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子龙

作品数:31 被引量:241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地理
  • 4篇城市
  • 3篇教学
  • 2篇地理国情
  • 2篇地理教学
  • 2篇地球
  • 2篇动力机制
  • 2篇学科
  • 2篇制造业
  • 2篇韧性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2篇生态
  • 2篇土地资源
  • 2篇土地资源承载...
  • 2篇企业
  • 2篇网络
  • 2篇网络演化
  • 2篇污染
  • 2篇武汉城市圈
  • 2篇理教

机构

  • 26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凯里学院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2篇湖北省发展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武汉市测绘研...

作者

  • 29篇蒋子龙
  • 7篇唐丽平
  • 5篇曾菊新
  • 5篇樊杰
  • 5篇朱媛媛
  • 4篇王强
  • 4篇周余义
  • 2篇杨晨
  • 2篇王军
  • 2篇陈东
  • 1篇揭毅
  • 1篇卢莹
  • 1篇吴海涛
  • 1篇喻光明
  • 1篇景高了
  • 1篇陈京
  • 1篇冯娟
  • 1篇段鹏姬
  • 1篇唐丽萍
  • 1篇陈文卿

传媒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学习与实践
  • 3篇经济地理
  • 3篇中学地理教学...
  • 3篇决策与信息(...
  • 2篇地理教育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地理教学
  • 1篇城市规划
  • 1篇知识经济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华商

年份

  • 6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浅析被引量:6
2008年
推进城市一体化,加快中小城镇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国在推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但由于城市发展基础浅薄,城乡统筹建设经验不足,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推行城市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周余义唐丽萍蒋子龙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三农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经济韧性——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被引量:24
2023年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经济韧性的演化机制,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演化经济韧性视角出发,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和PLS偏最小二乘法,定量揭示2000—2019年湖北省大冶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研究区经济韧性经历了衰退适应、抵御恢复、响应提升的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其经济衰退转变期(2000—2009年)、发展恢复期(2010—2014年)、高效提升期(2015—2019年),经济韧性水平呈现出“缓慢→快速”的上升态势。(2)2000—2019年研究区经济韧性演化的驱动因子由产业结构转变和创新水平提升转向多要素共同推动,其中居民收入、市场规模、政府调控能力、产业技术水平等因子是推进研究区经济韧性演进的关键因素。(3)产业多元化转型是研究区经济韧性提升的直接动力,以产业相关多样化为传导路径,在多要素驱动下研究区向更高层次的城市生命阶段演进。当压力要素消解、城市状态调整、响应方式优化时,经济韧性将通过激活产业要素、均衡化拓展驱动力来推动产业的“路径突破”,进而演化为更高水平状态,以此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朱媛媛罗源陈京蒋子龙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
技术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研究
2008年
本文重点探讨了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对其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周余义陈文卿蒋子龙唐丽平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民工流动时空偏好及驱动机理研究——基于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该研究通过构建农民工流动网络,分析不同时间截面农民工流动的空间偏好,并利用QAP方法探讨驱动农民工流动空间偏好选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农民工总量持续增加,增速减缓,外出农民工进一步增多,但总占比有所下降;2)农民工以东西向流动为主,京津冀、沪苏浙以及广东省三大区域是主要的流入地,中西部地区是主要的流出源;3)农民工流动网络中的主体以年龄31~50岁为主,且大多数农民工仅有初中及以下学历,主要流动聚集地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市;4)QAP回归表明,农民工流动偏好与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初级中学以上公办学校数量、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是否邻省具有显著的关系.
蒋子龙王军王军朱媛媛
关键词:农民工流动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空间稀缺性的中国乡村空间优化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文章以空间稀缺性为研究前提,分别从乡村居民、乡村企业、乡村组织等三个视角,建立乡村空间的市场供需模型,分析乡村主体的空间需求与供给行为,以及影响供需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从而摸清乡村空间演变规律,并得出乡村居住、生产、公共空间等动态均衡与乡村空间演变的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了基于供求矛盾下的中国乡村空间优化政策建议。
蒋子龙曾菊新
基于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的五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比——以“地球上的水”为例
2024年
地理教材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科学、合理地分析教材逻辑有利于教师高效使用教材。文章基于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对比分析了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沪教版五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一册中“地球上的水”部分的编写特点,并梳理了教材逻辑,在此基础上为教师使用地理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出建议。
蒋子龙杨晨陈琳琳
关键词:教材对比学科逻辑认知逻辑
创客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洪涝灾害治理措施”为例
2025年
创客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其培养模式与地理学科特征高度契合。文章探究了创客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并以“洪涝灾害治理措施”为例,设计融入创客教育理念的具体教学案例,以期为创客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融合提供经验与模式借鉴。
蒋子龙周哲雯朱媛媛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教学实践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演化特征与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文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和动态指数随机图(TERGM)模型考察了2000—2022年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及多维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区域差异逐渐缩小,总体稳中向好。(2)各省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增强,不同省份之间关联强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3)山东、江苏、河南等农业大省在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陕西、广东等省份充当重要中介角色。(4)农业经济韧性溢出模式趋向互惠性演化,网络结构较为稳定。
王军李军吴海涛蒋子龙
关键词:网络演化
中国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以整体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村镇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并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从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微观机理,分析促进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对各动力机制之间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调控村镇空间结构变化过程的机制。研究得出结论:(1)市场机制是引导中国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基础动力;(2)政府调控是中国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核心动力;(3)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耦合作用是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机理。
曾菊新蒋子龙唐丽平
关键词:动力机制政府调控
基于地理国情的武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目前,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服务于有关空间规划与决策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探索基于地理国情大数据的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不仅能够为科学评价城市承载力提供一种重要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扩大地理国情普查的应用出口途径。本...
蒋子龙
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