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怀玉 作品数:26 被引量:9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单导联ST段回落不良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急性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ST段回落良好组(回落率≥50%),B组为ST段回落不良组(回落率<50%)。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A组172例(69.40%),B组76例(30.60%)。随访2年,B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比例高于A组,B组在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42.48(P<0.05)。结论急性STEMI急诊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程度与临床预后显著相关。 丁怀玉 周旭晨 刘俊 朱皓 魏明丽 杨新春关键词: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胰岛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ASTEMI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0U胰岛素(选用诺和灵R)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泵入。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比较两组的近期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4±0.8)、(11.6±2.3)mmol/L,t=13.97,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0.7±2.1)、(11.2±2.7)mmol/L,t=1.79,P〉0.05]。两组患者的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6.2±1.5)、(12.8±2.4)mg/L,t=14.26;对照组(8.7±1.8)、(13.1±2.6)mg/L,t=10.97,P均〈0.01]。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8、-0.37,P均〈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8/64)与34.38%(22/64),χ^2=5.02,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能改善ASTEMI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近期预后。 丁怀玉 魏明丽 刘俊 周旭晨 朱皓 杨新春关键词:心肌梗死 应激性高血糖 C反应蛋白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性及其某些离子流机制 背景:近来的研究表明,肺静脉的电活动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肺静脉作用的发现是房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种特殊电生理现象的解剖基础-肺静脉肌袖(pulmonaryveinmu... 丁怀玉关键词:心房颤动 肺静脉 电生理学 心律失常 文献传递 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改进 被引量:22 2020年 临床决策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共同决策(SDM)是一种鼓励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的新兴决策模式,是指将患者纳入医疗决策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就某一医疗决策多种选择的利弊进行充分沟通,结合患者个人喜好、社会与文化背景以及教育与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医患双方做出共同决策。国外已有多个学科将SDM应用于临床实践。SDM在我国心血管病领域推进也是可行的,但尚存在诸多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SDM 可以进一步改善临床决策过程,对优化治疗方式的选择、改善疗效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黄榕翀 丁怀玉 郭宏洲关键词:医师诊疗模式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合并二尖瓣腱索断裂一例 被引量:1 2011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0岁,以“活动后胸闷气短1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11月25日入我院。该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偶有胸痛。9年前于我院行心脏彩超示左室后壁17mm,室间隔29mm, 丁怀玉 魏明丽 刘金秋 王珂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腱索断裂 造影剂剂量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造影剂剂量对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PCI的患者265例,分为造影剂低剂量组(<150 m L)和高剂量组(>150 m L),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造影剂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差值(△GFR)及影响△GFR的因素,分析造影剂剂量与△GFR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基础GFR的不同分为2组(>90 m L/min组及60 m L/min^90 m L/min组),分析造影剂剂量对不同基础GFR患者△GFR的影响。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对△GFR有影响(P<0.05),造影剂剂量对△GFR作用显著(P<0.01);造影剂用量与△GFR相关系数r=0.32(P<0.05),造影剂剂量与GFR>90 m L/min组、GFR 60 m L/min^90 m L/min组△GFR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和0.334(P<0.05)。结论:造影剂剂量与△GFR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基础GFR越小,造影剂对GFR影响越大。 梁滨 陈雨 武宝林 丁怀玉 钟雷 黄榕翀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冠心病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PO,使其血红蛋白浓度≥110g/L。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6min步行距离及BNP水平等均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EPO可减轻冠心病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魏明丽 于红玖 李真 吕田 丁怀玉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力衰竭 贫血 冠状动脉疾病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从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中,选取年龄<40岁有完整冠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48例作为年轻组,选取同期年龄>60岁有完整冠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占优势,而年轻组这一优势更加显著(91.7%比57.7%,P<0.05).年轻组中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大量吸烟、肥胖、血脂异常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1%比 9.2%,81.3%比 40.4%,47.9%比26.9%,29.2%比19.2%,89.6%比65.4%,P均<0.05),而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劳累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3%比51.9%,16.7%比32.7%,12.5%比38.5%,10.4%比34.6%,P值均<0.05).年轻组TG高于对照组[(179.6±32.5)mg/dl比(138.5±27.3) mg/dl,P<0.05],HDL-C低于对照组[(36.7±16.8)mg/dl比 (43.2±13.7)mg/dl,P<0.05],而TC及LDL-C均与对照组相当[分别为(191.9±45.3)mg/dl比(187.4±42.8)mg/dl,P>0.05;(118.4±30.5)mg/dl比(115.7±36.6)mg/dl,P>0.05].年轻组中就诊时有典型胸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0.8%比28.8%,P<0.05).年轻组罪犯血管在左主干者占2.1%,前降支者占56.3%,回旋支者为8.3%,右冠状动脉者占33.3%,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轻组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6.3%比26.9%,P<0.05),而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7.3%比71.2%,P<0.05).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是年轻人患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年轻AMI患者发病时症状典型,多表现为STEMI,且多为单支血管病变. 丁怀玉 刘俊 周旭晨 朱皓 魏明丽 杨新春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年轻人 血清腱糖蛋白-C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变化规律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3例成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血清Tenascin-C水平,根据血清Tenascin-C水平分为TN-C≥120μg/L组和TN-C<120μg/L组,随访5年,观察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根据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分析MACE发生的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N-C水平预测STEMI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ACE发生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5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TEMI患者血清TN-C在发病后第1天内开始升高,为(46.5±24.8)μg/L,第3天达到峰值,为(97.5±41.2)μg/L,随后逐渐下降。STEMI患者全部完成5年随访,其中37例发生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4例(3.5%)、心力衰竭14例(12.4%)、再发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14例(12.4%)、卒中5例(4.4%)。TN-C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95%CI 0.918~0.988,P<0.05)。TN-C≥120μg/L组MACE发生率高于TN-C<120μg/L组[86.4%(19/22)比19.8%(18/9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C水平(HR=1.007,95%CI 1.001~1.012,P<0.05)、超敏C反应蛋白(HR=1.028,95%CI 1.007~1.049,P<0.05)、心肌肌钙蛋白Ⅰ(HR=1.004,95%CI 1.000~1.008,P<0.05)是STEMI患者5年随访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STEMI患者血清TN-C水平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发生变化,其对MACE发生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是STEMI患者5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丁怀玉 徐鸣悦 陈乐 吕浩 魏明丽 王俊杰 张波 黄榕翀关键词:心肌梗死 预后 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性和一些离子流机制 被引量:4 2006年 研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from rabbit pulmonary vein sleeves,PVC)动作电位的特性和一些离子流机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非选择性阳离子流(INSCC),并与左心房心肌细胞(left atrial cardiomyocytes, LAC)进行比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上述各离子流。发现PVC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较LAC的明显延长,并可以诱发出第二平台反应。PVC上存在INSCC。PVC的IK1.ITo和INSCC电流密度均较LAC的明显减小。PVC和LAC存在复极离子流的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了两者动作电位差异的基础,进而可能成为肺静脉肌袖致心律失常特性的重要离子流机制。 丁怀玉 杨新春 刘秀兰 刘泰槰 鲍荣凤关键词:肺静脉 动作电位 离子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