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哲 作品数:17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非低肾素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后,如何在随访期间评估疗效? 2025年 王梦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新疆高血压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高血压诊疗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疆高血压病研究实验室,新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处于病情早期或受到药物、年龄、低钾程度、肾功能不全、缺氧、肥胖等因素干扰后内分泌特征常不典型,表现为:虽然血浆醛固酮水平居高不下且不被抑制,但肾素活性不低于指南推荐的切割值,即肾素活性≥1.0μg/(L·h)。然而,考虑到机体长期暴露于高醛固酮血症的危害,基于此类不典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病情,可给予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但疗效评估较困难,目前临床无统一认识。螺内酯试验是给予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320~400 mg螺内酯治疗,观察1~2周. 胡哲 陈歆关键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肾素活性 肾上腺醛固酮和皮质醇共分泌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2 2020年 病例:患者为男性,34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年,低血钾及肾上腺占位半年"入院。1年前患者出现头晕、乏力,且血压呈重度升高,于本院就诊后开始服用厄贝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收缩压控制在150~160 mm Hg,舒张压控制在110~120 mm Hg[(150~160)/(110~120)mm Hg]。半年前,患者经检查发现低血钾,最低至2.42 mmol/L;超声检查显示其右侧肾上腺占位(71 mm×63 mm)。为进一步诊治,患者至我院高血压专科门诊就诊,门诊拟"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占位"收治入我院。 胡哲 陈歆 罗芳秀 初少莉 王继光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机会性筛查人群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 目的:在机会性筛查人群中分析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20 年中国五月血压测量月项目,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三次坐位血压测量,每次测量间隔30 秒或以上,记录所有数值,并采集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 陈歆 胡哲 王继光关键词:血压控制 卒中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究血浆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采集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既往病史,使用欧姆龙上臂式血压计(HEM-7051)测量患者肱动脉血压,采集空腹血测定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等各项生化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GEs水平。以尿ACR及SpygmoCor软件测定的cf-PWV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指标。结果 175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23±11.38)岁,其中男性78例,占比44.57%。男性血浆AGEs水平高于女性[(7.80±6.37)μg/ml vs (4.41±3.62)μg/ml,P <0.001];在靶器官损害方面,男性尿ACR水平低于女性[(1.18±0.70)mg/mmolvs (2.10±2.17) mg/mmol,P <0.001];cf-PWV无显著差异(P=0.27)。未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前,血浆AGEs水平与空腹血糖(r=0.163,P=0.030)、血肌酐(r=0.219,P=0.003)、尿ACR(r=0.150,P=0.046)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06,P=0.006)呈负相关,与cf-PWV未见明显相关性(r=0.101,P=0.182)。进一步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血浆AGEs水平每升高1μg/ml,尿ACR增加2.2%(P=0.023);而cf-PWVP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738)。结论 血浆AGEs水平是尿ACR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常远 常桂丽 李明春 李明春 操群安 胡哲 初少莉 陈歆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 青少年血压水平、尿蛋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究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析1748例11~17岁的青少年血压、身高、体质量及尿蛋白等数据,试图探究青少年人群高血压、蛋白尿与性别、体质量、身高等因素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涉及χ~2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来自上海4所中学年龄11~17岁的青少年共计1748例,发现11~13岁儿童高血压患病风险是14~17岁青少年的1.69倍,2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则为2.13倍;女性出现血压正常高值的风险是男性的1.54倍,消瘦及正常体型人群血压异常的患病率较肥胖人群显著降低;而尿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阳性率受性别、年龄段及血压的影响,女性风险是男性的3.27倍,而儿童风险是青少年的1.63倍,2级高血压显著增加UACR阳性率,但其他血压水平不会带来显著差异。结论青少年血压水平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分级及性别有一定相关性,UACR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段及血压是否异常有关,但仅2级高血压增加UACR阳性风险。 操群安 胡哲 初少莉 陈歆关键词:青少年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复方降压制剂,治疗的好选择 2024年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因为许多患者并没有任何症状,其也被称为“无声杀手”。高血压如果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心脏病、肾衰竭等。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降压药物治疗成为了重要的干预措施。而在各种降压药物中,复方降压制剂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今天我们来说说复方降压制剂的应用情况。 胡哲 陈歆关键词:降压药物 复方降压制剂 心血管疾病 肾衰竭 干预措施 慢性疾病 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达标率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社区管理背景下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24 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394人,规范测量诊室血压数据,并采集患者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病史、相关合并症(如糖尿病、血脂异常、蛋白尿等)信息。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9.6±11.8)岁,其中女性占36%,平均体质指数(BMI)(25.9±3.1)kg/m^(2),高血压病程中位数为8.0年。结果:诊室血压达标率为56.6%,动态血压24 h均值达标率为44.4%,夜间血压均值达标率为35.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高、高血压病程长者的动态血压24 h平均值及夜间血压更不易达标,男性的24 h平均血压更不易达标。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更全面精准地评估患者血压情况,应该在男性、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程长等高血压患者中更积极地推广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估血压情况,及时发现和干预夜间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相关靶器官损害。 初蕊 王佳佳 胡哲关键词: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夜间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肾上腺影像学异常(腺瘤或增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试验阴性,还要进一步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行确诊试验吗? 2022年 王树芳(柘城县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河南 柘城 476200)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肾上腺影像学异常(腺瘤或增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筛查试验阴性,这种情况临床实践中确实时有遇见,应对策略如下:(1)同时出现高血压、低钾血症、肾上腺影像学异常(腺瘤或增生),应高度怀疑PA,按照PA诊治流程,首先应做PA筛查试验。 胡哲 陈歆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筛查试验 低钾血症 腺瘤 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估住院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7例,其中绝经前组240例,绝经后组487例(包括围绝经期3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入院时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回顾性分析绝经后组临床特点。结果绝经后组年龄、病程、腰臀比、TG、TC、L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较绝经前组明显增高,Z4h尿钠、24h尿钾较绝经前组明显降低;绝经后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减退、空腹葡萄糖受损合并葡萄糖耐量减退、高TC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并发比例明显高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绝经后组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慢性肾脏病较绝经前组更常见(P〈0.01)。尿酸增高是绝经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5,95%CI:1.002~1.008,P=0.003)。结论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存在糖脂、尿酸代谢紊乱、尿钠排出减少、中心性肥胖等特点,其代谢综合征、难治性高血压发生比例增高,靶器官受损情况亦较绝经前发生比例增加。 胡哲 高平进 唐晓峰关键词:高血压 绝经期 C反应蛋白质 葡糖耐量试验 尿酸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 被引量:13 2012年 高血压在全球的发病率超过25%,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其中在50岁以前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在女性绝经后这种局面发生改变,女性高血压发病率开始上升,特别在70岁以后明显高于男性,妇女健康倡议的一项队列研究表明,在美国绝经后女性中有63.2%接受降压治疗,但只有29.3%的患者血压可以控制达标。 胡哲 高平进关键词:高血压 绝经后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抗高血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