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俊静

作品数:2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6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元曲
  • 4篇曲牌
  • 2篇源流
  • 2篇戏曲
  • 2篇小曲
  • 2篇乐府
  • 1篇代文
  • 1篇道情
  • 1篇道士
  • 1篇地域性
  • 1篇豆棚闲话
  • 1篇学史
  • 1篇雅俗
  • 1篇易安词
  • 1篇音乐
  • 1篇音韵
  • 1篇元明
  • 1篇元曲研究
  • 1篇杂剧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机构

  • 20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高阳师范...

作者

  • 21篇时俊静
  • 1篇杨栋
  • 1篇王春景
  • 1篇刘禹

传媒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华戏曲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戏剧艺术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戏曲研究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励耘学刊
  • 1篇中国语言文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3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杂剧喜剧论
喜剧是明杂剧中的独特成果。由于戏曲研究界对明杂剧的长期冷落,这些喜剧的价值和地位,至今仍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阐述。本文旨在尝试对明杂剧中的喜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认为,判别喜剧的标准是:看一出戏的整体效果...
时俊静
关键词:明杂剧喜剧文人化荒诞感
文献传递
再议易安词的风格被引量:3
1999年
易安词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婉约”之外 ,更有一种清拔。
时俊静
关键词:俊逸
元曲中的北地番曲曲牌被引量:3
2012年
少数民族曲调融入元曲曲牌系统,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完成的,并非迟至元朝一统天下。那种简单地认为蒙古族入主中原之时,才带来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看法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与这一问题相联系,进入元曲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并非仅仅限于蒙古族音乐,而是包括西夏、契丹、女真等各族音乐在内。单从曲牌数量和作品数量上说,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对元曲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忽略中原音乐在元曲音乐中的主导地位。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显而易见的曲牌输入之外,少数民族音乐对元曲的隐性影响。胡乐是打破中原词乐审美定势的重要外力,并作为北曲的遗传基因,成为与南曲分野的徽标。
时俊静
关键词:元曲曲牌
论晴雯、婴宁人物形象塑造的“自然美”
2012年
从晴雯、婴宁人物形象塑造的"自然美"特征出发,以《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文本和前人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依据,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外貌和性格"自然美"特质相同点的梳理,探寻人物形象塑造背后所受的庄子"自然"思想的影响,以及作者对"晴雯之死"和"婴宁不笑"人物结局的处理所显示的共同思想意蕴,即庄子"任自然"思想与儒家所主导的宗法制相悖,以及凸显的不同艺术效果,即"晴雯之死"构成了《红楼梦》大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达了一定的写实意义,"婴宁不笑"是《聊斋志异》作为志怪小说启示性、戏谑性的体现。
刘禹时俊静
关键词:庄子自然美
【挂枝儿】与【挂真儿】被引量:2
2010年
【挂枝儿】和【挂真儿】常被人误解为音同实亦同。其实二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在南曲作家那儿,南曲【挂真儿】与小曲【挂枝儿】二水分流,并不混淆,明人只在指称小曲时把二者混用。【挂枝儿】虽然是南人向北人小曲【打枣竿】学习的产物,但同时也吸收了南曲【挂真儿】的营养,并因此易名。【打枣竿】是其源头,《挂真儿》是汇入其中的流。
时俊静
关键词:源流
元曲曲牌与宗教音乐
2012年
元曲作为兴起于民间的俗曲与方外之音——宗教音乐并非完全隔阂,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与佛、道两家音乐关系密切,有[金字经][五供养][华严赞][青天歌][太清歌][祆神急][金娥神曲]等曲牌可证。
时俊静
关键词:宗教音乐
“花雅之争”研究中的歧见与困境被引量:5
2014年
"花雅之争"是清代戏曲史的重要术语。目前,学界对"花雅之争"的观照越来越全面,但将这些研究成果统而观之则会发现,"花雅之争"的提法不但存在名实不符的问题,而且遮蔽了花、雅之间的融合以及花部之间远为激烈的竞争关系。花部、雅部在城市与农村,南方与北方,在宫廷、文人、民间不同的文化空间里都有其错综复杂的发展轨迹,"花雅之争"不足以概括当时全国戏曲发展的多面相。"花雅之争"研究中的这些"歧见",恰恰完成了对"花雅之争"术语的解构。
时俊静
关键词:花雅之争名实地域性
带过曲成因新探被引量:3
2011年
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带过曲的本质为小令联唱,在元曲的传播中形成,不必有赖套数摆渡才得以出现。在今日所见文人带过曲、套数曲组背后有一个民间用曲唱曲的广大试验场,这才是带过曲诞生的源头所在。当然,在带过曲体式诞生之后,将套数中使用成熟的曲组摘取出来用作带过曲曲牌,是问题的另一层面。套数曲组是汇入带过曲的流,而非带过曲诞生的源。
杨栋时俊静
论元曲幺篇被引量:1
2021年
联套的使用是词曲体制之变的关键点。套数可谓以曲牌为单位的“榫卯式”结构,既有一定程式,又拆装自由。每个宫调有相对固定的套数首曲,一般有尾声,二者之间由单曲、曲组、一曲带幺篇等构成不同组合。目前学界对首曲、曲组、尾声等套数构件都有较为详尽的研究(1),而对幺篇的探讨仍显薄弱,多为附带论及。幺篇为北曲术语,联套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除首曲外,后续各曲不再重标曲牌,而写作“幺(么)”或“幺(么)篇”。
时俊静
关键词:曲牌
吴江派檃括曲创作及其曲学建构
2025年
檃括曲在元明清三朝,代有人作,明代吴江派曲家对檃括曲创作、传播的热情尤其引人注意。其中,王骥德用南曲檃括词作、沈璟用南曲檃括北曲占比最多,而这两位作家,也是明代建构南曲理论体系最重要的曲论家。檃括曲为我们理解吴江派词曲一体、崇北宗元观念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王骥德用南曲柔曼之调檃括《草堂诗余》婉约之词,成为明代以词为曲、词曲融通最典型的样本。而檃括北曲的实践,则是沈璟体认、提炼南曲格律规范的重要准备。包括檃括曲在内的俳体文学,主要措意于形式的创新、文字的玩赏,自有其价值。
时俊静
关键词:吴江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