neuroform EZ支架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神经损伤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_(1)段狭窄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_(1)段狭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容量(CBV)及脑血流量(CB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神经损伤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流灌注情况、NIHSS评分、MRS评分及神经损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组的CBV及CB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及2周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神经损伤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euroform EZ支架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_(1)段狭窄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确切,且可有效控制神经损伤,因此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_(1)段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吴亮 彭富 周传凯 牙政锋 廖振南关键词:神经损伤 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壳核脑出血21例体会 2004年 目的总结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壳核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21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CT复查,17例血肿完全清除,其余4例血肿清除均在2/3以上。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测Ⅰ级1例,占5.9%;Ⅱ级3例,占17.6%;Ⅲ级8例,占47.1%;Ⅳ级4例,占23.5%;Ⅴ级1例,占5.9%。死亡4例,病死率为19%。结论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壳核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术后再出血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梁子聪 利文倩 黄国洲 周传凯 吴亮关键词:入路 壳核 外侧裂 小骨窗 血肿 手术方式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时间的选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时间的选择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HICH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行大骨瓣开颅术的对照组30例,以及行小骨窗微创手术的研究组120例,随后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将研究组分为超早期A组、超早期B组、早期组、延期组各30例。比较两种术式、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HICH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且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好(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GOS)评分优良率,以及术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Brief,WHOQOL-BREF)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级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手术时机对比显示:早期组、延期组住院时间均长于超早期A、B组(P均<0.05);且早期组住院时间长于延期组(P<0.05);超早期A、B组NIHS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较早期组、延期组改善明显,同时早期组术后NIHSS评分、WHOQOL-BREF评分亦优于延期组(P均<0.05);超早期A、B组和早期组GOS评分优良率、ADL评级优良率均高于延期组(P均<0.05),研究组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患者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对HICH患者尽早进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效果,改善预后。 黄国洲 廖振南 利文倩 吴亮 周传凯关键词:脑出血 高血压 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治疗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首选溴隐亭治疗Knosp MRI分级Ⅲ~Ⅳ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资料,大腺瘤16例,巨大腺瘤5例。其中单一药物治疗15例,药物结合手术和/或伽玛刀治疗6例。结果:MRI随访肿瘤消失10例,其中单一药物治疗8例,药物结合手术和/或伽玛刀治疗2例。PRL水平正常16例,其中单一药物治疗组12例,药物结合手术和/或伽玛刀4例。结论:以溴隐亭为首选治疗对于控制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体积和恢复正常泌乳素水平有良好的效果,肿瘤局限可结合伽玛刀治疗,但仍需服用溴隐亭。 吴亮 利文倩 林正锋关键词:泌乳素腺瘤 溴隐亭 手术 伽玛刀 侵袭性 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sVCAM-1、sICAM-1及MDA水平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究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机将其分为晚期组(30例)和早期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晚期组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后进行手术,早期组于出血72 h内进行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s VCAM-1、s ICAM-1及MD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晚期组(P<0.05);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s VCAM-1、s ICAM-1及MDA水平均降低,且早期组患者低于晚期组(均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5)。结论早期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可有效抑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与预后。 周传凯 黄国洲 廖振南 吴亮 吴辰茂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儿童低级别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低级别(Spetzler-Martin分级I~Ⅲ级)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7月至2013年6月采取单一或综合模式治疗儿童低级别AVM42例,其中手术治疗27例(单一手术治疗24例,栓塞联合手术治疗3例),单一栓塞治疗4例,单-1刀治疗8例,栓塞联合1刀治疗3例。结果除2例手术后死亡外,其余40例随访12—52个月,平均25.2个月。25例手术治疗中,除2例复发外,23例AVM完全消除;4例单一栓塞治疗后3例AVM完全消除;8例单一γ刀治疗后AVM完全消除。结论儿童低级别AVM采取单一或综合模式治疗可有效消除病变,效果确切。 吴亮 黄玮 余永佳 利文倩 陆健 林正锋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 儿童 疗效 外伤性脑肿胀50例临床分析 2005年 梁子聪 黄国洲 吴亮关键词:外伤性脑肿胀 CT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侵袭性垂体瘤是垂体腺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有向周围结构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但从组织学或生物学上仍属良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作为功能性腺瘤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甚至可作为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多巴胺激动剂和生长激素类似物均可用于侵袭性生长激素腺瘤和侵袭性促甲状腺腺瘤的治疗。现就功能性腺瘤治疗的药物选择以及难治性腺瘤的化学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吴亮 黄玮关键词:药物治疗 垂体腺瘤 侵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