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莹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2篇低剂量
  • 2篇低剂量辐射
  • 1篇低剂量电离辐...
  • 1篇电离辐射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对眼
  • 1篇性传播
  • 1篇性传播疾病
  • 1篇眼晶体
  • 1篇阳性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表面抗原
  • 1篇乙型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疫情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出入境检...
  • 2篇成都市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第二人...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卫生厅
  • 1篇四川国际旅行...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作者

  • 9篇赵莹
  • 8篇李佳圆
  • 4篇李卉
  • 3篇齐亚娜
  • 3篇常晓松
  • 3篇何纬
  • 3篇黄源
  • 2篇余华丽
  • 2篇郭勇
  • 2篇杨非
  • 2篇王志杰
  • 1篇陈超
  • 1篇乔友林
  • 1篇欧阳小艳
  • 1篇甘华平
  • 1篇力晓蓉
  • 1篇陈肖潇
  • 1篇陶苹
  • 1篇应桂英
  • 1篇杨雨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可视红光透照检查各类乳腺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的研究
2013年
[目的]获得各类乳腺的乳腺透照检查(TBS)的影像学特征,制定TBS筛查乳腺疾病的临床决策标准。[方法]以钼靶X线或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收集乳腺癌、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良性增生、乳腺炎和正常乳腺的TBS结果。从乳腺透照的肿块影、血管影、整体透光性和密度均匀度等方面对TBS成像特点构成进行描述,经专家小组讨论,确定TBS的临床决策标准。[结果]共收集111人(222例单侧乳腺)的影像学资料,TBS的阳性影像特征为肿块影或暗区,血管纹理异常或未见异常,否则为阴性。乳腺癌(20例)进一步检查推荐率为95.0%。[结论]TBS能够区分病变乳腺与正常乳腺,但TBS进行乳腺疾病初筛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赵莹李静陶苹乔友林黄源李佳圆王可非李勇
利用ARIMA模型对2007—2011年四川口岸出境人员中HBsAg阳性疫情分析和预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分析和预测四川口岸出境人员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疫情,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年—2011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出境人员HBsAg逐月监测数据,使用SAS9.1统计软件,建立ARIMA模型。结果ARIMA(0,1,1()0,1,1)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阳性检出率序列,各参数估计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该模型进行回代预测,预测检出率与实际检出率吻合程度较高。结论ARIMA模型可用于四川口岸出境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的动态分析和短期预测。
余华丽常晓松赵莹何建伟郭勇王志杰何纬谭玲张祖昌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出境人员
2007-2011年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掌握成都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现状和特征,为提高口岸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2007—01/2011—12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的梅毒和HIV的监测结果和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1年梅毒检出率出境人员(1.27%)高于入境人员(0.59%),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别为≥50岁,其次是30~49岁,男性多于女性,出国定居人员和劳务人员的检出率较高;HIV—Ab阳性检出率在出境和入境人员中无差异(χ^2=0.264,P=0.607),男性感染者居多;出入境人员梅毒、HIV—Ab感染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结论中青年男性是出入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赵莹常晓松齐亚娜李佳圆余华丽
关键词:出入境人员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2007-2011年成都双流国境口岸入境人员HBsAg监测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成都双流国境口岸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加强国境口岸乙型肝炎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方法对2007—2011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成都双流国境口岸入境人群HBsAg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1年监测成都双流口岸入境人员12004人,其中HBsAg阳性者379人,阳性检出率3.16%。中间年龄组(30-50岁)HBsAg阳性检出率最高,劳务人员感染者最多,男性HBsAg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劳务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稳定,检出人数多,是成都双流国境口岸的输人性乙型肝炎主要防控监测对象。
田绿波陈肖潇常晓松何纬杨雨欧阳小艳郭勇赵莹李佳圆许欣
