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乾

作品数:109 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理学
  • 21篇生物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医药卫生
  • 7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4篇光谱
  • 21篇光谱法
  • 20篇红蛋白
  • 18篇荧光
  • 18篇肌红蛋白
  • 16篇细胞
  • 15篇相互作用
  • 11篇紫外
  • 10篇蛋白
  • 9篇荧光光谱
  • 9篇圆二色
  • 9篇光诱导
  • 8篇卟啉
  • 8篇细胞色素
  • 8篇细胞色素C
  • 8篇金属
  • 8篇分子
  • 7篇圆二色光谱
  • 6篇突变体
  • 6篇配位

机构

  • 107篇大连大学
  • 24篇辽宁省生物有...
  • 9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大连帝恩生物...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涿鹿县医院

作者

  • 109篇唐乾
  • 93篇郑学仿
  • 84篇曹洪玉
  • 11篇杨彦杰
  • 10篇王爱玲
  • 7篇窦少华
  • 6篇迟乃玉
  • 6篇王静云
  • 6篇张庆芳
  • 6篇王立皓
  • 5篇张涛
  • 5篇袁玉莲
  • 5篇马君燕
  • 5篇马静
  • 5篇高大彬
  • 5篇史珊珊
  • 4篇郭明
  • 4篇王晓辉
  • 4篇王仁军
  • 4篇张越

传媒

  • 1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1篇大连大学学报
  • 7篇高等学校化学...
  • 7篇化学研究与应...
  • 6篇化学通报(中...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化学学报
  • 3篇影像科学与光...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 8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SOD天然酶活性中心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探讨FeSOD天然酶氧化态、还原态和失活态的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揭示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催化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的原因.为FeSOD模拟化合物的分子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杨彦杰郑学仿蒋革唐乾曹洪玉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SOD
一种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静电吸附作用,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实现了氧化锌和多金属氧酸盐对电极的修饰,最后将合成的复合电极应用于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制备,这种方法具有成...
王立皓尹文丽唐乾曹洪玉何珏
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个荧光发射峰。经研究证明,628.8nm处荧光峰是Mb3+-H2O型中的H2O峰。光照也使此峰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比去氧的速率慢。研究发现,597nm处Mb(D44K)的荧光效率比Mb(WT)的荧光效率低。传能实验表明Mb表面4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后,不影响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传递给铁卟啉的荧光效率,但使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效率变高。
马君燕马静郑学仿唐乾高大彬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光诱导肌红蛋白
海洋低温BS041208菌株选育及发酵培养基的研究(Ⅱ)被引量:3
2006年
建立了海洋低温蛋白酶菌株(Bacillussubtilis简写为BS041208)发酵最适pH值、温度、时间、接种量、通气量分别为5.0、14℃、48h、8%、150mL;在最适发酵条件下,BS041208菌株50L发酵罐中低温蛋白酶活性为1371.8U/mg。
迟乃玉张庆芳窦少华唐乾袁玉莲
关键词:BACILLUSSUBTILIS低温蛋白酶发酵条件
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改进的嘌呤类衍生物或其药学上接受的盐、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衍生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X<Sub>1</Sub>或X<Sub>2</Sub>独立...
唐乾 李玲兢曹洪玉 王立皓郑学仿
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肌红蛋白还原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理学领域,具体涉及到生命体內肌红蛋白的还原过程,模拟体液环境下肌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与分离,以及蛋白活性中心铁卟啉的结构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过程。本发明采用激光闪光光解、紫外‑可见、圆二色等多种光谱的方法研究肌红...
曹洪玉史飞高凌星郑学仿唐乾
文献传递
分子对接探究Semen Vaccariae的有效成分与乳腺癌关键靶点的作用机制
2025年
乳腺癌一度位列癌症死亡率第一,因其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其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本文利用分子对接等技术探究依据网络药理学从王不留行(Semen Vaccariae)筛出的有效成分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从Semen Vaccariae中筛选出5个最强的活性成分(异牡荆素、豆甾醇、王不留行环肽B、槲皮素、王不留行环肽A)和潜在抗乳腺癌的45个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得出他们之间主要依靠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结合,其中多种氨基酸可与药物分子形成氢键、碳氢键和范德华力;脂肪族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易与药物分子形成疏水相互作用;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易与药物分子形成静电相互作用。分析核心靶点治疗乳腺癌的可能通路包括癌症通路、癌症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等在内的148条通路,并根据“成分-核心靶点-显著通路”构建网络,结果符合中药治疗疾病的多途径、多靶点理念。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王不留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唐乾唐钰吴凤娇先正平薛亚琦曹洪玉王立皓杨彦杰郑学仿
关键词:王不留行乳腺癌分子对接
用于一氧化氮检测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生物小分子NO以其重要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作用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毒性NO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开发,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及人体内NO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分子荧光探针对NO的识别机制为主线,从唑环的形成、螺内酰胺开环、还原脱氨、二氢吡啶的芳构化、NO与金属络合物的反应、与非金属Se的反应和亚硝胺的形成出发,综述了近年来NO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对NO探针设计及其识别性能研究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NO荧光探针今后的设计思路和重点研究方向。
唐乾张婷瑶王爱玲曹洪玉郑学仿
关键词:NO荧光探针
[1,1'-联苯]-2,4-二醇在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1,1'‑联苯]‑2,4‑二醇在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提出了[1,1'‑联苯]‑2,4‑二醇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该产品价格低廉,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具有很好...
曹洪玉冉稳坐唐乾王立皓王爱玲郑学仿
细胞色素c与NO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为了探究NO与细胞色素c(Cyt c)的结合反应过程以及其对血红素蛋白构象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等光谱法研究不同价态Cyt c、不同影响因素下,Cyt c直接与NO之间的结合反应,并且阐述了NO与Cyt c反应的荧光猝灭机制。结果表明:NO更容易与三价铁Cyt c(Cyt c-Fe(III))反应。NO不仅能与蛋白质氨基酸侧链弱结合,还能与血红素铁发生紧密结合。通过荧光猝灭机制可知:NO与Cyt c结合为静态猝灭,二者以静电引力等弱结合力结合,结合位点数为1。同时,受NO诱导作用,Cyt c中血红素Fe-S键变弱促进NO与Cyt c的紧密结合。二者结合受到NO浓度的影响。溶液中游离芳香族氨基酸均促进两者结合反应,其中Tyr促进作用最强;355 nm激光照射促进NO与Cyt c的结合;但有Phe、Trp残基存在时激光照射却阻碍了结合作用。NO与Cyt c的结合会改变Cyt c蛋白构象及周围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导致肽链伸展,极性增强。意义:本文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NO气体小分子与血红素蛋白结合以及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对血红素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唐乾李玲兢李如玉曹洪玉王立皓郑学仿
关键词:细胞色素C构象变化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