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护理
  • 4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老年
  • 2篇药物
  • 2篇重症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老年患者
  • 2篇急救
  • 2篇梗塞
  • 2篇干预
  • 2篇病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糖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护理管理杂...

作者

  • 11篇赵红梅
  • 4篇张淑军
  • 2篇陈巧灵
  • 2篇于海燕
  • 2篇孟晓落
  • 2篇江波
  • 1篇葛峻岭
  • 1篇姚存姗
  • 1篇李加宁
  • 1篇王兰
  • 1篇杨锦
  • 1篇张丽
  • 1篇刘慧
  • 1篇杨萍
  • 1篇李晓静

传媒

  • 4篇感染、炎症、...
  • 2篇医学信息(中...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中...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急骤进展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病势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大多因呼吸骤停而死亡。我科在2005年9月-2011年5月共救治了1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效果良好,现将其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陈巧灵赵红梅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危象患者急救护理吞咽困难呼吸骤停
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2010年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因病情复杂、多变,所需急救设备多,携带仪器、物品多,存在较高风险.我科自2007年开始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重新识别及确认护理风险,规范转运制度,加强过程管理,进行质量反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李晓静李加宁赵红梅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急救设备过程管理
抗血小板药物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对比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需要二级预防的患者502例(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自我评分,测定血浆LPA水平,检测抗血小板药物降低血浆LPA的效能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7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LPA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17±2.03)μmol/L vs(2.72±2.70)μmol/L,P<0.01]。治疗组服用阿司匹林1个月后LPA水平明显下降[(5.17±2.03)μmol/L vs(3.21±1.57)μmol/L,P<0.01]。阿司匹林治疗导致血浆LPA下降程度与症状自我评分降低呈正相关(r=0.290,P<0.01)。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血浆LPA也相应降低。结论 LPA可能作为较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来判断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对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反应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姚存姗孟晓落赵红梅江波葛峻岭杨锦
关键词:卒中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溶血磷脂素类阿司匹林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果糖二磷酸钠存在配伍禁忌被引量:3
2009年
赵红梅张淑军王兰
关键词:药物配伍禁忌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和生存质量(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和QOL评分均改善,其中观察组SAS评分为(43.17±6.13)分,低于对照组(50.23±4.32)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SDS评分为(45.34±6.57)分,低于对照组(54.78±4.92)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QOL评分为(62.34±4.58)分,高于对照组(51.72±6.27)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对中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有很大帮助,而且生存质量相对好,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张淑军赵红梅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干预焦虑抑郁
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被引量:1
2006年
院内支气管肺炎是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殊性.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患者28例,报告如下.
赵红梅孟晓落江波
关键词: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支气管肺炎常见并发症
脑梗塞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塞老年患者医院感染(NI)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0例脑梗塞老年患者(年龄60~89(71.25±10.16)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NI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相关参数异同;同时分析感染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非腔隙性CI人员比例、意识障碍人员比例、糖尿病人员比例、有创检查和治疗人员比例、抗菌药联合和免疫制剂及激素人员比例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患者性别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发生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38.1%,48/126)和泌尿系(29.4%,37/126);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株(44.6%,41/91)。结论:脑梗塞老年患者发生NI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非腔隙性CI、意识障碍、糖尿病、有创检查和治疗、抗菌药联合和免疫制剂及激素应用有关;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及控制危险因素可降低NI发生率。
赵红梅张淑军于海燕
关键词:脑梗塞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病人餐后血糖对梗死面积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病人餐后2h血糖水平对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病人,根据餐后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餐后高血糖组,2周后行头颅CT检查,计算梗死面积。[结果]正常血糖组餐后2h血糖为(6.52±1.37)mmol/L,梗死面积为(2.57±1.49)cm2,高血糖组餐后2h血糖为(13.68±0.82)mmol/L,梗死面积为(4.27±2.76)c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餐后血糖可影响脑卒中病人梗死面积。
刘慧赵红梅
关键词:脑卒中餐后血糖梗死面积
脑梗塞偏瘫老年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塞(CI)偏瘫老年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CI偏瘫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平均分为综合康复护理组(康复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CI中西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h后行综合康复护理,观察周期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参数变化。结果:康复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20%(46/51),显著高于对照组(72.55%,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是治疗CI偏瘫老年患者较理想选择。
赵红梅张淑军于海燕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老年康复护理
构建脑卒中携带胃管出院病人延续护理模式的设想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分析脑卒中携带胃管出院病人延续护理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设想,阐述了延续护理模式在病人出院前后的具体实施内容,以利于提高家庭护理质量。同时,建议护理管理者加强对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和监督,以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
赵红梅张丽杨萍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