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国朝

作品数:45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油田
  • 11篇断块
  • 10篇油藏
  • 8篇复杂断块
  • 6篇流度
  • 6篇勘探
  • 5篇低渗
  • 5篇储层
  • 4篇地震属性
  • 4篇枣园油田
  • 4篇水平井
  • 4篇平井
  • 4篇气藏
  • 4篇注水
  • 4篇测井
  • 4篇大港油田
  • 3篇单井
  • 3篇地层
  • 3篇地质
  • 3篇断块油藏

机构

  • 42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大港油田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天津地热勘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5篇夏国朝
  • 11篇李晓良
  • 9篇张家良
  • 8篇王庆魁
  • 7篇成亚斌
  • 6篇卢异
  • 6篇杜艳蕾
  • 5篇姚习志
  • 5篇吴刚
  • 5篇宗杰
  • 5篇陈智宇
  • 5篇邢立平
  • 5篇郑泰山
  • 4篇季岭
  • 3篇周宗良
  • 3篇何江
  • 3篇王延奇
  • 3篇李东平
  • 3篇何雄涛
  • 3篇刘东成

传媒

  • 3篇济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工程地球物理...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钻采工艺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非常规油气
  • 1篇国企管理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篇2011改善...
  • 1篇第五届全国特...
  • 1篇第四届全国特...

