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自主创新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人口
  • 3篇结核
  • 3篇户籍人口
  • 3篇发病
  • 2篇血管
  • 2篇死亡率
  • 2篇死亡时间
  • 2篇结核病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非户籍人口
  • 2篇肺结核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事件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药敏

机构

  • 10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陈俊
  • 4篇沈渊
  • 2篇吴雯静
  • 2篇石飞娅
  • 2篇刘艳
  • 2篇邓海巨
  • 2篇吴春香
  • 1篇史琰琰
  • 1篇徐飚
  • 1篇应颖
  • 1篇沈嘉玮
  • 1篇夏妍
  • 1篇张宇艳
  • 1篇王中王
  • 1篇桑灏
  • 1篇宋允雪

传媒

  • 6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新发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普陀区新登记并完成治疗的初治非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其家庭基本情况、诊疗经过及结核病诊疗全程的相关医疗费用等信息。共发出问卷105份,收回问卷97份,均为有效问卷。同时,结合病史和报表资料等核对患者基本情况、结核病诊疗全程的相关费用等信息。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2008年家庭年度不同类别收支情况和治疗相关费用及占家庭收入的比率,比较不同患者医疗费用及占年家庭收入比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对象人均结核病经济负担为5177元,平均占家庭年收入的16.29%,其中医疗费用为2452元,平均占家庭年收入的8.23%。男、女性患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3174、1840元,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9.92%、5.94%,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费用=-1.722,P=0.085;Z比率=-1.664,P=0.09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和(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3634、3109、1997和174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4,P=0.251);但四者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10.50%、9.92%、9.61%和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P=0.026)。有医保、无医保及不清楚自身医保情况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765、1943和611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8,P=0.016);但三者医疗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22%、7.61%和1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7,P=0.151)。涂阳患者和涂阴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046、3078元,占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比率分别为7.69%、8.50%,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费用=-0.685,P=0.493;Z比率=-0.094,P=0.925)。有住院史和单纯门诊治疗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21 001、1988元,占家庭年收�
郑亦慧邓海巨陈俊刘艳张宇艳徐飚
关键词:经济学患病代价
上海市普陀区人群心血管健康状况水平现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基于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研究上海市普陀区人群心血管健康水平现状,为辖区心血管疾病干预和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上海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2017)、人群健康素养监测和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的研究结果,分析普陀区心血管健康指数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结果2017年普陀区CHI得分为70.7,低于上海市平均分数而高于高于全国平均分数。普陀区居民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比较严重,其中超重率(37.15%)、肥胖率(17.47%)、中心性肥胖率(35.41%)、高血压患病率(31.81%,)、糖尿病患病率(19.58%)和高脂血症患病率(45.94%)均高于上海市和全国水平;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有待加强。结论普陀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较严重,救治能力有所欠缺,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以改善人群心血管健康状况。
吴春香陈俊吴雯静王中王于杰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了解2019—2020年普陀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情况。方法结合监测报告和死因推送,对2019—2020年普陀区户籍人口发生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进行登记报告。报告的病种包括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计算心脑血管事件的监测发病率和标化率。结果2019—2020年报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16529例;监测发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924.64/10^(5)和365.09/10^(5);男性监测发病率高于女性监测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分别为152.38/10^(5)和118.42/10^(5),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6.61/10^(5)和16.86/10^(5);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脑卒中病例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9.72%。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60岁以上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88.91%,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94.37%。结论中老年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应加强对老年男性的防治干预工作。
吴雯静吴春香陈俊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
2000—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情况及寿命损失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了解主要慢性病对普陀区户籍居民寿命的影响,为采取更具针对性防控措施、尽早实现早死概率控制目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普陀区户籍居民死因登记与报告系统收集2000—2019年死因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并归类。采用Access 2010及Excel 2010建立死亡数据库,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死亡率、早死概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并拟合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估4类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结果2000—2019年,普陀区户籍居民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4.09%下降至9.11%(AAPC=-2.16%,t=-3.83,P<0.01),其中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分别从6.94%、9.98%、1.40%下降至4.57%、6.85%、0.45%(AAPC分别为-1.88%、-1.54%,APC=-4.71%,P<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29%上升至1.01%(AAPC=6.62%,t=4.25,P<0.01);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分别从4.43%、5.39%、0.49%、0.49%下降至1.09%、4.27%、0.11%、0.30%(APC分别为-5.24%、-1.61%、-6.83%和-3.65%,P<0.01)。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YLL率分别从52.82‰、64.46‰、2.34‰上升至66.35‰(AAPC=1.38%,P<0.01)、71.89‰(APC=0.83%,P<0.01)、10.51‰(AAPC=8.38%,P<0.01),其中糖尿病的上升速度最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YLL率从15.08‰下降至9.76‰(APC=-2.35%,P<0.01)。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YLL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YLL率从7.60‰下降至3.77‰(APC=-3.47%,P<0.01)。男、女性4类疾病的AYLL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APC分别为-1.32%、-0.9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AAPC分别为-1.41%、-0.92%,P<0.01;女性4类疾病APC分别为-2.44%、-1.20%、-2.01%、-1.94%,P<0
