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纯升
- 作品数:70 被引量:58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腹腔镜下改良经胆囊管胆管引流术在胆石症治疗及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胆囊管胆管引流术(改良C管技术)治疗胆石症的安全性及其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连续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采用腹腔镜下改良C管技术治疗的所有胆石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患者68例,分析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应用领域。采用离体胆囊验证改良固定方法原理的可靠性。结果:3例离体胆囊验证试验表明改良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可靠,即刻拔出C管后缝合形成的组织窦道可错位闭合,抵抗胆囊重量所致的胆汁流出。68例患者中,42例为复杂胆管结石,6例为可疑胆总管结石,5例为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其中48例行胆道镜辅助下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行胆道镜辅助下经胆囊管取石,6例行经胆囊管网篮探查取石(5例术后C管造影无结石残余;1例可疑结石残余,该患者无症状拒绝进一步检查和治疗),4例仅行经胆囊管胆道引流。2例腹腔镜手术后经C管药物辅助排石成功,7例腹腔镜手术后行C管辅助下内镜取石,效果良好。手术时间(131±44)min(76~279 min),C管单日最大引流量(401±235)mL(10~1150 mL),住院时间(8.6±3.6)d(2~19 d),C管拔管时间(11±6.9)d(5~46 d)。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14例,除2例残余结石,其余C管相关并发症12例(包括Ⅲa级1例,Ⅱ级2例,Ⅰ级9例)。未造成并发症的C管相关不良事件9例(包括早期脱落3例,移位2例,置入过深4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2~30)个月,5例患者再发结石,其中4例存在造影过程中造影剂流出缓慢,1例存在明显胰胆反流。55例患者行C管淀粉酶测定,意外发现9例胆汁淀粉酶明显升高(349~44936 U/L),考虑存在胰胆反流。结论:腹腔镜下改良C管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胆石症的治疗过程中,相对安全,也可尝试在胆道疾病的诊断中进行应用。
- 张铃福王港侯纯升崔龙王立新凌晓锋徐智
-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研究肝门部胆管癌与胆总管中下段癌差异
- 目的胆管癌临床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很差。通过比较肝门部胆管癌与胆总管中下段癌的基因表达差异,进一步揭示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分子机制,为胆管癌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田志刚徐智张亮李晓红凌晓锋任永红侯纯升王姝杰王立新修典荣宋士兵张同琳周孝思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基因表达胆总管中下段
- 文献传递
-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二次手术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12月我科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接受二次手术的临床资料。3例第1次手术囊肿残留未处理,4例第1次手术行囊肿切除及胆肠吻合(其中1例囊肿部分残余伴结石,其余3例吻合口狭窄伴结石)。二次手术以囊肿完全切除、胆肠吻合口重建为首选手术方式,1例Ⅳ型囊肿加做左半肝切除。二次手术中1例选择腹腔镜手术。结果 7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03-466min,平均338.7 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178.6 ml;术后住院时间7-20 d,平均10.7 d。1例二次手术后34个月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局麻下行盲襻切开、胆道镜取石;其余6例术后恢复顺利,无结石及胆管炎复发。结论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二次手术以首次手术术式选择不当[单纯改道和(或)囊肿切除不全]、胆管结石、吻合口狭窄等为常见原因,再次治疗以囊肿完整切除和(或)肝脏部分切除、胆管(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为首选;对于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复发患者,二次手术可皮下埋置空肠盲襻,便于再次处理复发的胆道结石。
- 李刚徐智王立新侯纯升凌晓峰田茂霖付卫修典荣
-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二次手术
- 成年人小肠梗阻手术3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总结成年人小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322例成年人小肠梗阻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肠管无缺血患者93例,占28.9%,可逆性缺血患者150例,占46.6%,缺血坏死患者79例,占24.5%。结果因肠粘连引起肠管无缺血、可逆性缺血、缺血坏死患者分别有54、92、42例,肿瘤引起分别有18、17、6例,腹内外疝引起分别有9、14、14例,肠扭转和肠套叠引起分别有2、14、10例,肠系膜性缺血引起分别有0、3、5例,异物引起分别有2、7、2例,麻痹性引起分别有8、1、0例,其他原因引起分别有0、2、0例。本组发生并发症24例,占7.5%,死亡12例,病死率为3.7%。结论成年人小肠梗阻以肠粘连、肿瘤和腹内外疝最为常见,其中又以肠系膜性缺血、肠扭转和肠套叠、腹内外疝的病情进展快,最易发生肠坏死。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治疗是预防肠坏死,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 曾祥泰徐智凌晓锋王立新侯纯升周孝思
