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其俊
- 作品数:1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三贤哲”、喇钦·贡巴绕赛弘法考述
- 2012年
- '三贤哲'与喇钦·贡巴绕赛师徒系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关键性人物,本文以众多史料为基础,结合实地田野考察,对'三贤哲'和'喇钦·贡巴绕赛'的弘法事迹、遗留圣迹、寺院等作了系统的考述。
- 吕其俊
- 三世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生平及其贡献
- 2023年
- 第三世土观活佛·洛桑却吉尼玛(1737—1802)系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学僧,三次入京供职,先后任安多佑宁寺、塔尔寺、夏琼寺堪布,弘法兴教,贡献卓著,是藏传佛教史上著名的佛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其名著《土观宗派源流》《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等作品广为仕林所传颂,为历辈藏传佛教僧徒和当今国内外藏学研究者所瞩目。本文在梳理、考证三世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生平及政教贡献的同时,进一步阐释了藏传佛教活佛成长、寺院教育、清代治藏政策等内容。
- 吕其俊
- 关键词:格鲁派活佛
- 中国的佛教宗派
- 2025年
- 中国佛教包括三大语系佛教,即汉语系佛教(汉传佛教)、藏语系佛教(藏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上座部佛教),在我国均有广泛分布。在长期的文化交融、文明互鉴中,佛教逐渐中国化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于隋唐时期渐趋形成汉语系佛教八大宗派,其中隋代产生的宗派有天台宗和三论宗,唐代产生的宗派有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等,大多数是在直接继承南北朝多派师说的基础之上形成,个别宗派的形成与当时新传入的佛教经典密切相关,各宗派均有相对完整的教理体系,其理论既有承袭印度佛教的成分,又有吸收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思想文化的元素。
- 吕其俊
- 关键词:佛教宗派佛教经典三论宗唯识宗
-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禅学思想探微
- 2023年
-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以下简称“《传心法要》”)因晚唐名相裴休于钟陵(江西进贤)、宛陵(安徽宣城)任上礼请黄檗希运安居龙兴、开元二寺,旦夕受法,退而记之而作。黄檗希运作为洪州禅思想的总结者,是最终形成临济一脉禅风思想的重要桥梁,其弟子临济义玄在“即心是佛、机锋棒喝”的引领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济禅法。《传法心要》作为希运思想的集大成载体,是中国禅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 吕其俊
- 关键词:洪州禅禅风棒喝
- 《道藏辑要》版本考(第二章、第三章)被引量:1
- 2020年
- 第二章蒋予蒲本与重刊本①前言蒋予蒲本经过了多次改刻、改版和改编。各个版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多变的样貌。并且,从中之岛本、东洋文库本到成都本,然后再经过东文研本、人文研本再到国会本,从其变化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连成一线的潜系。这一点已经在上一章中阐明。
- 垣内智之池平纪子吕其俊
- 关键词:东洋文库版本考
- 天台宗请观世音忏法源流考实
- 2024年
- 伴随观世音菩萨信仰在中土的广泛传播,以“请观世音忏法”为代表的诸多天台宗杆法已然成为最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佛教仪式之一,是了解中国佛教特质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天台宗智颤大师所作“请观世音忏法”、遵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味仪》为中心,比较知礼《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阐述了天台宗“请观世音忏法”的理论思路、实践架构、表现形式及历史渊源,进一步探讨了杆法与天台教观相结合的中国佛教修证体系。
- 吕其俊
-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宗教思想述略
- 2013年
- 本文以《土观宗派源流》为蓝本,结合《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全集》的部分著作,对清中期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三世土观活佛·洛桑却吉尼玛的宗教思想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浅析了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客观公允、稍显局限的宗教史学思想和精深的显密见地。
- 吕其俊
- 关键词:宗教思想
- 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 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被引量:1
- 2024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
- 吕其俊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强国建设法治化
- 近十年(2011-2020)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的发展路径
- 2020年
-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精神,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谢伏瞻院长关于繁荣我院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简称“三大体系”)的指示,本刊曾编发了世界宗教研究所学部委员与资深学者的评传、访谈与专题论文,就构建与发展中国特色宗教学“三大体系”的历史进程与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引起宗教学界强烈反响。兹刊发本所中青年学者就近十年来宗教学“三大体系”发展路径的回顾与展望所做的一组笔谈,以展示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研究应该禀持的继承性、时代性、专业性与创新性原则。
- 黄奎石衡潭石衡潭刘国鹏晏琼英吕其俊
- 关键词:中青年学者创新性原则学术体系宗教学研究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