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症性肠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状况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何晋德刘玉兰叶辉张娇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性的临床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以查体人群(118例)和ITP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血清Hp检查、^13C呼气试验确定有无Hp感染,Hp阳性者测定抗CagA抗体滴度。Hp阳性ITP患者行Hp根除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血小板是否增加。结果入选查体人群118例,Hp阳性者79例,Hp阴性者39例。其外周血PLT、WBC、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TP患者38例,Hp阳性22例,其中CagA阳性18例;Hp阴性16例。查体人群中,血清CagA阳性者29例。ITP患者中Hp阳性率为57.9%,查体人群中Hp阳性率为66.9%;二者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Chi-square1.032;P=0.310)。而在Hp阳性者中,ITP患者CagA阳性率(81.8%)明显高于查体人群(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Chi-square14.074;P=0.001)。ITP患者根治Hp后疗效观察:无效:12例,2例男性,4例eagA阴性。有效+显效10例,100%为女性,100%eagA阳性。治疗有效率45.5%。结论正常人群感染Hp后,外周血白细胞、Hb、血小板无显著性改变。ITP患者与查体人群,二者Hp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Hp阳性者中,ITP患者CagA阳性率明显高于查体人群。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部分治疗有效。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经根治Hp治疗后,部分患者PLT水平逐渐回升,平均5周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 王晶桐苏琳张娇王妍刘玉兰
-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幽门螺杆菌白细胞
- 炎症性肠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状况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在炎症性肠病 (IBD)患者中的血清学表现以及Hp在IB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以慢性胃炎为对照配对 (性别相同、年龄相似 )检测 4年间IBD患者血清中抗 -Hp -IgG和抗 -Hp -CagA并分析它们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 IBD患者共 45例 ,其中UC 40例 ,Crohn病 (CD) 5例 ;抗 -Hp -IgG (+ )率IBD患者 (4 0 0 % )较慢性胃炎(66 7% )低 (χ2 =6 43 ,P <0 0 5 ) ,其中UC患者及其对照分别为 42 5 %和 65 0 % (χ2 =4 0 7,P <0 0 5 ) ,CD患者抗 -Hp -IgG(+ )者为 1/ 5 ;UC患者中抗 -Hp -IgG(+ )率全结肠受累者 (2 8 0 % )比部分结肠受累者 (66 7% )低 (χ2 =5 74,P <0 0 5 ) ;抗 -Hp -CagA(+ )率在IBD及其对照分别为 2 8 9%和 40 0 % (P >0 0 5 ) ,全结肠和部分结肠受累的UC患者分别为 2 8 0 %和 40 0 % (P >0 0 5 )。结论 IBD患者中抗 -Hp -IgG(+ )率处于较高水平 ,但比慢性胃炎低 ;Hp感染对UC的病变范围可能有抑制作用 ;IBD患者及全结肠受累的UC患者抗 -Hp -CagA(+ )率较低 。
- 何晋德刘玉兰叶辉张娇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血清CagA抗体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血清CagA抗体与胃癌和非胃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以结直肠癌和肝胆胰癌为非胃癌对照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抗-Hp-CagA-IgG和抗-Hp-IgG,并分析它们与胃癌和对照组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患者共50例,结直肠癌和肝胆胰癌各35例(非胃癌组70例),它们的年龄(F=0.0l,P〉0.1)和性剐(〈=1.65,P〉0.1)组成具有可比性;CagA抗体(+)率胃癌(58,0%)比非胃癌组(28.6%)高(x^2=10,46,P〈0.01),OR(优势比)=3.45(95%CI 1.61-7.42);抗-Hp-IgG(+)率胃癌(68.0%)比非胃癌组(35.7%)高(x^2=12,16,P〈0.01),OR=3.83(95%CI 1.77-8.23);结 直肠癌和肝胆胰癌间CagA抗体(+)率(34.3%vs22.9%,x^2=1.12,P〉0.1)和抗-Hp-IgG(+)率(34,3%vs37.1%,x^2=0.06,P〉0.1)相当。结论 血清Hp抗体与胃癌关系极为密切,抗-Hp-IgG和CagA抗体对胃癌具有同样的预示性;CagA抗体和抗-Hp-IgG阳性者检出胃癌的危险性分别是非胃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5倍和3.8倍。
- 何晋德刘玉兰王怀唐叶辉张娇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抗体病毒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调查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临床现状.方法 检索并分析本院2009年含PPI的三联和四联HP根除治疗方案和根除率等资料.结果 共有416例患者入选,总根除率为76.0%;男女根除率分别为77.8%和74.7%(P>0.05);三联和四联方案根除率分别为72.1%和78.9%(P>0.05).对10d疗程中阿莫西林(A)、克拉霉素(C)、左氧氟沙星(L)和铋剂(B)分别为同一品牌的52例PAC、61例PACB、72例PLC和46例PLCB分析显示:PAC根除率(73.1%)与PLC(75.0%)相当(P>0.05);PACB根除率(86.9%)比PLCB(73.9%)和PAC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B根除率与年龄相关(R=0.336,P<0.05),PLCB中年龄小于平均年龄54.2岁的19例患者根除率为89.5%.结论 目前临床HP根除率并不十分理想;PAC与PLC方案根除率相当;PACB根除率比PAC稍高;年龄<54.2岁的患者用PLCB方案可能能获得较高的根除率;四联疗法应作为HP根除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
- 何晋德张娇刘玉兰
- 关键词: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