陈俊应颖沈渊朱晔夏妍杨丽娟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上海市普陀区60岁及以上居民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普陀区户籍60岁及以上居民的死亡特征,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2019年普陀区户籍60岁及以上居民死亡资料。结果 2016-2019年,普陀区户籍60岁及以上居民累计死亡30 725人,占全人群死亡比例为90.70%。粗死亡率为23.39‰,标化死亡率为2.64‰,两者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男性在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数的比例为91.27%。因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以及循环系统疾病在1-2月及12月死亡者占全年同类死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3.84%、 32.52%、 31.27%。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死亡的比例有随年龄增加而加大趋势。结论普陀区老年人口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主,冬季死亡比例较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死亡比例有增加趋势。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增强养老服务人员对疾病与死亡关系的认知,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陈俊沈渊徐征宇沈嘉玮沈莉
关键词:老年人死亡率死因顺位死亡时间
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获得与利用现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普陀区非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获得与利用现状,为完善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2年普陀区新登记非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病史等资料收集患者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结核病诊疗情况、患病前社会支持状况等。[结果]本次共调查非户籍人口新登记肺结核患者120人,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26.66±7.68)分、(6.36±2.51)分、(14.38±5.01)分、(5.93±1.90)分。对于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减免政策、规则治疗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至定点医院前,有45.59%患者就诊次数超过1次,就诊医院主要为二、三级综合性医院,比例分别为25.81%和41.94%。[结论]结核病防治模式对普陀区非户籍肺结核患者的诊疗提供支持,但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导致对支持利用不足。因此,应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充分利用公共平台、街道居委、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力量提升结核病防治知识利用率,提高病例发现水平,降低肺结核传播风险。
陈俊郑亦慧刘艳单灵莺史琰琰
关键词:非户籍人口肺结核社会支持
上海市普陀区老年居民2016—2021年自杀死亡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的自杀死亡特征,为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自杀事件发生、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21年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根本死因为自杀的死亡记录,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时间、死亡方式、生前患病情况等特征。结果2016—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自杀死亡累计130人,占该人群死亡总数的0.28%。老年人口自杀粗死亡率为6.36/105、标化死亡率为0.87/105,两者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的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在85岁以下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方式以自缢和高坠为主,分别占自杀总死亡数的43.85%和37.69%。自杀死亡数在4—6月略多。有49.23%的死者生前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有12.31%的死者伴随有精神类疾病。结论上海市普陀区户籍老年人口自杀死亡风险有增加趋势,对患有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的老年人群应加强心理干预,以降低自杀风险。
陈俊宋允雪桑灏王婉沈莉
关键词:老年人自杀死亡时间
上海市普陀区2012—2016年结直肠癌发病及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12—2016年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开展结直肠癌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普陀区2012—2016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结直肠癌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世界人口标化率等指标。结果2012—2016年,普陀区新发结直肠癌共3319例,粗发病率为74.66/105,标化发病率为28.64/105;结直肠癌死亡病例共1634例,粗死亡率为36.76/105,标化死亡率为12.21/105。结直肠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5岁以后逐渐增长,不同性别的增长趋势相似;男性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男性占54.67%,女性占45.33%;结肠癌占65.35%,直肠癌占34.65%;病理诊断比例为88.13%;新发病例中早期的占8.62%。结论2012—2016年普陀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上海市平均水平,男性各年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早期诊断比例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石飞娅杨丽娟陈俊沈渊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发病
上海市普陀区2004—2016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04—2016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开展乳腺癌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普陀区2004—2016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及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计算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世界人口标化率等指标。结果2004—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4,617例,粗发病率为81.21/105,标化发病率为43.73/105。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在20岁之前很低,2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35岁以后迅速上升,55~59岁组达到峰顶(163.10/105),随后逐渐回落,80岁及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出现下降。2004—2016年,女性乳腺癌死亡1,285例,粗死亡率为22.60/105,标化死亡率为9.30/105。女性乳腺癌年龄别死亡率在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在65~69岁出现下降,70岁组继续上升,≥85岁组达到顶峰(181.32/105)。结论2004—2016年普陀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小幅上升趋势,死亡率总体显示平稳趋势。提示治疗有效,生存状况改善,但乳腺癌仍是普陀区女性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应该进一步加强乳腺癌的防治。
石飞娅杨丽娟陈俊沈渊
关键词:女性乳腺癌发病
普陀区2000-2008年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普陀区2000-2008年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耐药情况,为制定适合辖区的耐药病人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至2008年普陀区新登记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32例进行结核菌分离菌株的菌型鉴定和药...
郑亦慧邓海巨陈俊杨科
关键词:肺结核活动性药敏检测DOTS策略耐药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