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京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提高职校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出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数学作为职校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学生的生源素质持续...
- 陈京
- 关键词:职校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 文献传递
- 中国地级城市职业空间演化的技能关联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集提供的分地级城市分职业小类的从业人员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中国地级城市职业空间、可视化职业之间的技能关联性,并从职业进入、职业退出和就业增长三方面分析技能关联对职业空间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地级城市职业空间网络异质性明显,技能关联度高的工作群主要集中在网络中心,且有显著的跨技能关联特征,技能关联度低的工作群零散分布于外围。②2000—2015年,专业人员的技能关联率提高最多,在农业生产人员上有专业化优势的城市一直最多,机电装配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遍在性提高最多,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高技能水平职业类的遍在性明显降低。③技能关联对职业进入和就业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职业退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影响程度在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可以认为,各地区可大力吸引与本地技能关联度高的劳动力,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匹配程度,稳定就业增长。
- 敖荣军伊尔凡江·艾合买提江周笑琦陈京
- 关键词:就业增长地级城市
- 从技术关联到技能关联:理解区域演化路径的新视角被引量:8
- 2023年
-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解区域产业动态的重要视角,主要关注产业或产品的终端产出。技能关联在技术关联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劳动力地理学中劳动力流动与职业技能的研究,尝试从劳动力视角揭示知识结构以及区域能力。系统梳理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围绕概念及测度、微观机制、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同时,探讨了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总体上看,技能关联与技术关联揭示了区域经济空间演化的不同角度,均能反映区域知识数量与质量,技能关联视角一方面有助于解释区域就业技能结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从劳动力技能视角细化了关联性的来源,是现有技术关联研究良好的补充与拓展。因技能关联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研究潜力,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技能关联的研究提出展望。
- 敖荣军周笑琦陈京
- 中国城市高技能劳动力集聚与技能互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 2025年
- 统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创新效应对最大化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5和2020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技能劳动力、专利授权数据和其他社会经济要素的截面数据集,分析中国城市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高技能劳动力集聚与高低技能互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的创新产出水平稳步上升,区域性创新产出集中化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2)中国城市高技能劳动力集聚、技能互补和创新产出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和高低技能互补显著促进本地创新产出,并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金融发展水平对本地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和邻地创新产出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程度对本地创新产出具有负面影响。(4)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和高低技能互补对创新产出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对创新产出的推动作用最强,东部地区高低技能互补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高技能劳动力的增加不仅促进本地创新发展,也对邻近城市创新产出存在溢出效应。因此,各区域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包容性人口政策,优化技能结构,从而促进创新效应的最大化。
- 周笑琦敖荣军陈京姜菁侯纯光
- 关键词:技能劳动力区域异质性
- 交互关联视角下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
- 2025年
- 产业与职业密不可分。现有演化经济地理研究多关注产业关联或职业关联等单要素关联,没有对二者的交互影响及其异质性进行系统探索,多要素交互关联为理解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文章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对产业演化的内生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区域异质性与产业异质性。结果发现:1)中国城市产业与职业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增加;平均产业关联密度与职业-产业交互关联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产业-职业交互助推中国城市产业演化。中国城市产业演化均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效应;产业-职业交互可以扩大地区产业比较优势。3)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门类分样本结果呈现一定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城市和大规模城市的产业与职业交互效应更突出,中东部地区和大规模城市更可能通过技能结构与潜在产业的相关性实现路径突破;分产业门类看,劳动力技能更有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多样化。
- 周笑琦敖荣军陈京侯纯光
-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经济韧性——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被引量:24
- 2023年
-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经济韧性的演化机制,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演化经济韧性视角出发,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和PLS偏最小二乘法,定量揭示2000—2019年湖北省大冶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研究区经济韧性经历了衰退适应、抵御恢复、响应提升的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其经济衰退转变期(2000—2009年)、发展恢复期(2010—2014年)、高效提升期(2015—2019年),经济韧性水平呈现出“缓慢→快速”的上升态势。(2)2000—2019年研究区经济韧性演化的驱动因子由产业结构转变和创新水平提升转向多要素共同推动,其中居民收入、市场规模、政府调控能力、产业技术水平等因子是推进研究区经济韧性演进的关键因素。(3)产业多元化转型是研究区经济韧性提升的直接动力,以产业相关多样化为传导路径,在多要素驱动下研究区向更高层次的城市生命阶段演进。当压力要素消解、城市状态调整、响应方式优化时,经济韧性将通过激活产业要素、均衡化拓展驱动力来推动产业的“路径突破”,进而演化为更高水平状态,以此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 朱媛媛罗源陈京蒋子龙
-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
- 中国银行体系亲周期性研究
- 一直以来,大多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秉持着货币中性论,认为金融因素不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投资和生产,不是直接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金融因素对于经济周期的作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
- 陈京
- 关键词: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信贷行为羊群效应
- 武汉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及优化路径研究被引量:8
- 2023年
-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 朱媛媛汪孟胡淼姜文丽王宏涛陈京
- 关键词:社区公共空间公共绿地
- 提高职校生参与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出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数学作为职校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学生的生源...
- 陈京
-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动机
- 文献传递
- 中国高技能劳动力迁移网络对城际技术创新网络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高技能劳动力是区域创新的核心因素,高技能劳动力迁移对区际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以中国内地33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和专利数据构建“高技能劳动力迁移-城际技术创新”双层网络,分析其结构特征,并利用QAP回归模型实证探究高技能劳动力迁移网络对城际技术创新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城际“迁移网”与“创新网”的结构特征高度一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两个网络中均占据核心地位,网络整体均呈现清晰的层级结构,双层网络的重叠度较高。②高技能迁移劳动力积极促进“迁出-迁入”城市间建立技术创新网络。高技能迁移劳动力既可以作为创新势能外溢的重要“通道”,显著促进网络边缘城市与核心城市跨层级建网;又可以助力东西部城市跨区域建立技术创新网络。③基于职业类型和创新组织规模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专业人员迁移对“大”“小”和“大-小”规模组织间的跨城合作创新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除专业人员外,大规模创新组织间的跨城合作主要受技术人员迁移的影响,中小微企业间的跨城合作创新则更受管理人员迁移的影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重视并充分发挥高技能劳动力迁移网络在城际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推动作用。
- 姜菁敖荣军陈京周笑琦
- 关键词:劳动力迁移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