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杰
-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脊椎椎管成形结合螺钉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质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背景:脊柱椎板回植辅助空心钉椎管成形已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单侧与双侧空心钉固定椎管成形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实验。目的:测试人工椎体及山羊椎体椎管成形结合螺钉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人工仿形骨常规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辅助螺钉原位回植内固定实验分成3组,A组单枚螺钉置入深度5 mm,B组单枚螺钉置入深度8 mm,C组双侧分别置入螺钉5 mm。成年山羊胸椎标本椎管成形结合螺钉内固定实验分成2组,A组为单枚螺钉固定加压组,B组为双侧置入螺钉组。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出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及对棘突的静态压缩力。结果与结论:(1)在人工仿形骨的拔出测试实验中,单钉置入8 mm的拔出力值约为单钉置入5 mm失效力值的2倍(P<0.01);而置入双钉5 mm的拔出力值远低于单侧置入8 mm的拔出力值(P<0.01),且低于单钉置入5 mm的拔出力值(P<0.05)。静态压缩测试实验中,2个单钉置入组的结果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双钉置入的静态压缩力值低于2个组单钉置入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成年羊骨单钉置入的拔出力值及静态压缩力均高于双钉置入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与双钉置入相比,脊柱椎板回植结合单枚螺钉内固定加压可以提供更大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其强度与螺钉置入深度呈正相关。
- 王林锋陆成武叶宏陈小杰邱必成
- 关键词:人工椎体椎管成形术空心螺钉生物力学
- 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本科采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并通过随访比较患侧、健侧的腕关节活动度以及最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及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其中50例患者随访(12.96±1.09)个月。术后12周测量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度,两侧在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和尺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所有的骨折均在8个月达到骨愈合,桡骨远端无畸形,桡骨的高度和宽度无继发改变,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下尺桡关节匹配良好。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临床评定标准,优37例,良11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可以更早、更好地恢复,临床疗效好。
- 廖明新曾卡斌陈小杰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旋前方肌锁定钢板
-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
- 2009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下滑膜切除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11例,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反应性关节炎2例,慢性非特异性滑膜炎6例。结果经6~25个月随访,无手术并发症,按lysolm评分标准,疗效优7例,良3例,复发1例。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林华斌陈小杰孙梓祥
- 关键词:滑膜炎儿童关节镜滑膜切除术
- 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在椎管成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已经成为脊柱外科的共识,椎管成形术式不断改进,但如何能让椎管成形获得良好的效果,且价格实惠,许多国内学者开始尝试各种改良术式。目的:评价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在椎管成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对24例应用空心钉固定法行椎管成形治疗的脊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椎管狭窄12例,胸椎肿瘤2例,腰椎肿瘤10例。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复查CT和MRI,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颈椎管狭窄患者于治疗前后行JOA评分评估以及椎管横截面积测量;胸腰椎肿瘤患者于治疗前后评估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空心钉脱落移位,沟槽处植骨达骨性愈合,无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椎管横截面积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分类评估优良率为92%。治疗后12个月随访,胸腰椎肿瘤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由治疗前的(8.2±1.6)分改善到出院后1年的(2.3±1.3)分(P=0.004 2)。提示空心钉在椎管成形治疗中不仅可以增强后柱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提高截骨处的愈合率,价格低廉,操作技术简便,修复效果良好。
- 王林锋叶宏陈小杰魏桂财金志辉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椎管成形空心钉内固定
- 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治疗188例(214节椎体),根据不同的穿刺方向分为3组,A组为经椎弓根向椎体上1/3方向穿刺,B组为向中1/3方向穿刺,C组为下1/3方向穿刺,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1 d、术后1 d、1 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 w进行功能障碍(ODI)评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检查评估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3组VAS及ODI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法与其他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穿刺方向的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法与PVP法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弓根向椎体上1/3穿刺进针方向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且无论哪种进针方向PKP较PVP骨水泥渗漏率低。
- 王林锋陈小杰陆成武叶宏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穿刺方法骨质疏松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0例患者,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6个月,平均1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4±1.7)分下降至术后的(1.8±1.1)分,最终随访为(1.6±0.8)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40.00±1.16)分,术后为(17.00±2.11)分,末次随访为(15.00±1.41)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术前平均为(0.8±0.1)cm,术后为(1.2±0.3)cm,末次随访为(1.2±0.3)c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28.2±5.3)°,术后为(19.2±4.8)°,末次随访为(19.4±5.1)°。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并且远期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
- 叶宏陈小杰
-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 体位对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术后患肢体位对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北大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自2012年3月~2012年5月共实施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术后6 h髋、膝关节均完全伸直位。B组:术后6 h患肢屈髋30°、屈膝70°,计算所有患者的术后隐性失血量。[结果]A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80.23±57.64)ml,占总失血量的48.3%。B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15.23±56.32)ml,占总失血量的31.4%。两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体位不同可以明显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术后6 h患肢屈髋30°、屈膝70°位可有效减少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有助于术后康复。
- 郭兵陈小杰郭卫
- 关键词:体位隐性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