关键词:HBV感染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眼晶体损伤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从业者眼晶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成都市1032例放射从业者的累积剂量与眼晶体损伤作相关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作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男性、女性及年龄≥35岁组内,累积剂量≥11.369 mSv组的晶体异常率均高于〈2.009 mSv和2.009-11.369 mSv剂量组(P〈0.05);以累积剂量分层,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眼晶体指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控制性别、工种及年龄混杂因素后累积剂量(≥11.369 mSv)是晶体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OR=7.78,95%CI:1.93-31.38)。结论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从业者眼晶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杨非刘竹王蒙杰周晓静赵莹李佳圆
关键词:低剂量辐射眼晶体
不同乳腺癌筛查方案在中国女性中的准确性评价和筛查直接医疗成本初步估计被引量:57
2014年
目的评价临床扪诊、钼靶X线或高频超声不同筛查方案在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准确性及直接医疗成本。方法采用以体检人群为基础的平行盲法比较试验设计,对≥35岁女性进行第一轮乳腺癌筛查,以及首轮筛查阴性者的1年随访和第二轮复查。以活组织检查和1年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不同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准确性指标和直接医疗成本,比较不同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准确性差异和直接医疗成本差异。结果共入组研究对象2471例,检出14例乳腺癌,其中单纯使用钼靶x线检查检出11例,高频超声检查检出9例,临床扪诊检出8例。在3项独立筛查模式中,钼靶x线检查检出了最少的可疑癌(52例)和最多的乳腺癌(11例)。超声一钼靶筛查模式的特异度(99.7%)和阳性预测值(11.4%)最高,灵敏度为78.6%,每确诊1例乳腺癌病例的平均筛查费用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29.121万元和88.605万元。结论超声一钼靶筛查模式可能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筛查方案,但在发病率较低、卫生资源有限的地区开展全人群的乳腺癌筛查成本仍显过高。
康敏赵莹黄源李佳圆刘莲花李卉
关键词:乳腺肿瘤钼靶X线高频超声成本及成本分析
低剂量辐射对从业者造血系统指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从业者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成都市2010-2012年期间4 150例放射工作从业者剂量监测资料,并对其中681例从业者的年受照剂量与血常规检测指标作相关分析。个人剂量测定采用热释光剂量仪;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作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3指标异常率高于女性(P<0.05);工龄<20年与≥20年相比,工龄≥20年组血小板异常率高于<20年组。结论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从业者造血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成都市从业人员中男性辐射损伤风险大于女性。
王蒙杰杨非陈超李卉赵莹李佳圆
关键词:低剂量辐射造血系统
四川省2007-2011年出境劳务人员常见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出境劳务人员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描述2007-2011年间,四川省84 169人次出境劳务人员中乙肝、丙肝、HIV和梅毒4种传染病按人口学特征分层的检出率,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时间趋势和年龄趋势。结果 HBsAg、HCV-Ab、HIV-Ab和梅毒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77%、0.51%、0.05%、1.56%。HBsAg、HCV-Ab和梅毒抗体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多于女性。HBsAg检出率逐年上升(趋势χ2=6.202,P=0.013),HCV-Ab检出率逐年下降(趋势χ2=24.004,P<0.001)。结论青壮年男性是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乙肝的输出风险仍较高,应重点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针对乙肝的健康教育和疫苗免疫,并完善后续监管工作。
齐亚娜赵莹王志杰黄源李畅畅李卉王蒙杰王琼李佳圆何纬
关键词: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
四川省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的能力评估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综合评价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的能力。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德尔菲法和专题小组讨论制定了机构建设、人力资源、筛查设备配置和公共卫生服务四大类指标体系;运用既往资料收集、现场观察、电话访问,获取四川省40家乡镇卫生院的各类指标,统计描述机构的乳腺癌筛查能力,采用t检验或χ2/Fisher检验方法比较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和不同地理地貌地区机构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异。结果本次调查的乡镇卫生院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1 484±1 345)m2、设置床位(19±13)张,平均每家机构的在岗工作人员(23±2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16)人,占82.61%,在岗员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34.78%,经济水平较高地区资源相对丰富。40家调查机构中只有2家(5.00%)配备有乳腺高频超声,没有机构配备有钼靶X线,仅有2家机构(5.00%)参与过乳腺癌筛查项目。结论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和人力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硬件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为今后执行国家在农村地区开展乳腺癌等肿瘤筛查的计划提供保障,实现新医改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李卉赵莹齐亚娜应桂英甘华平力晓蓉李佳圆
关键词:农村乳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