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生长抑素联合丹参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丹参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15g/L去氧胆酸钠0.05mL/100g体质量建立大鼠ANP模型.实验动物大鼠40只、小鼠150只随机各分为5组:对照组、ANP组、善宁组、丹参组、联合组(善宁+丹参),每组大鼠8只,小鼠30只.观察各组小鼠3d死亡率;检测大鼠24h血清淀粉酶、NO、内毒素、TNF-α、IL-6含量的变化,并对大鼠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P组小鼠3d死亡率、大鼠24h血清淀粉酶、NO、内毒素、TNF-α、IL-6均明显升高(83.3%vs0.0%,1521.3±57.9U/dLvs659.5±58.7U/dL,115.2±9.7mmol/Lvs34.3±2.1mmol/L,0.438±0.137EU/mLvs0.029±0.012EU/mL,191.7±14.1ng/Lvs47.5±5.8ng/L,152.4±14.7ng/Lvs41.7±5.8ng/L,均P<0.01),光镜下胰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丹参组、善宁组及联合组上述各检测指标均较ANP组明显改善(P<0.05),但以联合组降低最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善宁和丹参治疗ANP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或中药治疗.
- 张国顺王玉兰张超马利转徐晓平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生长抑素丹参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房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血HBsAg,HBV-DNA指标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 张国顺马利转张超李玉林李志婷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扶正化瘀胶囊核苷类药物乙型肝炎肝硬化
- 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评价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法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病例组采用艾迪注射液100ml+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点滴,d1-28;静滴同时进行肝动脉介入治疗,药物为羟基喜树碱(HCPT)10mg,氟尿嘧啶(5-Fu)500mg,碘化油10ml,按Seldinger’s技术要求,将药物注入肝脏肿瘤供养血管并行栓塞。28d为1周期。对照组47例单用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同病例组,2个周期后评价。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7%和44.7%,中位生存期8.41月和8.17月,平均生存期12.71月和9.23月,半年生存率89.3%和82.9%,1年生存率63.8%和46.8%,2年生存率27.7%和17.0%。全组初治者半年生存率83.1%,1年生存率47.7%,2年生存率18.5%,复治者则分别为96.3%、77.8%、33.3%。AFP治疗后下降者病例组26例有效率为70.2%,对照组17例,有效率为51.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提高肝动脉介入治疗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多次治疗能提高疗效。
- 张国顺张文缓马利转张超王玉兰李玉林
-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动脉介入原发性肝癌
- 牛磺酸防治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的探讨
- 2011年
- [目的]研究牛磺酸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正常对照组、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牛磺酸高中低3个剂量组。30d后分别检测肝脏中脂褐质LF、血清MDA、SOD以及GSH-Px等指标。[结果]牛磺酸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MDA和肝脏中脂褐质LF的含量,并增强血清中SOD以及GSH-PX的活性。[结论]牛磺酸可能通过抗氧化的途径来减轻酒精性脂肪对小鼠的损伤。
- 宋春霞张国顺张超王玉兰徐晓平
- 关键词:牛磺酸酒精性脂肪肝抗氧化
- 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浓度酒精灌胃配合高脂饲料饲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治疗,以二甲双胍为对照,通过检测血清肝酶谱、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含量和肝脏组织学变化,观察不同剂量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肝酶活性(ALP、GGT)、血脂和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各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显著减轻,肝酶活性(ALP、GGT)、血脂和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二甲双胍组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较模型组下降。[结论]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张国顺王玉兰尚华张超李玉林李志婷徐晓平田国华
- 关键词: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脂肪肝
- 谷胱甘肽与凯西莱混合静点致腮腺及颌下腺肿大4例被引量:9
- 2005年
- 莫艳波张卫红周智红张超李玉林
- 关键词:颌下腺肿大凯西莱治疗谷胱甘肽腮腺静点
- 双环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双环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将2007~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同时肌内注射链霉素;治疗组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使用双环醇;两组疗程6~12个月,强化期2~3个月,在住院观察下进行,出院后每月随访,至疗程结束。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无损害病例数高于对照组,肝功能严重损害病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抗结核药物应用时,加服双环醇,可明显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 张国顺尚华马利转张超李玉林李志婷
- 关键词:双环醇肝功能保肝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采用回顾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但恶心、呕吐、放射痛、腹肌紧张及发热均不常见,B超检查胰腺显示不清,CT检查显示胰腺周围均有渗出,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中性粒细胞比例均不同程度增高,白细胞增高不多见,手术治疗患者均死亡,胰腺炎易反复发作且肝脏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应综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及时做出诊断,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且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 周智宏张国顺田国华刘玉玲张超李玉林
- 关键词: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并发症预后
- 内外科护理学不同见习方法效果比较
- 2010年
- [目的]比较集中式见习和阶段式见习的效果。[方法]2004级护理本科生采用集中式见习,2005级护理本科生采用阶段式见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4级和2005级两届护理本科生进行见习效果调查。[结果]阶段式的临床见习方式在诸多方面优于集中式,教学效果良好。[结论]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的阶段式见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 景丽伟陈长香李建民张超张盼孙玉倩
- 关键词:内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6个月时的血清ALT、AS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HBsAg、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两组比较HBsAg、HBVDN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 张国顺尚华马利转张超王玉兰李玉林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胸腺肽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