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强 作品数:34 被引量:95 H指数:5 供职机构: 邯郸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 2025年 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01月至2023年12月行 PTED 治疗LDH的患者172例,先通过改良Macnab评分再通过临床分为复发组(21例)和未复发组(151例),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DH患者 PTED治疗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 172例LDH患者经 PTED治疗,优良率为86.63%,随访期间复发21例,复发率为12.21%。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吸烟史、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Ⅲ级至Ⅳ级、侧隐窝狭窄、椎间盘高度指数(DHI)及无腰背肌锻炼比例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3.728,95%CI[1.112~12.497])、Pfirrmann分级(Ⅲ级至Ⅳ级)(OR=3.528,95%CI[1.172~10.625])、侧隐窝狭窄(OR=4.121,95%CI[1.364~12.449])、无腰背肌锻炼(OR=3.579,95%CI[1.136~11.278])是导致LDH患者 PTED治疗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LDH患者 PTED治疗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包括:吸烟史、Pfirrmann分级(Ⅲ级至Ⅳ级)、侧隐窝狭窄和无腰背肌锻炼,临床可通过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复发率。 陈伟 江丽强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取出椎弓根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椎弓根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68例后路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旁肌间隙入路28例,传统后正中入路40例,比较2种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39.2±8.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1.6±17.2)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7%(3/28),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50.6±1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8±36.6)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0%(4/40)。2种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是一种更好的术式选择。 江丽强 赵伟光 刘振武 刘利关键词:内固定器 臀上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臀上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残余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04-2017-12,于我院治疗的74例LDH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妥乐平(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利多卡因骶管封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臀上及臀中皮神经松解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1周、1月、3个月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上及臀中皮神经松解联合封闭治疗LDH术后残余神经痛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降低局部炎症反应。 武刚 刘利 刘振武 颜继英 江丽强 贾晓川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利伐沙班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预防性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1例年龄超过50岁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2组,A组41例术后口服利伐沙班,B组30例不予利伐沙班口服,评估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出血事件和静脉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显著降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同时,并未增加出血风险,是目前腰椎术后较理想的一种抗凝药物。 江丽强 岳亚玲 颜继英 魏萌 李建伟 刘振武 刘利 赵伟光关键词:利伐沙班 腰椎管狭窄 静脉血栓 抗凝 新型口服剂型抗凝药物应用于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的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6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病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骨折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口服利伐沙班,分为利伐沙班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评估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切口总引流量、术后出血事件和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引流量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利伐沙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既显著降低了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又未增加出血风险,是脊柱骨折术后较理想的一种预防性抗凝药物。 江丽强 岳亚玲 颜继英 仝路 刘振武 刘利 赵伟光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神经损伤 利伐沙班 抗凝 射频消融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利用射频波(450-500k Hz)震动电极周围组织产热(50-100℃),使组织凝固坏死的一项技术[1]。本法已经在骨肿瘤和肝癌的治疗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3,4]。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谢延平 颜继英 刘炳智 江丽强 李艳宝 赵伟光关键词:脊柱转移瘤 固定术治疗 射频消融 病灶清除 疗效分析 凝固坏死 AO双柱固定理论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 C 型骨折的疗效。方法67例肱骨髁间 C 型骨折患者均采用肘关节后正中入路尺骨鹰嘴“V”型截骨、重建钢板固定肱骨远端内外侧柱,使之与构成三角形底边的肱骨远端相固定以重建其三角形框架稳定性。除2例因严重粉碎性骨折致髁间部分关节面骨块缺损术后石膏固定2周外,其余患者均于术后第3天在 CPM 辅助下进行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6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7个月。均达骨性愈合且无肢体不等长,均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愈合时间2.7~4.9个月,平均3.7个月。至随访结束时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伸(20±3)°,屈(135±9)°,旋前(80±5)°,旋后(75±6)°。按照 Cassebaum 标准行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32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81%。结论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结合 AO 双柱理论可重建肱骨远端 C 型骨折稳定性,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治疗肱骨髁间 C 型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赵伟光 刘振武 刘利 江丽强 谢延平 刘炳智关键词:肱骨骨折 双柱固定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右侧股骨头和股骨颈骨溶解症1例 被引量:4 2015年 患者,男,39岁,农民。3个月前首次出现劳累后右髋部疼痛、肿胀,休息后减轻,劳动后或晨起加重,未做特殊检查,自行口服双氯芬酸片治疗(每次25mg,每天3次),服药后疼痛时轻时重。近6 d来疼痛、肿胀较前明显加重,口服止疼药物无效,无法下地行走。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稳定,营养中等,发病以来无头晕、呕吐、发热、咳嗽,体温36.6℃,血压125/86 mm Hg(1 mm Hg=0.133 k Pa), 赵伟光 刘振武 刘利 江丽强关键词:GORHAM病 股骨头 股骨颈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骨、肌腱外露创面的部位及周围皮肤损伤程度,分别选择适当的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39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9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6例;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皮瓣面积5 cm×4 cm~15 cm×9 cm,旋转度90°~180°。结果2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满意。皮瓣远端1/4坏死4例,经换药二期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后愈合。皮瓣有水泡或边缘坏死6例。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设计灵活,血供可靠,旋转弧度大,不牺牲主干血管,能满意地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 杨朝晖 刘振武 颜继英 刘炳智 谢延平 江丽强 刘利 王爱巧关键词: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皮神经 利伐沙班在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5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根据术后预防血栓的方法不同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48例术后12 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连服14 d;对照组44例术后不给药物性抗凝。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术后出血和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利伐沙斑组(70.5±15.7)min,对照组(73.8±12.9)min]和术中出血量[利伐沙斑组(16.2±5.5)mL,对照组(15.7±6.1)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引流量[利伐沙斑组(29.8±6.3)mL、对照组32.1±7.6 mL]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利伐沙斑组6.2%(3/48)、对照组4.6%(2/4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利伐沙斑组4.2%(2/48),对照组20.4%(8/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利伐沙班显著降低了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也避免了相应的出血风险,是脊柱内镜术后安全可靠的预防性抗凝药物。 江丽强关键词:利伐沙班 椎间盘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