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光 作品数:46 被引量:132 H指数:7 供职机构: 邯郸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闭合性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闭合性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2例采用PFNA固定方案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身高、体质量及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应用Gross方程计算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围手术期失血总量(489.32±6.41)mL,显性(术中)失血量(78.24±8.98)mL,隐性失血量(412.63±5.27)mL,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84.33±1.24)%。结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远远超过术中出血量。在评估出血量时要充分考虑隐性失血,并注意监测血常规。 江丽强 岳亚玲 李晓蕾 颜继英 魏萌 刘振武 刘利 赵伟光关键词:隐性失血 髓内固定 转子间骨折 血常规 填塞法治疗髋臼骨折术中髂内静脉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髋臼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7%,年发病率为3.0~7.2/10万,是致死率最高的骨折类型[1-2],首要原因为高能量创伤所致的骨盆内知名血管损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与高病死率相关,可达50%。约80%的骨盆骨折出血源于盆腔内静脉丛,而只有20%的出血是由动脉损伤引起[3],及时的微创栓塞治疗大多可挽救生命。而对于管径较粗的知名静脉损伤如髂内、外静脉则效果较差,只能通过缝合、直接结扎或纱布填塞等方式治疗,尤其是对于缝合和结扎困难的患者,填塞法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收治的1例髋臼骨折患者在择期行髂腹股沟入路钢板固定手术中出现髂内静脉损伤的治疗过程,结合现有文献进一步总结相关救治经验,为临床上治疗该类血管损伤提供可借鉴方法。 刘利然 赵伟光关键词:髋臼骨折 填塞法 正常成人全身滑膜关节数量及分类 2021年 本文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系统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名词》及河北医科大学主编的《人体解剖学》专业书籍,以及在万方、知网及维普数据库查阅基于人体解剖研究的文献,按照人体的不同部位逐个统计关节数量;按照运动轴数目和关节面形态对每个关节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微动关节的特点重点总结了其在全身各部位的分布情况。初步明确了正常成人全身滑膜关节数量及每个关节所属种类,提升了对成人全身关节的整体认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赵伟光 赵伟光 闫晓丽 樊平 樊平关键词:关节 滑膜关节 基于JAK2/STAT3通路探讨藏红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基于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探讨藏红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损伤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藏红花素(20 mg/kg)组、藏红花素(20 mg/kg)+香豆霉素(JAK2激活剂,0.1 mg/kg)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复制FCIR大鼠模型。造模前7 d开始,各组分别1次/d腹腔注射(ip)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p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通过Longa评分考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率,HE染色、TUNEL染色法观察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凋亡状况,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aspase-3、Cle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素组大鼠Longa评分和脑梗死率降低(P<0.05);皮质神经元排列紊乱、数量减少、空泡变性、胞浆固缩深染、核膜边界不清、炎细胞浸润等病变明显改善,凋亡指数降低(P<0.05);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pJAK2/JAK2、p-STAT3/STAT3、Cleved Caspase-3/Caspase-3、Bax/Bcl-2表达比值和HMGB1表达量降低(P<0.05)。香豆霉素明显逆转藏红花素对FCIR大鼠上述各指标的调控作用(P<0.05)。结论藏红花素可抑制FCIR大鼠炎症反应和皮质神经元凋亡,对大鼠FCIR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有关。 麻瑞娟 朱海生 李晓蕾 裴娜娜 高晓东 赵伟光 郭敏关键词:藏红花素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后近期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在预测近期手术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颈前路手术微创治疗的OPLL患者70例,监测术中SEP变化,根据术中SEP变化将患者分为SEP无变化组及SEP明显改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术中SEP无明显变化者35例,SEP明显改善者30例。两组术前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SEP改善组高于SEP无变化组(P〈0.05)。结论 OPLL患者术中SEP的变化与术后近期疗效有一定的关系。 赵伟光 李晓蕾 刘振武 刘利 林欣关键词: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体感诱发电位 山奈酚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究山奈酚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将建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山奈酚低(25 mg/kg)、高(50 mg/kg)剂量组、盐酸多奈哌齐(0.9 mg/kg)组,每组各12只,另选取12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次,连续28 d;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Interleukin,IL)-1β、IL-6,CREB,BDNF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正常,排列规则;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核固缩,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穿越平台位置次数、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中CREB,BDNF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山奈酚低、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病变程度依次减轻,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依次降低(P<0.05),穿越平台位置次数、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中CREB、BDNF mRNA和蛋白水平依次升高(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山奈酚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山奈酚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抑制大鼠炎症反应,保护大鼠海马组织,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 刘卫红 赵伟光 韩晓正关键词:山奈酚 阿尔茨海默病 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漏诊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24年 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属于骨科少见的高能量创伤,占股骨干骨折的1%~9%[1]。由于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和诸多合并损伤,虽临床上对其关注度逐渐提高,但漏诊率仍较高,20%~50%的病例会延迟或遗漏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时识别股骨颈骨折有助于早期固定,降低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的风险[2-3]。相反,若在固定股骨干之前遗漏该骨折则可能会导致手术时股骨颈骨折移位加大,且由于初次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物的限制易造成二期对股骨颈的固定难度加大等[4-5]。 赵伟光 颜继英 石彩英 王志云 郭微 李晓蕾 刘振武 赵建龙 刘利 杨朝晖关键词: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漏诊 跟骨骨折治疗的先驱——Peter Gordon Essex-Lopresti教授 2025年 英国著名的Peter Gordon Essex-Lopresti教授是最早提倡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科学分型的骨科先驱之一,在其去世后1年跟骨骨折治疗里程碑式论文《The mechanism,reduction technique,and results in fractures of the os calcis》发表[1],文章通过对近22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受伤机制。 王志云 赵伟光关键词:跟骨骨折 受伤机制 PETER 特殊命名的骨科关节内和周围骨折脱位及其历史渊源 2020年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国内的西医知识绝大部分来源于近现代的西方医学,一些医学术语亦沿用至今,骨科关节内及其周围骨折脱位特殊命名较多,绝大部分是以首次发现或者详细描述该骨折特点的医学先贤命名,一些以受伤机制命名,由于认识的不全面,国内骨科医生会产生理解上的困扰。为了充分了解这些骨折的发现史,启发创新思维,我们追本溯源进行了以下综述。 赵伟光 闫晓丽 朱燕宾 张英泽关键词:关节内骨折 脱位 骨科先驱Albin Lambotte教授 2025年 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已成为当代治疗四肢骨折的主流方式,当骨科医生熟练地应用各种接骨板完美的固定骨折时可能鲜有人会想到这项技术的创始人——著名的比利时骨科先驱Albin Lambotte教授。Albin Lambotte(1866—1955)被公认为骨折内固定领域的先驱,他在20世纪初取得的诸多非凡成就极大地推动了骨外科的发展,其率先提出的“Osteosynthesis”(接骨术)这一术语,至今广泛出现在英文医学文献中。词根“osteo”源于希腊语,意为骨;而“synthesis”为合成,两词结合指借助各种金属板、螺钉及其他辅助工具将骨折断端连为一体的外科技术。 赵洁 赵伟光关键词:骨折内固定 钢板螺钉固定 OSTEOSYN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