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考古
  • 4篇考古学
  • 4篇古学
  • 2篇学术思想
  • 2篇遗址
  • 2篇治学方法
  • 2篇考古学家
  • 2篇建筑
  • 2篇建筑构件
  • 2篇访谈
  • 1篇东都洛阳
  • 1篇都城
  • 1篇度量衡
  • 1篇度量衡制度
  • 1篇玄宗
  • 1篇学术贡献
  • 1篇印文
  • 1篇英文稿
  • 1篇园林
  • 1篇三角缘神兽镜

机构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九州大学

作者

  • 10篇姜波
  • 1篇王岩
  • 1篇刘庆柱
  • 1篇王仲殊
  • 1篇陈良伟
  • 1篇西谷正

传媒

  • 4篇考古
  • 3篇南方文物
  • 1篇考古学报
  • 1篇华夏考古
  • 1篇中国文物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见微知著 博通中西——王仲殊先生访谈记被引量:1
2007年
王仲殊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中国汉唐时代考古学,兼及日本考古学和日本古代史。1950年,王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多有成就。1978年以来,
王仲殊姜波
关键词:考古学家中西
汉帝国与东亚世界:以出土印章为线索
2011年
2010年2月27日至3月4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ESF)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简称JSPS)在日本福冈联合主办题为"欧亚帝国的接触地带"("Contact Zones of Empires in Asia and Europe:Complexity,Contingency,Causality")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月28日,大会邀请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九州历史博物馆馆长西谷正先生(Tadashi Nishitani)发表题为"汉帝国与东亚世界"的主题演讲①。西谷正先生的演讲以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朝鲜平壤贞柏洞出土的"夫租君"银印、中国云南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和江苏甘泉出土的"广陵王玺"金印等为线索,以汉王朝的册封制度为视角,对汉帝国与周边政权的外交关系作了全面探讨,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承蒙西谷正教授面允,笔者将演讲稿由英文转译成中文,以飨国内读者。需要说明的是,演讲稿原文无注释,为方便读者,译者对演讲稿所涉及的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一一作了注解,中国学者有关"汉委奴国王"印、"夫租君"印等考古资料的重要研究成果,一并随文注出,以便读者翻检。
西谷正姜波
关键词:印文外交关系英文稿汉王朝
洛阳唐东都上阳宫园林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26
1998年
1989~1993年间,为配合洛阳市西工区支建街住宅小区基建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清理了一处保存较好的唐代园林遗址(图一)。发掘工作分两次进行,历时155天,
王岩陈良伟姜波
关键词:遗址园林建筑构件考古发掘唐代住宅小区
唐东都上阳宫考被引量:10
1998年
上阳宫是唐东都洛阳一处重要宫苑建筑,唐人亦称之为"上阳别馆"、"上阳别宫"、"上阳西宫"、"西宫"等。这里环境优美,建筑奢华,被誉为人间仙境,倍受唐代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的吟颂。同时,上阳宫又是唐代重要的宫廷政治活动场所,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均曾在此设朝听政。唐中期以后,朝迁政治重心回复西京长安。
姜波
关键词:东都洛阳武则天唐高宗建筑构件唐玄宗遗址
夏鼐先生的学术思想被引量:8
2003年
夏鼐先生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思想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文章追溯了夏鼐的学术生涯 ,并对他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作了一定评价。
姜波
关键词:夏鼐学术思想求学生涯考古学学术贡献治学方法
弘毅笃行 追求卓越——刘庆柱先生访谈录
2008年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1943年生于天津,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8—200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考古学报》、《中国考古学》(英文版)和《中国考古学年鉴》主编。1998年被聘为德意志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刘庆柱姜波
关键词:访谈录考古学家笃行
秦汉度量衡制度的考古学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秦汉时期是中国度量衡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自商鞅变法实施"平斗桶、权衡、丈尺"的政策以来,秦汉帝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度量衡的统一。本文依据出土和传世的度量衡实物对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作了探讨,并概述其特点,如"以度审容"、进位关系、测量基准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发展的基础。
姜波
关键词:秦汉度量衡考古
《中日两国考古学·古代史论文集》读后
2007年
王仲殊先生的《中日两国考古学·古代史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适逢王先生八十寿辰之际出版。当年裴驷在评价太史公《史记》时曾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若以此比喻王先生的道德文章,毫不为过。笔者作为后学,将本人的感受略作申论,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姜波
关键词:都城三角缘神兽镜书评
《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读后被引量:1
2002年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对古代都城与帝陵的研究,自古及今,倍受治史者的关注。刘庆柱先生的论文集《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下文所引资料未注明出处者均出自该论文集),便是利用考古新材料,研究秦汉都城与帝陵的一部时代力作。
姜波
关键词:文物考古学术思想治学方法
豆卢氏世系及其汉化——以墓碑、墓志为线索被引量:15
2002年
豆卢氏是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鲜卑望族,世代多与皇室通婚,其政治影响不可低估。豆卢氏家族经历了由慕容鲜卑向中原汉姓的转化,其经历可以看作是北方胡族汉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这一家族的兴衰,又很能看出北朝至隋唐时期选举制度的一些问题。因之,对豆卢氏家族的族系及其汉化进程作一探究,应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
姜波
关键词:汉化墓志望族世系墓碑隋唐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