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馥颖
- 作品数:22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青年流行文化现象的价值观解读被引量:1
- 2011年
- 青年流行文化是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迅猛发展的产物,是青年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写照。针对青年流行文化给青年价值观带来的复杂深刻影响,我们需要以辩证视角审视青年流行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价值观教育,更新青年价值观教育理念,不断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途径与方式。
- 于馥颖
- 关键词:青年流行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美国公益慈善事业发达的伦理探缘
- 2016年
- 美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达是多种机缘和要素聚合的结果,伦理是其中要素之一。美国注重培育先进的公益伦理理念,努力促进公益伦理制度化,大力推进公益伦理实践化。对于还处于"幼年期"的中国公益伦理,美国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我们需要加强现代公益伦理理念宣传普及工作,加强公益伦理制度化、专业化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公益,促进公益伦理实践化、全民化。
- 于馥颖
- 关键词:公益公益伦理
- 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探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类型教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属性和改革方向,有利于促进各类教育共同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职业院校提升自身办学质量。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类型和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成就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应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在运行机制顶层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模式变革和考评范式转变等方面深化改革,促进思政课更好地对接职教改革需求,发挥好立德树人的作用。
- 于馥颖赵爱芹冯仰生
-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 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视界下的道德共识被引量:1
- 2011年
- 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理论运用到道德领域,创立了话语伦理学。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体系中,主体间性是奠基性和表征性存在,就话语伦理学而言,这表达了他对道德共识的强烈诉求。哈贝马斯所说的道德共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生活世界——道德共识的存在界域;交往理性——道德共识的内核;话语——实现道德共识的沟通中介;可普遍化原则、对话伦理原则——实现道德共识的基本保证。哈贝马斯关于道德共识问题深刻且富特色的思考,能为我们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镜鉴。
- 于馥颖
-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话语伦理学主体间性交往理性道德共识
- 道德叙事与高职德育
- 道德叙事是叙事主体叙述事件并发掘事件背后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促进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德育过程。道德叙事具有情境性、自然性和主体性三个基本特性。道德叙事肯定道德是具体、生动的,而非抽象的逻辑推演和刻板的说...
- 于馥颖
- 关键词:道德叙事高职德育
- 文献传递
- 工匠精神引领高职校园文化类型化建构的逻辑与路径
- 2024年
- 建设类型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类型化高职校园文化是建构高职教育新型价值体系,推动高职教育类型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工匠精神具有政治、教育和树人三重属性,对高职校园文化类型化建构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要在实践中重视提升高职校园文化政治站位,努力找准高职校园文化类型化定位,始终坚守高职校园文化立德树人本位,努力建构与高职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校园文化。
- 于馥颖赵爱芹
-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化转型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与消费社会的到来相应,思想文化领域也会发生深刻转型。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化具有显著的商品性、大众性、娱乐性和弱意识形态性。当下中国消费社会性征日趋显现,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三大形态的文化转型,在当下中国尤其值得关注,文化转型和重建呈现"和合"趋势。与此同时,文化启蒙、文化纬度提升成为文化发展的强烈欲求。在消费社会语境下,推进当下中国的文化转型,需要着力做好繁荣大众文化、振兴文化产业、改革创新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三个方面的工作。
- 于馥颖
- 关键词:消费社会文化转型精英文化主导文化大众文化
- 简论康德的历史观
- 2005年
- 康德认为在自然的预设下,在自然赋予的人类理性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历一系列的苦难、斗争,最终必将到达人人自由、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美好境地。康德的历史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然而,康德在其历史观中将历史从属于道德、否定人的实践存在、将历史发展的动力归于某种神秘力量和人类的理性自觉,又使得他的历史观具有不可忽略的局限性。反思康德历史观,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问题,从而更加科学地预测社会的发展远景。
- 于馥颖
- 关键词:纯粹理性历史观
- 文化视角下的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及展望
- 2024年
- 文化是精神的土壤,精神是文化的昭示。文化视角探析伟大建党精神非常必要。通过对现有成果梳理解读,学界运用文化视角集中探讨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精髓要义、功能价值和弘扬传承四个方面的问题,但现有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同质性较强,学科范围较窄。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拓展深化:拓宽学科视野,尝试文化学介入;增强问题意识,积极回应文化发展重大课题;以文化人,增强伟大建党精神传播有效性;坚持辩证和系统思维,探讨精神谱系流变中的文化变迁;加强跨文化研究,在比较中发掘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优势。
- 于馥颖冯仰生
- 关键词:文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 价值观视域中的高职院学生文化消费
- 2011年
-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长是高职院学生成长的坚实内核,文化消费是学生主要的消费项目,他们有着非常矛盾的消费价值取向和消费心理。促进文化消费是进行价值观教育有效的现实途径。
- 于馥颖
- 关键词:高职教育价值观文化消费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