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佰红
- 作品数:22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辽宁省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刘敏姚文清孙英伟孙佰红雷露毛玲玲田疆赵卓
- 关键词: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辽宁省2017年4月~2018年3月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度辽宁省流感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年4月~2018年3月21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ILI)及其病原学监测数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等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辽宁省21家哨点医院共采集14 005份ILI咽拭子标本,哨点医院报告的ILI占平均门急诊病例总数的3.65%,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49%,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有明显的冬春季高峰;15岁以下年龄组为ILI和流感核酸阳性的主要来源,ILI占比和核酸检测阳性数占比分别为74.27%(10 401/14 005)、81.67%(1314/1609);2017~2018年度我省A(H3N2)、B(Yamagata)和甲型H1N1流感交替流行,B(Victoria)系低水平共同流行;暴发疫情报告集中在中小学占94.44%(17/18)。结论辽宁省流感活动呈现冬春季高发,流感病毒呈混合流行态势,优势株交替频繁。儿童和老人需重点防控,强化流感疫苗接种,冬春季学校是暴发疫情的关注重点。
- 王璐璐孙海波孙佰红刘双宋亦春毛玲玲孙英伟姚文清
- 关键词:流感流感监测流行病学病原学
- 从非出血热试验用大白鼠心脏中分离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在从事非出血热试验研究的实验动物室内所饲养的大白鼠中分离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株,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与患者联系密切的大白鼠鼠肺样本50份,用冷冻切片经间接免疫荧光(IFAT)方法检测,获得被感染的大白鼠,剖取脏器-70℃冰箱保存备用。选择合适的样本感染VERO-E6细胞做病毒分离,最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进行HVM片段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将获得结果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50只试验大白鼠中获得24只阳性鼠,选择3份免疫荧光及RT-PCR法检测均为强阳性的样本做病原分离,分出阳性毒株1株其样本不是肺脏而是心脏。结论:大白鼠能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且大白鼠心脏也能分离出HFRS病毒。
- 刘芸秦彩明姚文清陈丹孙英伟孙佰红张全福李建东
- 关键词:汉坦病毒病毒分离系统发生树
- 2017-2019年辽宁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改变株耐药性检测及HA基因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辽宁省2017—2019年抗原性发生改变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耐药性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分析,了解其耐药性及抗原性变化情况,为流感的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75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将低反应株进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抑制剂类药物耐药性检测及HA基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参考株的低反应株32株,经NA抑制剂类药物耐药性分析,10株毒株对NA抑制剂类药物奥司他韦敏感性降低。部分毒株HA蛋白中涉及抗原决定簇Sa和Ca1的多个位点发生突变。8株毒株糖基化位点与当年疫苗参考株存在差异。检出1株毒株位于220环的氨基酸位点发生R222K的突变,提示蛋白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能力改变。结论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对于病毒的致病性及传播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关注其发生改变的毒株,对流感病毒的及时防控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及指导作用。
- 孙海波刘双王璐璐孙佰红宋亦春张倩毛玲玲孙英伟姚文清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分析HA基因
- 辽宁省2016~2017年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辽宁省2016~2017流感年度H3N2亚型流感病毒M2蛋白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特点,了解并掌握该年度省内流感毒株对烷胺类药物及NA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流感的治疗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辽宁省内各市流感样病例,经病毒分离获得的甲型H3N2亚型流感毒株55株,对M2基因及N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后对耐药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4月~2017年3月,辽宁省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3956份,分离流感毒株1528株。其中甲型流感毒株835株,H3N2亚型毒株378株,约占甲型流感毒株的45.3%。测序获得55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的M2基因片段(第572~1027核酸位点和NA基因片段(第1~914位核苷酸位点)核苷酸序列。经比对分析,全部检出S31N突变,对烷胺类药物均表现为耐药。此外,所有毒株的第51位均发生了异亮氨酸到缬氨酸的突变。NA基因耐药位点均未检出突变,未发现NA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株。结论辽宁省2016~2017年流行的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普遍对烷胺类药物耐药,未发现NA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株。因此,奥司他韦等NA抑制剂类药物是治疗H3N2型流感的敏感药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应对耐药性进行监测,实时关注耐药株的产生。
- 孙海波刘双宋亦春王璐璐孙佰红毛玲玲孙英伟