- 关键词:小肠梗阻病因手术治疗
-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累积求和分析法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以指导人才培养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8月同一术者9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男29例,女65例。胆囊结石61例,均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胆囊息肉样病变33例。年龄(41±12)岁(21~77岁)。BMI(24±4)(15~34)。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mation,CUSUM),得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结果手术时间(78.1±24.2)min(45~167min),出血量(8.5±3.6)ml(2~20 ml)。术中胆囊破损9例(9.6%),胆囊床出血或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3.2%),手术中转5例(5.3%)。35例手术后,CUSUM学习曲线k值为负。结论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得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特征,并且在35例以后可以跨越学习曲线。
- 李欣侯纯升白洋修典荣
-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假结核耶尔森菌感染引起阑尾和回盲部病变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7年
- 凌晓锋徐智张春王立新侯纯升张同琳
- 关键词:回盲部病变假结核右下腹痛脐周疼痛阑尾血流信号
- 胆囊腺鳞癌和鳞癌与胆囊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1例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与同期收治的101例胆囊腺癌进行比较。结果腺鳞癌/鳞癌组与腺癌组的肿瘤浸润分期为r乃或T4的比例分别为100%和5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3,P=0.008)。腺鳞癌/鳞癌与进展期腺癌(T3或T4期)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0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0,P=0.048),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2%和87%(X^2=0.000,P=1.000)。腺鳞癌/鳞癌组和进展期的腺癌组的胃肠道侵犯发生率分别为45%和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8,P=0.054)。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和4个月,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9,P=0.549)。结论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局部侵袭性强,而远处转移率低。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腺癌相似。
- 侯纯升徐智张铃福王立新凌晓锋张同琳周孝思
- 关键词:胆囊肿瘤腺癌肿瘤鳞状细胞
- 胆道疾病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被引量:5
- 2007年
- 侯纯升徐智
- 关键词:围手术期并发症营养支持梗阻性黄疸病人解毒器官营养不良
- 胆总管结石手术后胰胆反流及其临床影像学特点
- 2025年
-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胰胆反流的发生情况与临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胆总管取石术后胆管胆汁淀粉酶测定患者的资料,分析胰胆反流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影响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23例患者中72例存在胰胆反流(58.5%),其中10例为高胆汁淀粉酶状态。在32例同时测C管头侧及尾侧淀粉酶的患者中,头侧低于尾侧(P<0.001)。与无胰胆反流患者相比,胰胆反流及高胆汁淀粉酶状态与临床常规参数及胆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经C管造影提示存在胰胆合流异常,其中仅1例术前MRCP有提示。胰胆合流异常患者与隐匿性胰胆合流异常患者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胰胆反流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后普遍存在,缺乏术前临床影像学预测指标,胆汁淀粉酶测定是最有效的方法。
- 张利张铃福侯纯升修典荣
- 关键词:胰胆合流异常
- 成人小肠梗阻手术322例临床分析
- 目的总结成人小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4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322例成人小肠梗阻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2例手术中,肠粘连188例(占58.4%),肿瘤41例(占12.7%),腹内外疝37例...
- 曾祥泰徐智凌晓锋王立新侯纯升周孝思
-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肠扭转肠套叠小肠梗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