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林

作品数:54 被引量:31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脂肪
  • 11篇肝炎
  • 9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9篇肝硬化
  • 7篇脂肪肝
  • 7篇酒精
  • 7篇酒精性
  • 7篇非酒精性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细胞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脂肪性
  • 5篇腺炎
  • 5篇激素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肝病
  • 4篇血症
  • 4篇药物

机构

  • 47篇华北煤炭医学...
  • 6篇唐山工人医院
  • 5篇河北联合大学...
  • 5篇唐山市传染病...
  • 3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秦皇岛市海港...
  • 3篇唐山市协和医...
  • 2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临沂市精神卫...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云南大理州精...
  • 1篇唐海县医院
  • 1篇唐山市中心血...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54篇李玉林
  • 18篇张国顺
  • 9篇王玉兰
  • 7篇张超
  • 5篇郝礼森
  • 5篇徐晓平
  • 5篇尚华
  • 4篇喇万英
  • 4篇李志婷
  • 4篇吴贵恺
  • 4篇杨秋香
  • 3篇安君艳
  • 3篇张晓岚
  • 3篇王丽杰
  • 3篇杨文军
  • 3篇司雁菱
  • 3篇周智宏
  • 3篇田国华
  • 3篇李立文
  • 2篇王会芹

传媒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5篇中国煤炭工业...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5篇综合临床医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健康心理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8
  • 6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脉降脂胶囊治疗脂肪肝198例被引量:26
1996年
从1993年~1994年10月采用通脉降脂胶囊(自制)治疗脂肪肝198例并与服用复方胆碱、维生素C组10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观察298例,男200例,女98例。年龄40~65岁,平均53.24±4.8岁。病例来自大宗健康查体和少数门诊病例。随机分为通脉降脂胶囊组(治疗组)和复方胆碱、维生素C组(对照组)。
李玉林喇万英
关键词:脂肪肝通脉降脂胶囊中医药疗法
以皮下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癌2例报告
1996年
我院1981~1995年14年间收治原发性肝癌528例,其中以皮下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仅2例。报告如下。 例1:男,67岁。因颈部皮下肿物2个月,消瘦1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颈部皮下有一无痛性肿物,不红不紫,到某医院检查除见左侧颈部有—3cm×4cm肿物外,余无异常所见,1月后,头顶部及枕部各出现一枚栗子大小肿物,性质如前。近1月来消瘦明显伴有轻微腹胀和食欲不振。
李玉林陈会珍
关键词:肝癌原发性肿瘤转移皮下转移
核苷类药物在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对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子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恩替卡韦(C组)0.5mg/d口服,疗程为48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D组),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祝。[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A、B、C3组患者无一例死亡,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3组分别为22.2%、14.8%、25.9%;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3组分别为51.9%,40.7%,7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最差,死亡3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为防止应用拉米夫定病毒变异,可在病情好转后改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
张敦憨张国顺马利转王玉兰徐晓平李姗姗李玉林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抗病毒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23例NAFLD患者及56例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TSH)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等反应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结果:对照组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血清T3浓度随病情进展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血清T4、TSH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ASFL患者血清HA、PⅢNP浓度与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Ⅳ、L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H组血清HA、PⅢNP、CⅣ、LN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SFL患者血清T3水平与HA呈负相关关系(P<0.05);NASH组患者血清T3水平与HA、PⅢNP、CⅣ、LN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T3水平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情及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一致;检测NAFLD患者血清T3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王丽杰郝礼森杨文军李玉林彭勋
关键词:脂肪肝甲状腺激素肝纤维化
炎症介质、细胞因子与急性重症胰腺炎被引量:6
2008年
马利转张国顺李玉林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重症炎症介质细胞因子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房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血HBsAg,HBV-DNA指标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张国顺马利转张超李玉林李志婷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扶正化瘀胶囊核苷类药物乙型肝炎肝硬化
腹腔内留置导管治疗顽固性腹水疗效分析
2002年
目的:探讨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留置进行放液、灌洗、腔内药物注射,并结合全身治疗.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多项指标研究.结果:观察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74.28%,症状消失率100%,两组比较,显效持续时间、引发感染率、住院总费用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留置治疗顽固性腹水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李玉林张淑贞江滨
关键词:疗效顽固性腹水
生长抑素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赵华张国顺李玉林
关键词:生长抑素肝硬化
肝性脊髓病的研究及进展被引量:22
2005年
吴贵恺杨秋香司艳菱李玉林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进行性病因研究脱髓鞘病变痉挛性瘫痪HM
生长抑素与清胰汤联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清胰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淀粉酶和胰腺病理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90只,体重(271.59±11.13)g,雄性,常规适应性喂养1周,实验前12h禁食,自由饮水。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C);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清胰汤治疗组(QY);生长抑素治疗组(SZ);联合治疗组(LH);每组18只。并将各组随机分成6h、12h、24h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SAP模型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假手术组胰胆管不穿刺、注药,仅翻动胰腺;生长抑素治疗组、清胰汤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即刻、5h、11h给予生长抑素(1μg/100g)背部皮下注射、清胰汤(1ml/100g)灌胃及两药联合治疗。动态观察记录各组及亚组(6h、12h、24h)Amy(淀粉酶测定速率法),并同步取胰腺组织观察其大体及光镜下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急性重症胰腺炎组各时间点血清AMY值明显升高;胰腺病理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AP组比较,生长抑素治疗组、清胰汤治疗组血清AMY值降低,AMY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病理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清胰汤治疗组、生长抑素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AMY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病理评分降低(P﹤0.01)。结论联合治疗组血清各指标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与单一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中药或西药。
张国顺马利转李玉林王玉兰徐晓平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生长抑素清胰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