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蕾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外科
  • 3篇手术
  • 3篇康复
  • 2篇动脉
  • 2篇速康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康复外科
  • 2篇老年
  • 2篇夹层
  • 2篇关节
  • 1篇低温停循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保护
  • 1篇胸腹
  • 1篇胸腹腔
  • 1篇胸腹腔镜
  • 1篇异泊酚
  • 1篇幼兔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务院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陈蕾
  • 3篇王志维
  • 3篇胡小平
  • 3篇邓宏平
  • 2篇夏军
  • 2篇江万里
  • 2篇沈波
  • 2篇程惠玲
  • 2篇刘艳
  • 2篇任宗力
  • 2篇唐蔚
  • 1篇张敏
  • 1篇李罗成
  • 1篇耿庆
  • 1篇毛志福
  • 1篇王高华
  • 1篇程邦昌
  • 1篇麦瑶
  • 1篇吴红兵
  • 1篇徐鹏

传媒

  • 1篇护理研究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方舱条件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管理实践
2023年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于方舱条件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管理实践,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处置体系。方法通过方舱医院认知功能障碍专区的设立,建立从疾病筛查、人员配置、诊治、疾病和共病的监测控制等全流程的管理体系,评估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预后。结果W1舱亚定点医院2022年4月22日凌晨正式开始收治患者,截止5月28日撤离时累计新收治患者3318例,出院患者2386例,转院206例,其中老年人(年龄>60岁)301例,评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人群98例。认知功能障碍专区内转重症患者10例,转定点医院18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死亡为0,看护感染为0,无投诉纠纷事件,获得良好社会评价并发挥较大社会效益。结论基于方舱条件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全程管理为往后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宝贵经验。
刘艳沈波赵东陈蕾唐蔚程惠玲耿晶李甜毛善平
关键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间隔测试效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院外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间隔测试效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院外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干预组病人给予基于间隔测试效应的康复训练指导。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和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组髋关节功能及锻炼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间隔测试效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可有效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和锻炼依从性。
蔡静徐腾李岚胡花陈蕾
关键词:康复训练髋关节置换术院外康复
亚定点医院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实践探索被引量:3
2022年
探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亚定点医院为代表的医疗管理模式。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1亚定点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对其医疗供需、收治标准、运行效果、存在问题等逐一分析,结合本医疗队的经验,提出新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思路。亚定点医院为普通型和有基础疾病的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缓解了定点医院的运行压力,但也暴露出人员配置、信息化支撑、院感防控等方面的问题。采取“两级缓冲、双向转诊”的工作模式和“三个快、三个准、三个稳、三个全”的管理方案,可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适宜的医疗服务,缓解定点医院运行压力。
李鸣贺华马宗奎孙辉毛冰范晶王汉祥刘艳王荣黄兵程惠玲陈蕾唐蔚武宇沈波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KATP通道开放剂Pinacidil诱导的超极化停搏对离体幼兔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Pinacidil诱导的超极化停搏对离体幼兔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建立幼兔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别以10℃标准St.Thomas液(Ⅰ组)、含Pinacidil 50 μmol/L的10℃ St.Thomas液(K+5 mmol/L、Ⅱ组)和含Pinacidil 50 μmol/L的37 ℃ St.Thomas液(K+5 mmol/L、Ⅲ组)诱导停跳,观察丙二醛(MDA)、血清心肌酶活性指标、超微结构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再灌注20 min后MDA(nmol/mg蛋白)分别为97.88±37.09、70.19±12.73、143.36±77.48,Ⅱ组与Ⅰ、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Ⅰ、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Ⅰ(cTnI,μg/L)0.951±0.026、0.740±0.028、1.510±0.042,左心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mm Hg/s)763.0±57.5、927.0±65.6、551.4±70.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流量(CF,ml/min)3.9 ±0.3、6.0±0.8、3.1±0.6,Ⅱ组与Ⅰ、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极化停搏对离体幼兔心肌保护效果优于传统去极化停搏,但仍须合并低温.
邓宏平程邦昌陈蕾王志维毛志福胡小平
关键词:超极化停搏未成熟心肌心肌保护
加速康复外科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的应用被引量:26
2021年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其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也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获得理想的关节功能,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术期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住院时间及患者住院满意度评分。该临床研究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患者均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1,24 h及2,3,7 d的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②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患侧膝关节术后活动度恢复到30°,60°,90°,120°所需的时间均显著小于传统治疗组(P<0.05);③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④加速康复外科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治疗组(P<0.05);⑤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⑥结果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较传统的围术期管理具有减轻患者焦虑、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加速恢复肢体功能等多方面的优势。
孙凯陈蕾麦瑶胡花陈亮钟俊胡勇邱波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交叉韧带膝关节镜康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在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围手术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作者医院胸外科2012-01/2015-11月行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38)和FTS组(n=39)。常规组给予传统围手术期护理,FTS组采用FTS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手术日焦虑程度、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胸管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FTS组手术日焦虑度,术后第三天FTS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均<0.01);FTS组胃管与胸管留置时间均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1);FTS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FTS护理在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安全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陈蕾耿庆王高华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食管癌
升主动脉插管技术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升主动脉插管技术用于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内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比较56例采用升主动脉插管技术及64例采用右锁骨下动脉(right subclavian artery,RSA)插管技术治疗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死亡率及并发症率。结果升主动脉插管组与RSA插管组总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5.36%vs.4.69%,总并发症率分别为25%vs.26.56%,总的院内死亡率及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主动脉插管技术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简化了手术,且安全、可行。
邓宏平陈蕾王志维夏军吴智勇徐鹏胡小平李罗成江万里任宗力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外科
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最适剂量选择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异泊酚复合纳布啡静脉麻醉时纳布啡的最适剂量。方法:自愿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纳布啡Ⅰ组(N1组,纳布啡0. 10 mg·kg^(-1))、纳布啡Ⅱ组(N2组,纳布啡0. 15mg·kg^(-1))、纳布啡Ⅲ组(N3组,纳布啡0. 20 mg·kg^(-1))。各组患者分别静注相应剂量纳布啡,5 min后再缓慢注入丙泊酚,而后实施人工流产术。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各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术中辅助呼吸、术后恶心呕吐、离院时眩晕比例,苏醒5 min后腹痛VAS评分及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麻醉后SBP均较前明显下降(P <0. 05),苏醒后SBP均恢复正常; HR及SpO_2则未见明显变化。3组患者各时点SBP、HR及SpO_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N2组、N3组患者术后中重度腹痛比例显著低于N1组(P <0. 05),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优于N1组(P <0. 05)。N1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与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N2组和N3组患者(P <0. 05); N1组、N2患者的离院时间、离院时眩晕者比例等明显低于N3组患者(P <0. 05)。结论:丙泊酚联合适宜剂量的纳布啡(0. 15 mg·kg^(-1))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
肖兴鹏陈蕾王颖李思琪马岚宋玲玲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术异泊酚
单、双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外科手术中脑保护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单、双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其中51例采用单侧脑灌注技术、69例采用双侧脑灌注技术,统计病人死亡率及并发症率。结果:单侧脑灌注组与双侧脑灌注组总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5.88%、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枢神经系统总并发症率分别为37.25%、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脑灌注技术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优于单侧脑灌注,安全、简单。
邓宏平陈蕾王志维夏军胡小平吴红兵张敏江万里任宗力胡锐
关键词:脑灌注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