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捍平
-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咪唑安定复合雷米芬太尼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张捍平
-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雷米芬太尼咪唑安定顺行性遗忘作用受体激动药
- 国产与进口异丙酚预防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比较观察被引量:15
- 2001年
- 张捍平杜洪印柴伟
-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异丙酚
- 区域麻醉对肿瘤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系统性回顾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RA)对肿瘤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并筛选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09-04关于RA与肿瘤远期预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通过提取时间-事件数据[风险比(hazard ratio,HR)]计算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 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合并效应量。结果本研究纳入8个RCT共3337例患者。与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相比,RA对RFS(HR,-0.07;95%CI,-0.22~0.08)、OS(HR,0.05;95%CI,-0.2~0.11)、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tumor progress,TTP)(HR,0.03;95%CI,-0.36~0.41)、5年RFS[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26;95%CI,0.66~2.4]和5年OS(RR,1.19;95%CI,0.73~1.96)无影响。基于研究设计、患者特征和肿瘤类型的亚组分析也表明RA对RFS和OS没有影响。结论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RA能够改善肿瘤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
- 张捍平刘华江婧蔡宇璐
- 关键词:区域麻醉全身麻醉肿瘤复发
- 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胸外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用于胸外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胸外科全麻术后病人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使用布托啡诺或芬太尼进行PCIA。记录术后0、4、8、12、24、36 h各时点的VAS、镇静评分、PCA次数、并发症和病人的满意度等。结果两组各时点VAS和0 h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4、8、12、243、6 h各时点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F组(P<0.05);两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病人对PCIA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胸外科术后PCIA安全有效。
- 张捍平
- 关键词:胸外科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布托啡诺
- 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 2013年
-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择期行LC手术的患者6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后分为两组,P组(哌替啶50mg)和L组(氯诺昔康8mg)。观察2组患者术后60,90,120,240min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L组患者在术后30,60,90,120,240min的镇痛效果均优于P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P组。结论氯诺昔康可用于LC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许君张捍平
- 关键词:氯诺昔康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
- 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ESP)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胸外科2018-05至2019-05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2~78岁,BMI 20.3~24.5 kg/m2,ASA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组和PCEA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常规诱导、维持。ESP组在T5水平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超声确定竖脊肌平面后给予0.5%罗哌卡因0.5 ml/kg,PCEA组于术前行硬膜外阻滞,给予试验剂量后,术中不予连续硬膜外阻滞,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硬膜外吗啡负荷量,手术结束前行PCEA。记录患者术后1、4、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舒适度(BC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头晕、咳嗽无力、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SP组术后1、4、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及BC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与PCE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8 h VSA评分增高,BC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组术后24~48 h追加曲马多患者增多,与PC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组发生头晕、咳嗽无力、胸闷不良反应和头痛等并发症,明显少于P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ESP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 张捍平芮龙洁李冬
- 关键词:胸腔镜硬膜外自控镇痛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大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右美托咪啶+育亨宾组(Dex+Yoh组),每组8只。IR组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Dex组通过尾静脉以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1 h,余同IR组。Dex+Yoh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前10 min,静脉注射育亨宾1 mg/kg,其余同Dex组。分别测定血清AST、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AST、ALT、TNF-α、IL-6,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增加,SOD水平下降(P<0.05);与IR组比较,Dex组血AST、ALT、TNF-α、IL-6下降(P<0.05),肝组织SOD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P<0.05),Dex+Yoh组无显著变化(P>0.05);形态学上,病理损伤程度与生化指标相符合。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激活α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 张捍平葛倩李冬芮龙杰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张捍平周逸刚
- 关键词:短效静脉麻醉药扁桃体摘除术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小儿手术创伤
- 诱发电位与异氟醚麻醉后苏醒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EP与苏醒时间的关系,以期找到EP监测麻醉苏醒的客观指标.方法:20例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诱导后异氟醚单纯吸入维持麻醉.麻醉停药前随机以不同呼末异氟醚浓度,每个浓度平衡15min后,记录SEP,AEP和呼末异氟醚浓度,并观察停药后指令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及达到ModifyAldreteScore≥9时间.结果:①EP波幅变异较大,与苏醒无相关性.②AEP各波潜伏期与苏醒呈相关性,Nb波在异氟醚的浓度下保持完整,其潜伏期变化与苏醒各项指标呈显著相关性.③SEP的N20潜伏期无明显改变;N35则变异较大,与苏醒无明显相关性;P25与苏醒呈线性关系.④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与苏醒相关性显著低于Nb,P25潜伏期.⑤各指标与苏醒相关系数依次为Nb潜伏期>P25潜伏期>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结论:AEP的Nb潜伏期及SEP的P25潜伏期与苏醒各指标密切相关,Nb,P25潜伏期是反映异氟醚麻醉后苏醒时间的可靠指标.
- 张捍平柴伟杜洪印赵辉杨永慧孙绪德于代华
- 关键词:诱发电位异氟醚苏醒
- 异丙酚超前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01年
- 目的:研究亚睡眠剂量异丙酚在脊髓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F+S)、异丙酚预注组(P+F)、异丙酚后注组(F+P)三组。动物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100μl。P+F、F+P组分别在注射福尔马林前和后1min静脉注射异丙酚5mg/L,观察动物疼痛反应。1h后用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内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预注或后注异丙酚对福尔马林所致疼痛反应和脊髓内c—fos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预注异丙酚的作用明显强于后注异丙酚。结论:亚睡眠剂量异丙酚在脊髓有镇痛作用,而预注异丙酚可发挥超前镇痛作用。
- 张捍平柴伟杜洪印孙绪德
- 关键词:异丙酚超前镇痛动物实验福尔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