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新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附9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1
- 1996年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害──附91例临床分析于君, 绍迁,吴晶新本文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9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发现6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选自我院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间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1例,其中男?..
- 于君绍迁吴晶新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肝脏损害
- 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示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13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PⅢ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血清PⅢP水平与门静脉宽度及凝血酶原时间成明显正相关;食道静脉曲张及其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PⅢP水平明显高于非曲张组,并且Child-pughBC级患者血清PⅢP水平明显高于A级患者。
- 张国艳王智锋汤绍迁叶晖叶晖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 套式及免疫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肝病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被引量:8
- 1996年
- 为了更准确、简便而又快速地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建立了套式和免疫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技术,结合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指标的检测,对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病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套式PCR能将单次PCR的敏感性稳定地提高1000倍;免疫套式PCR可检测到0.1~0.01pg/L水平。检测HBsAg阴性肝硬化22例(A组)、HBsAg阴性慢性肝炎13例(B组)、HBsAg阴性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正常对照组30例(C组)及HBsAg(+)/HBeAg(-)肝硬化患者12例(D组),分别有45.5%、30.8%、13.3%和100%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HBVDNA在一些抗-HBs(+)肝病患者和所谓健康人的血清中也存在。A、B两组检出有HBV和(或)HCV感染患者分别占81.8%和53.8%。提示套式和免疫套式PCR是简便、快速而又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HBV感染可能是引起HBsAg阴性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且HBsAg阴性肝病病因大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应该重新认识自然感染者血清中抗-HBs的临床意义。
- 何晋德吴晶新杜绍财陶其敏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肝硬化child分级与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相关性研究
- 1997年
- 本文对136例肝硬化患者的 child 分级及其血清 PⅢP 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 child A、B、C 各级病人之间 SPⅢP 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肝功能状态越差,其血清 PP 水平越高:而同一病人在不同时期肝功能 child 分级不同状态下,其 SPⅢP 水平随着 child 分级评分升高而升高。我们认为:血清 PⅢ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综合肝功能状态并对评估其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汤绍迁谢明陈海燕代绍军五智峰吴晶新张姣
- 关键词:肝硬化CHILD分级
- 恶性淋巴瘤51例临床分析
- 1995年
- 分析了由病理检测确诊的51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初诊时的诊断特点,原发于淋巴结以外以胃肠道病变为主的淋巴瘤占27%(14/51),占结外淋巴瘤的64%(9/14)。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误诊者占80%以上,尤其胃肠型者90%误诊。通过分析可以提高医师诊治水平,尤其目前分科过细的情况下消化科医师应对此症提高警惕性,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 吴晶新李晓溪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淋巴瘤
- 急性丙型肝炎58例临床分析
- 1996年
- 急性丙型肝炎58例临床分析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10004)张国艳,吴晶新,刘志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150086)李明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为1992~1995年多科室住院急性丙型肝炎(急性丙肝)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 张国艳吴晶新刘志刚李明荣
- 关键词:丙型肝炎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被引量:1
- 1998年
- 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05例肝硬化患者,67例原发性肝癌患音进行了血清抗-HCV和HCV-RNA的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HCV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于君吴晶新冯存民赵俊秀
- 关键词:肝硬化丙型肝炎病毒肝肿瘤原发性
- 实时超声对胆囊排空的研究被引量:9
- 1995年
- 采用实时超声显像技术评价胆囊排空的方法,探讨了阿托品对八肽胆囊收缩素(CCK-OP)引起的正常人胆囊徘空的影响,并且对CCKOP引起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排空与正常人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①阿托品能部分抑制CCK-OP引起的胆囊排空;②“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排空功能明显受损。
- 王智峰吴晶新苗小平
- 关键词:胆囊胆囊收缩素超声波诊断胆结石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血清抗体的变化及意义
- 1998年
- 目的:旨在研究幽门螺杆菌(Hp)清除后血清抗体水平下降规律。寻求抗体下降至何种程度可作为反映Hp根除的可靠指标,以替代侵入性检查。方法:Hp感染及根除的判断依据组织学、快速尿素酶反应及PCR检查结果。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34例病人采用三联2周抗Hp疗法,并于治疗结束后1、3、6个月复查。结果:所有Hp根除的病例IgG均下降,1、3、6个月时下降幅度分别为39.18%、5219%、6217%。以3个月时下降40%为反映Hp根除的指标,敏感性是74%,特异性是100%,准确度794%。结论:观测抗Hp治疗后的血清抗体的变化能简便。
- 马应杰邹红叶辉潘秀英吴晶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清抗HP抗体抗体胃肠疾病
- 血管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验证血管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北京地区12家医院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2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商品名必压生)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通过三腔管的胃管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止血情况,并记录病人的输血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必压生组12小时内的完全止血率为72.7%,显著高于垂体后叶素组(40.0%)(P<0.05);必压生组完全止血所需时间为8.74±7.77小时,明显短于垂体后叶素组(22.2±17.5小时)(P<0.05);必压生组的平均输血量也明显少于垂体后叶素组(P<0.05);但两组病人治疗后1周内的再出血率和生存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必压生组和垂体后叶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9%和40%,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必压生能有效、快速控制 EVB,其作用优于垂体后叶素。
- 杨雪松褚雅贤林三仁于中麟金瑞李兴旺王世鑫杨昭徐张泰昌吴晶新董恩钰张涛田自然李学甫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血管加压素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