年份

  • 10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凝析气藏的储集砂体物性参数确定合理井间距;根据凝析气藏的构造信息确定凝聚气藏的底界,并以底界为边界,以所述合理井间距为间距确定凝析气藏的气藏埋深等值线;针对每个所...
周立宏陈长伟夏国朝成亚斌杨飞杨树合唐颖娜李辉何雄涛杜艳蕾
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圈层结构与油气有序成藏——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为例
2025年
基于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二段油气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探实践资料,以全油气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开展断陷盆地构造、沉积、成岩等作用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①圈层结构与圈层效应是陆相断陷含油气盆地的显著特征,其控制了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中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的有序分布;②构造圈层控制沉积圈层,沉积圈层和成岩圈层控制有利储层空间展布进而影响不同圈层油气成藏和油气藏类型有序分布;③构建了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多圈层结构下的常规—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有序聚集模式,揭示出盆地的各凹陷都是一个独立的全油气系统和圈层系统,由同一烃源灶控制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多圈层有序构成,由外圈向中圈、中圈向内圈依次有序分布着构造、地层油气藏,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再到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富集区;④多圈层耦合控制下油气环带分布是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的重要特征,常规—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有序分布是全油气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多圈层耦合常规—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有序成藏观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成功指导了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整体部署、立体勘探,推动古近系孔店组二段页岩油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并有望为同类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高效勘探提供重要参考借鉴。
赵贤正赵贤正蒲秀刚罗群夏国朝董雄英董雄英韩文中韩文中张伟文璠
关键词:圈层结构陆相断陷盆地
一种致密油岩心的二氧化碳驱替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致密油岩心的二氧化碳驱替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体和位于实验箱体内侧的实验内箱,实验箱体和实验内箱之间形成空腔,实验内箱的内表面设置有吸热板,实验内箱中设置有驱替容器箱、驱替管、岩心固定器、油水分离器和液...
卢异牟连刚成亚斌宗杰左毅夏国朝窦煜杜艳蕾吴刚任光文
枣园低流度复杂断块油藏稳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李晓良张家良王庆魁夏国朝张学才等
主要内容:开展“井震结合的微构造研究、储层精细评价、三维地质建模及综合调整技术优选等”6项基础研究,建立三维可视化精细地质模型;优选形成了“复杂断块构造精细解释技术、井间储层表征技术、细分流动单元技术、相控建模技术、相控...
关键词:
关键词:稳产技术油田开发断块油田
歧口凹陷区新近系馆陶组热储特征及成因机制
2024年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内赋存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新近系馆陶组热储最具开采价值,开展馆陶组热储地温场、孔渗条件、地热水循环规律和成因模式研究对认识馆陶组地热资源属性,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区钻探、物探、测温、开发数据等资料,确定歧口凹陷内馆陶组热储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系统,深部地幔热流和地壳内放射性生热以热传导方式传热,地热异常分布受基岩起伏的控制,在沧东断裂、滨海断裂附近出现高温地热异常,地温梯度可达5.0℃/hm以上。馆陶组热储的孔渗条件南北两侧较高、中部较低,热储孔隙率整体在26%以上,渗透率在390×10^(-3)μm^(2)以上,单井涌水量平均60 m^(3)/h,是优质热储。地热水主要来源于古大气降水,由北部燕山补给,沿地层深循环,吸取岩石热量后形成地热水。歧口凹陷区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量为41.81×10^(18)J,尤以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黄骅市分布最广,占总资源量的95%,资源与需求匹配度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夏国朝楼达赵艳婷王辉段忠丰孙晓林张飞鹏雒蓉葛家成
关键词:歧口凹陷馆陶组渤海湾盆地
基于井震融合的碳酸盐岩古岩溶残丘储层刻画方法被引量:2
2024年
北大港构造带千米桥奥陶系潜山顶部发育的碳酸盐岩古岩溶残丘作为一种重要的古地貌和油气储集单元,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有效地刻画古岩溶残丘储层对于残丘储层的油气运移聚集分析及勘探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应用地震印模法对千米桥奥陶系潜山风化壳岩溶古地貌进行精细刻画,揭示该区发育5个岩溶残丘,4个岩溶沟谷,表现为山上有山的特征;同时井震融合分析认为潜山风化壳储层大多分布在风化壳面以下0~200 m范围内,主潜山各区块风化壳残余厚度差别较大,岩溶残丘之上构造高点残余厚度大。通过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曲线上异常显示识别残丘风化壳内幕发育的岩溶洞穴,主要有大溶洞和中小溶蚀孔洞两种。应用提频地震体开展正演模拟,明确优势缝洞体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张量方向场裂缝定量预测技术,能精细地预测碳酸盐岩缝洞复合体储层,以指导残丘风化壳储层油气潜力目标区的评价开发。
夏国朝刘凤和杨艳周宗良何雄涛张凡磊
关键词:古地貌恢复岩溶储层
风化店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风化店地区孔店组低阻油层识别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分析低阻油层形成原因。研究认为该区低阻油层受黏土矿物含量、地层水矿化度、薄互层三个方面影响。在系统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区块、分层位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和高精度、适用性强的油、水解释图版标准,准确识别低阻油层,及时应用于现场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老油田低阻油层识别、挖潜上产提供了借鉴和技术保障。
黄金富王啊丽夏国朝张海霞杨晓辉
关键词:低阻油层测井解释
乌马营油田油气分布规律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乌马营油田存在多源多灶、多阶段生烃与多期成藏的特点,在"复合含油气系统"和"油气运聚单元"概念基础上,系统地应用复合含油气系统描述研究的六项原则与相应方法,对其下第三系含油系统的叠合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油藏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对抑制该区的高速递减,寻找后备资源接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夏国朝郑泰山金惠玲邢立平
关键词:圈闭成藏规律含油气系统
复杂断块油气藏产能建设水平井技术应用研究
宗杰李东平石占中程远忠夏国朝李树庆王怀忠季静刘永和徐滨王玉善刘显贺
该项研究建立了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油气藏组合找油模式和隐蔽岩性油藏的全信息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建立了浅层河道砂体分频扫描及三维可视化定量计算河道边界和砂体厚度的技术与方法;准确落实了含油范围及储量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优化部...
关键词:
关键词:水平井产能建设大港油田
一种三维砂岩概率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三维砂岩概率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集成井震数据库;构建三维构造框架模型;将时间域地震数据体转化成深度域地震数据体;按预设规则提取目标地震属性;将目标地震属性采样至三维构造框架模型;利用预设的神经网...
杨佩佩夏国朝周扬李文亮成亚斌吴刚卢异杜艳蕾任光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