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微量稀土元素对冷成型超高强度汽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崛起,超高强度汽车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超高强度汽车钢冷成型过程中的回弹和变形开裂问题成为制约超高强度汽车钢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发一种强度高且成型性能优良的汽车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市场潜力巨大。许多研究发现,在汽车钢中加入稀土元素可以提高其综合性能。文章设计了两组成分方案,采用相同的逆相变退火(ART)工艺参数,通过拉伸试验、扫描电镜以及XRD等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冷成型超高强度汽车钢的组织性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ART退火工艺下,试验钢微观组织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微量铁素体,但两种成分方案中添加稀土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略高于不含稀土试验钢,为后续成型过程中的TRIP效应提供了组织基础。在800℃淬火保温5 min,随后645℃退火保温15 min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下,方案一中含稀土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比不含稀土的提高了8.1%,断后伸长率提高了21.8%,强塑积提高了17.2%,达到了28.47 GPa·%;方案二中含稀土试验钢残余奥氏体含量比不含稀土的提高4%,断后伸长率提高了2.8%,强塑积提高了5.1%,达到了34.8 GPa·%,说明添加稀土元素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超高强度汽车钢的综合性能。
- 董瑞峰赵军徽赵庆波芦永发杨峰
- 关键词:冷成型
- 含氧化镧精炼渣的热力学分析及性能优化被引量:4
- 2023年
- 针对含La稀土钢精炼渣的优化问题,采用分子-离子共存理论计算碱度、钙铝比(C/A)、MgO含量、MnO含量、FeO含量以及La_(2)O_(3)含量对La_(2)O_(3)活度、传氧量及硫容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合适的精炼渣配比,从矿相结构、熔点等方面分析优化后的精炼渣性能。研究得出,随着碱度、C/A、MnO含量、La_(2)O_(3)含量的增加,La_(2)O_(3)活度增加;随着FeO含量的增加,La_(2)O_(3)活度减小;MgO含量对La_(2)O_(3)活度影响不大。FeO和MgO的含量对传氧量的影响较大,两者会明显增加传氧量,而碱度、C/A以及La_(2)O_(3)含量的增加则会降低传氧量。碱度以及C/A的增大会增加熔渣硫容量,MnO、MgO、FeO的增加则会降低硫容量。当熔渣碱度为8、C/A=1.8、w(FeO)=0.4%、w(La_(2)O_(3))=12%、w(MgO)=3%、w(MnO)=0.6%时,La_(2)O_(3)的活度为0.003 1,传氧量为2.83×10^(-6),硫容量为0.635 4,此时La_(2)O_(3)活度和硫容量相对较大,传氧量相对较小,为最优配比。优化后熔渣的矿相主要以3CaO·Al_(2)O_(3)、2CaO·SiO_(2)、MgO以及含La_(2)O_(3)矿相为主,熔化温度为1 338℃,因此在冶炼温度下能够很好地化渣,满足精炼要求,为稀土钢冶炼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 赵博吴伟杨峰曾加庆何建中梁志刚
- 关键词:正交试验矿相结构
- 稀土Ce在微合金钢冶炼连铸过程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通过对钢液中Ce及其化合物的标准生产吉布斯自由能绝对值的对比,获得Ce加入到钢液后的稳定化合物类型及其变化规律;阐述了采用KR+BOF+LF+RH+CCM工艺路线生产稀土钢时,未加入稀土炉次与加入稀土Ce炉次,稀土含量在钢液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对钢液中w[S]、钢水洁净度的影响。
- 陈胜杨峰张嘉华魏晓东徐少华李志成
- 关键词:钢液洁净度
- 油井管用钢中含铈夹杂物的原位统计分布表征
- 2024年
- 钢中的稀土元素的加入能够改变内生夹杂物的组成和形态,并起到净化钢液的作用,因此在许多低合金钢中被广泛应用,但不同状态稀土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由于稀土元素与O和S等非金属元素都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导致稀土元素在钢中的赋存形态复杂,这也为钢中稀土夹杂物的分类定量表征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将扫描电镜多视场连续测试、特征颗粒物图像快速定位、识别和能谱自动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稀土油井管用钢较大尺寸范围内含铈夹杂物的原位定量统计分布表征,获得了不同类型Ce夹杂物的位置、组成、形貌、尺寸和数量的全域统计信息。探讨了不同Ce含量对钢中含Ce夹杂物组成、数量和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当Ce含量较少时,Ce夹杂物会与Al、Mn夹杂物复合存在,较多含Ce夹杂物颗粒包覆或嵌入灰黑色的Al2O3和Mn S。当Ce含量增加时,单一Ce夹杂物逐渐形成,其形貌为球形或长椭球形,颗粒尺寸主要位于1~4μm之间,结合能谱自动分析结果可知,这些颗粒物以Ce的氧化物、氧硫化物和硫化物为主。Ce含量较高时也会形成Ce的磷化物,且含P的稀土Ce化合物在测试区域呈现一定的条带状分布。
