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潮
- 作品数:71 被引量:3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玉米自交系这一新的育种方法能够快速提供来自供体亲本的稳定纯系,大大缩短自交系选育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提高选育效率。就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在育种应用中的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揭示了提高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和建立高效的单倍体加倍方法,以及对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诱导机制研究等问题是目前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芦连勇崔俊明卢道文孙海潮牛永锋王海莉
- 关键词:育种应用
- 鲜食玉米优质高产高效夏播栽培技术被引量:9
- 2021年
- 鲜食玉米是玉米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由于农户种植技术不规范、鲜食玉米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鲜食玉米产业的优化和发展。为加快鲜食玉米品种在夏播玉米地区的推广应用,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笔者对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栽培技术探讨,以期为鲜食玉米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 孙海潮万金红张莹莹张盼卢道文牛永锋董文恒李永江张晓辉庞文喜
- 关键词:鲜食玉米
- 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日)、A3(7月14日)与3个种植密度B1(3.20万株·hm^(-2))、B2(3.80万株·hm^(-2))、B3(4.50万株·hm^(-2))共9个处理不影响间作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从播期方面看,A1、A2和A3的LER均值分别为1.26,1.20和1.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A1与A2差异不显著;同一播期不同密度条件下,B2的LER最大,B3居中,B1最小。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互作对大豆的产量、百粒重无显著性影响,对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鲜食玉米产量和百粒重随着播期的延后逐渐变小,A3的百粒重仅为A1的69.1%,且同一播期内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变小。鲜食玉米播期推后抑制了大豆、鲜食玉米共生后期鲜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共生前期大豆占优势地位,共生后期鲜食玉米的资源竞争力逐渐变强。因此,就本研究而言,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中鲜食玉米应不晚于7月7日播种,种植密度3.80万株·hm^(-2)有利于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总产量的提高。
- 张莹莹牛永锋孙海潮董文恒李永江张盼史丽丽卢道文
- 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成熟时含水量及产量的影响,建立高产、适宜机收、合理密植的种植模式,选用8个黄淮海地区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生理成熟时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量、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之间品种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间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差异极显著,其中郑单958在2个密度下籽粒含水量均最高,豫单9953均最低。通过生育期调查结合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量,对8个玉米品种进行分类,得出早熟玉米品种包括豫单9953、创玉107、云台玉39、先玉335,中晚熟玉米品种包括北青340、金诚12、航星118、郑单958。早熟玉米品种在2个密度条件下产量均≥9989.5 kg/hm^2,这4个玉米品种稳定性较好,可作为机收备选品种。
- 孙海潮张莹莹卢道文牛永锋宋俊乔李永江张盼董文恒张晓辉
-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生育期
- 玉米育种材料大小斑病的鉴定分级标准和主要方法被引量:10
- 2005年
- 玉米大小斑病是我国夏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15%~30%,严重时减产50%,甚至更多。因此,选育抗大小斑病的优良玉米自交系,配制出抗病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对于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孙海潮卢道文万金红
- 关键词:玉米大小斑病
- 鲜食糯玉米国家区域试验品种综合性状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本试验选用 2015-2021 年鲜食糯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 541 个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鲜食糯玉米的品种筛选与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鲜果穗产量在不同生态区间和不同年度间差异较大。其中,东华北区产量最高为17 099.4 kg/hm~2,比 西 南 区 高 25.3%;2021 年 4 个 生 态 区 鲜 果 穗 产 量 平均 为 17 813.4 kg/hm~2,比2015 年增加了 42.0%。品质性状方面,皮渣率在不同生态区间差异较大,东华北区最低,仅为西南区皮渣率的 36.6%。农艺性状方面,秃尖长、空秆率在不同生态区间变异系数较大,倒伏倒折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127.3%~199.6%。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鲜果穗产量和穗粗、穗行数、鲜百粒重正相关,和秃尖长负相关。因此,在筛选与选育糯玉米品种时,株型方面应重点选育植株抗倒性强、空秆率低的材料;穗部性状选用秃尖稍短、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鲜百粒重较高的材料;品质方面选皮渣率低的材料。
- 田桂钦史丽丽张莹莹李永江董文恒张盼张晓辉庞文喜卢道文孙海潮宋俊乔
-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农艺性状
- 夏玉米轻简化生产技术规程
- 孙海潮万金红卢道文李琳琳张盼张莹莹牛永锋张晓辉董文恒李永江张永刚郝改凤曲小菲元玉碧马倩赵江伟李文广王云开杜振云李光福李春华张洪文
- 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7
- 2018年
- 安玉308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A74C为母本、A105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7年6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安玉308比对照品种增产7%以上,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强和淀粉含量高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 卢道文孙海潮牛永锋芦连勇董文恒宋俊乔李永江张莹莹张晓辉王永士
-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栽培技术
- 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高矮立体间作种植技术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2001~2003年连续对8个不同类型的玉米杂交种进行了高矮立体间作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适合密植的紧凑株型杂交种和稀植大穗型杂交种高、矮间作种植均比单作种植产量显著提高,F值分别为5.10,6.31,5.19,4.86;株高、穗位高比单作稍有降低;抽雄、散粉、吐丝和成熟期均比单作提早;出籽率、百粒重均比单作高。(2)高、矮每隔2行、4行或每隔6行间作产量间无显著差异。(3)玉米杂交种高、矮间作种植的增产原因是有效地协调了群体与个体之间光合性状间彼此致约的矛盾,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 崔俊明宋长江卢道文杨海燕郭素英裴振群刘智萍芦连勇孙海潮牛永锋郑丽敏
- 关键词:玉米
- 玉米新品种安玉12号的特征特性与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安玉12号的选育与应用前景。[方法]1998年以自选系420为母本,A41为父本,运用双因素交叉巢式遗传设计的育种技术,导入热带玉米种质SWAN1,经连续7代异地交替选株自交育成。通过连续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研究了安玉12号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等以及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和主要制种技术。[结果]安玉12号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特别适宜在黄淮海、东华北及西南玉米主产区推广应用。[结论]安玉12号籽粒蛋白质含量(12.02%)高,是一个粮饲兼用的优良玉米新杂交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牛永锋郑丽敏崔俊明裴振群卢道文刘智萍孙海潮芦连勇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