- 关键词:耐药性分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辽宁省2017-2019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分析辽宁省2017-2019年监测年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流感暴发疫情信息,对其时间、地区、场所、病毒型别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7-2019年,辽宁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突发疫情33起,累计报告发病数684例,平均罹患率为2.22%(0.38%~40.82%),无死亡病例;不同暴发规模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85,P<0.05)。疫情主要发生于11和12月,报告22起,占总起数的63.64%;且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报告31起,占总起数的93.94%;疫情的病毒型别与同期流行的季节性流感型别相一致。结论辽宁省的暴发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中小学是流感暴发的主要场所,以市区学校为主。
- 孙佰红孙英伟孙海波姚文清
- 关键词:流感
- 辽宁省2010—2014年流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10--2014年度辽宁省流感流行趋势及病原谱,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21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每周在监测科室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简称ILI)、采集的ILI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后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亚型鉴定后的病原学监测结果、暴发疫情资料等数据应用爿。检验和时间序列移动平均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哨点医院共监测报告ILI病例651241万例,所在门急诊就诊病例16236264万例,ILI所占百分比平均为4.01%。4个监测年度报告的ILI%分别为3.79%、3.41%、4.59%、4.19%。相同年度月份间IL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ILI主要分布在小年龄人群,尤其是0—4岁组,均占到50%以上。4个监测年度平均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20%、6.38%、7.35%和7.15%,每一年优势毒株不同,分别是H3N2型、B型、H3N2型和甲型H1N1型。暴发疫情多发生于冬春季,且多为托幼机构和学校。结论辽宁省流感流行季节性仍明显,12月份次年3月份高发。流感病毒多混合流行,优势毒株交替出现且有一定的规律,2010年后季节性H1N1型流感基本消失。
- 孙佰红王璐璐于伟毛玲玲田疆姚文清赵卓
- 关键词:流感
- 辽宁省农村幽门螺杆菌根除术利用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幽门螺杆菌(Hp)根除术利用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庄河、本溪两县调查540例慢性胃病患者及78名医生对Hp根治疗法的知晓和利用情况。结果两县慢性胃病患者及医生对Hp根治疗法知晓率分别为4·4%和78·9%,两县患者对Hp根治法的知晓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县医生对Hp根治疗法的知晓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县患者的Hp根治疗法使用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县医生Hp根治疗法的使用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辽宁省农村大多数慢性胃病患者不了解Hp感染与慢性胃病的关系,且医生对Hp根治疗法的知晓率和使用率较低,故Hp根治疗法的普及亟待提高。
- 孙佰红刘建尹远军井立滨姜永成黄河宋晓红潘国伟
- 关键词:农村慢性胃病
- 辽宁省丹东市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溯源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结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报告疫情中涉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累计34人,其中8人为外省探亲人员,1人与确诊病例同航班,抗体IgG为阳性。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外省途经武汉来到本地探访亲友的既往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
- 王伶孙静毛玲玲孙英伟李鑫孙佰红姚文清
- 关键词:家庭聚集性疫情
- 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辽宁省2020年3月11日—2021年7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密切接触者数据库等资料,对境外输入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时间、地区、人群及时间间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的无症状感染者217例,境外输入感染者多于本土感染者。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以船员和学生为主,有13例(11.50%)转为确诊病例;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至解除隔离时间间隔为7~65 d,中位数为16 d;从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到转为确诊病例的时间间隔为2~21 d,中位数为7 d。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以工人和家务及待业为主;通过密接筛查发现最多,有72例(69.23%)。从末次暴露至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间隔为0~21 d,中位数为4 d;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至出院时间间隔为11~44 d,中位数为21 d;始终为无症状感染者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至解除隔离时间间隔为11~37 d,中位数为17 d。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与隐性感染者年龄和职业构成不同。结论辽宁省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所占比例大,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来自于辽宁省内报告的4起聚集性疫情,发现途径在管控范围内,不会进一步在社会层面造成疫情的传播和扩散,目前防疫措施暂时无需改变。
- 孙佰红孙海波王璐璐毛玲玲孙英伟姚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