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臻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安市淮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颈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凝血
  • 2篇颈动脉狭窄
  • 2篇急性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理学
  • 1篇行为症状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HS-C...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机构

  • 6篇淮安市淮阴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田臻
  • 4篇杨扬
  • 3篇吴艳云
  • 1篇沈飞飞
  • 1篇燕兰云
  • 1篇葛颂
  • 1篇万琪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诊断为AD的65例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并通过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的认知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进行左右颈动脉的高分辨率B超检查,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调整混合效应回归分析以评估颈动脉IMT和其他协变量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结果:颈动脉IMT与AD评估量表-认知亚量表(ADAS-cog)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数字符号(DS)这2种测试评分显著相关(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IMT值越高,神经心理学测验分数的下降幅度越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进展的预测因子,提示早期发现和治疗血管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缓AD的进展。
吴艳云杨扬田臻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神经心理学
不同部位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MRI所示的梗死部位,将17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分为近段组(20例)、中段组(70例)、远段组(58例)和混合组(22例);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近段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70.0%)、眩晕(60.0%)、共济失调(70.0%)和眼震(70.0%);中段组为言语不清(71.4%)、偏身肢体无力(77.1%)、偏身运动障碍(74.3%)和中枢性面舌瘫(77.1%);远段组为头晕头昏(48.3%)和偏身感觉障碍(48.3%);混合组为言语不清(63.6%)、恶心呕吐(63.6%)、偏身感觉障碍(54.5%)和共济失调(63.6%)。交叉性损害及脑干综合征19例(11.2%)。结论后循环梗死最常累及中段和远段;不同部位梗死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同;具有定位价值的交叉性损害及脑干综合征发生率低。
葛颂沈飞飞田臻燕兰云万琪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
颈动脉狭窄与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脑卒中组,依据是否并发脑心综合征分为单纯组(n=64例)和脑心组(n=36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所有人员颈动脉狭窄、左心功能[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颈动脉狭窄与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发生率为(28.12±6.54)%、56.00%。脑卒中组LAD、LVEDD明显高于健康组,脑卒中组LVEF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脑心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发生率、LAD、LVEDD明显高于单纯组,脑心组LVEF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重度脑卒中患者的LAD、LVEDD明显高于轻度脑卒中患者,重度脑卒中患者的LVEF明显低于轻度脑卒中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LAD、LVEDD呈正相关(r=0.615,0.623,P<0.05),但与LVEF呈负相关(r=-0.618,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与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有关,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重要参考指标。
吴艳云杨扬田臻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
血清hs-CRP、IL-6、凝血因子Ⅰ水平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凝血因子Ⅰ(FIB)的表达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入住本院的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按照OCSP进行分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中hs-CRP、IL-6及FIB水平,分析三者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之间相关性。结果:OCSP分型结果为:完全前循环性脑梗死(TACI)型45例(18.75%)、部分前循环性脑梗死(PACI)型70例(29.17%)、后循环性脑梗死(POCI)型30例(12.50%)、腔隙性脑梗死(LACI)型95例(39.58%),其中TACI型患者NIHSS评分最高(P<0.05)。研究组中血清hs-CRP、IL-6及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CRP、IL-6及FIB水平最高为TACI,其次为PACI,然后为POCI,最少为LACI,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hs-CRP、IL-6、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呈正相关性(r=0.889,P<0.05;r=0.795,P<0.05;r=0.79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FIB水平与其OCSP分型密切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较好指导意义。
濮万青杨扬田臻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与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病变处动脉狭窄程度,记录手术成功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狭窄处颈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应用凝血仪测定血浆中凝血指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术后3d,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病变部位动脉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手术成功率达100%。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水平低于术前,搏动指数(PI)水平高于术前(均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缩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效果确切,但可引起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高凝状态及炎症反应。
田臻杨扬吴艳云
关键词:颅外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凝血功能炎症反应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2015年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并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将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并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将单纯接受甲钴胺及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周期3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二者都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并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比单独用甲钴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效果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推广的治疗方法。
田臻石广莲潘永哲
关键词:面神经炎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电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