- 周雪凡李冬玲周晴晴杨峰刘智汪兵
- 关键词:扫描电镜能谱
- La元素对Q355钢中夹杂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2025年
- 针对钢中元素与La元素的耦合作用对夹杂物生成的影响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和稀土元素合金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凝固过程温度以及La,Al,O,S元素含量对于夹杂物生成的影响,并总结了Q355钢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凝固温度的降低,CaS以及铝酸盐类夹杂物生成量变化较大,更偏向于在稀土夹杂物表面附着,稀土夹杂物的生成量变化不大;在目前Q355热力学操作工艺参数窗口情况下,La元素易生成La_(2)O_(2)S,随着La和S元素的含量增加,La元素更偏向生成La_(x)S_(y),Al和O元素含量的增加,使得La元素向LaAlO_(3)夹杂物转变;随着La元素升至47×10^(-6),平均晶粒尺寸由17.64μm降至13.53μm,珠光体比例由45%降低至38%;通过计算夹杂物与α-Fe,γ-Fe以及δ-Fe的错配度,得出稀土夹杂物与铁素体和奥氏体界面共格结构是促进组织细化的主要原因,异质晶核可以成为有效形核衬底,进而增大形核率,促进晶粒尺寸的降低。
- 赵博吴伟杨峰曾加庆何建中梁志刚
- 关键词:错配度
- 稀土钢冶炼工艺控制及水口堵塞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文章介绍了稀土钢冶炼时各工序的控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钢中氧、硫含量极低时,稀土仍有一定的脱氧、脱硫作用,钢中夹杂物以尺寸为3~5μm的细小稀土氧硫化物为主。浇注过程中水口堵塞严重,堵塞物以冷钢为主,通过对水口堵塞机理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钢水和稀土合金洁净度、提高浇注温度、开发新型水口等措施来解决稀土钢浇注水口堵塞的问题。
- 杨峰杨峰
- 关键词:稀土钢冶炼洁净度水口堵塞
- 低锰钢冶炼工艺开发与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工业纯铁要求钢中锰含量控制在0.005%以内,为了研究低锰钢冶炼工艺,对脱锰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钢水温度越低、炉渣氧化性越高、钢水氧含量越高、炉渣中氧化锰含量越低则锰的氧化反应越容易进行。当铁水锰含量在0.040%~0.055%时,将转炉吹炼后钢水终点碳含量控制在0.025%~0.035%,终点温度控制在1620℃以下,可将钢水残锰含量降低到0.04%~0.08%。钢水脱锰率随着转炉渣量的增加而升高。转炉出钢过程中不对钢水进行脱氧处理,钢包中的钢水和炉渣保持较高氧化性,在LF精炼处理过程中,可以使钢中锰含量平均降低32%,降幅为0.01~0.04个百分点。采用转炉和LF炉联合脱锰工艺,可稳定地将钢中锰含量降低到0.05%以内。
- 杨峰李强梁志刚黄楠刘见强高海冬
- 关键词:工业纯铁碳含量温度
- X65M管线钢抗HIC性能分析与生产实践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在H2S含量偏高特殊环境下使用的X65M管线钢产品抗氢致裂纹(HIC)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化学成分、元素偏析、非金属夹杂物对抗氢致裂纹影响的机理分析,指导冶炼过程硫、磷、氢及氧化夹杂物等关键工艺控制,并通过连铸过程严格的保护浇铸措施,实现了钢水w[S]<0.002%,w[P]<0.010%,w[H]<2.0×10-6,钢中各类夹杂物小于1.0的控制水平。X65M管线钢抗氢致裂纹检测符合产品开发标准要求。
- 刘少峰王皓王皓杨峰张嘉华魏晓东
- 关键词:洁净度
- 稀土镧对Q450NQR1铁路车厢用钢中夹杂物生成的影响
- 2024年
- 文章通过采用感应炉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钢中镧元素含量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得出在Q450NQR1铁路车厢用钢的钢液热力学条件下,首先形成的是稀土硫氧化物,然后是稀土镧的铝酸盐、氧化物、碳化物、硫化物,最后是反应趋势较小的镧-硅和镧-铝金属间化合物以及稀土氢化物。通过Ohnaka偏析模型的计算得出,LaAs和LaP夹杂物可以在凝固过程中产生。
- 吴伟赵博杨峰雷鸣曾加庆何建中梁志刚
- 关键词:稀土镧
- 包钢薄板坯表面纵裂的研究
- 表面纵裂是目前薄板坯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本文根据纵裂产生的机理和现场实践跟踪,对产生铸坯表而纵裂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
- 段承轶党昕伟杨峰
- 关键词:连铸连轧表面纵裂结晶器浸入式水口热流密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