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月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再生能源
  • 2篇能源
  • 2篇可再生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合成氨
  • 1篇电池
  • 1篇电化学
  • 1篇电解
  • 1篇电解制氢
  • 1篇氧化物
  • 1篇氧化物燃料电...
  • 1篇制氢
  • 1篇色谱
  • 1篇石油化学
  • 1篇石油化学工程
  • 1篇塑料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汽油
  • 1篇燃料电池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王月
  • 2篇钟海军
  • 2篇侯远东
  • 2篇李庆勋
  • 1篇王绍荣
  • 1篇谢广元
  • 1篇张鹏
  • 1篇张占全
  • 1篇吕雉
  • 1篇赵秦峰

传媒

  • 3篇化工进展
  • 1篇工业催化
  • 1篇综合智慧能源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可再生能源合成绿氨研究进展及氢-氨储运经济性分析被引量:29
2024年
可再生能源和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氨作为储氢介质,因其能发挥长时储氢和长距离运氢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化石燃料制氢合成氨工艺成熟,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绿氨以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作为氢源,具有减少合成氨产业碳排放、消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充当储氢载体易于储运等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开发绿氨合成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工业Haber-Bosch法合成氨、电化学、光催化、等离子体和化学链合成氨取得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合成氨工艺的技术路线和发展现状,对比了煤制灰氨和可再生能源制绿氨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了电价、电解制氢能耗等因素对电解制氢合成氨成本的影响,论述了分别以氨为载体储氢和储存液氢的成本构成,研究了分别以氨为载体运氢和运输气氢的成本,提出了对绿氢合成绿氨、以绿氨为载体储运氢产业发展的思考。
曾悦王月张学瑞宋玺文夏博文陈梓颀
关键词:合成氨可再生能源
烃重组汽油与催化重整汽油的PONA分析及其组成对比被引量:3
2021年
烃重组技术和催化重整技术都可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采用气相色谱PONA分析法对烃重组汽油和催化重整汽油分别进行组成分析,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对比讨论;PONA分析显示,虽然二者都是芳烃质量分数大于70%的高芳烃含量汽油,但在组成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同;通过结果判断,烃重组汽油的芳烃集中在C_(8)~C_(10)范围,重整汽油中的芳烃组分宽泛存在于C_(6)~C_(11)范围;PONA谱图表明,在保留时间(60~100)min,重整汽油各组分峰几乎全部为尖锐且分离清晰的芳烃峰,而烃重组汽油谱图类似精制石脑油与重整汽油的峰形叠加,不仅包含重整汽油尖锐峰形的芳烃组分,也包含精制石脑油低矮杂多峰形的非芳烃组分。
韩晓琳张鹏吕雉边建东王月侯远东
关键词:石油化学工程催化重整气相色谱
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废塑料裂解法回收进展被引量:19
2022年
人类生产生活对塑料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综述了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废塑料裂解法回收进展,从废塑料裂解催化剂、废塑料裂解反应器、废塑料与其他固废共裂解三个方面对废塑料裂解技术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塑料回收企业和石油石化企业在废塑料裂解回收方面的进展,分为裂解法制油和裂解法制化学品两个方面。阐明了废塑料回收在节约能源、碳减排和经济性方面的意义,指出国内废塑料裂解法回收存在法规缺失、废塑料分类不清晰、产业链条不完善、相关学术研究不深入等问题,提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应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对废塑料进行裂解法回收处理,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分阶段实施废塑料裂解产油品路线和产化学品路线。
王月赵秦峰张占全雷俊伟侯远东
关键词:废塑料回收裂解催化剂反应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22年
研究了一种利用AspenPlus软件模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SOFC-CHP)系统的方法,并以1 kW级系统为例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判断不同燃料及电堆功率要求下的SOFC-CHP系统热电供应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SOFC的净发电效率可达51%,热效率高达42%,CO_(2)排放摩尔分数高达70%。所提方法可极大缩短计算速度,对进一步优化系统效率很有帮助。
罗丽琦王月钟海军李庆勋谢广元王绍荣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热量传递电化学
电解制氢合成氨技术综述与展望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解制氢合成氨的工艺路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20年代发展至今,电解制氢合成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历经了水力发电合成氨到当前风光发电驱动下的合成氨。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合成氨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化石能源合成氨、风光发电制氢合成氨和网电制氢合成氨的技术发展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细致分析了国内电解制氢合成氨的当前态势,预测了我国未来合成氨的产业规模,预计2030年国内合成氨行业产值达到3173亿元,预计2050年达到7900亿元。针对合成氨行业的发展路径,本文提出了深刻的思考与策略建议,指出两条可行的发展路线:其一,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且电价相对低廉的地区,氨可作为有效的电力储存与消纳手段,促进能源体系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其二,对现有合成氨装置实施绿色转型,通过部分采用绿氢替代化石原料,逐步释放并扩大合成氨的产能与环保效益。
王月张学瑞宋玺文陈渤燕李庆勋钟海军胡孝伟何帅
关键词:电解制氢可再生能源合成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