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佛本生故事》与泰国古代文学被引量:3
- 2005年
- 本文对古印度佛教经文《佛本生故事》对泰国古代文学在文学形式与思想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指出在思想继承的同时,也存在批判。
- 雷华
- 关键词:古代文学本生故事文学形式印度佛教
- 网络与比较文学媒介学研究的新空间
- 2007年
- 比较文学媒介学研究范式伴随着对媒介本质意义的再思索而变化,网络时代对媒介重塑了人的时空感知方式的认同与受众主体性地位的确立,使媒介学研究范式发生了由"作者-文本"向"文本-话语"的转变.网络发挥着建构比较文学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但在精神文化生态失衡的大众传媒时代,网络在打破精英塑造神话的同时,也无法抵制文化消费主义浪潮的侵袭.网络对比较文学生态话语整合与解构的矛盾,给比较文学媒介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 单继伟雷华
- 关键词:网络研究范式比较文学生态环境
- 不和谐生命音乐流程的中止号——论巴金《寒夜》汪文宣悲剧的缘由被引量:5
- 2008年
- 对于巴金小说《寒夜》中造成主人公汪文宣悲剧的缘由,在一般认为的社会黑暗说之外,实际上还存在许多致命的不和谐因素。战争的特殊社会环境,给当时社会的稳定以及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压力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汪文宣这种小家庭中,主要的家庭关系和谐与否照样会影响到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正常存在;触及汪文宣个人自身,也蕴涵着思想、心理道德和事业上发展能力的不和谐诸方面。通过汪文宣这小人小事的生命乐章,显示出悲剧的深刻含义,即既彰显了个人生命主体的不和谐,又折射出当时时代、社会、事业、爱情及家庭的不和谐,还阐释了生命实践主体必须要与实践环境和谐发展的道理。
- 彭光源雷华
- 关键词:《寒夜》家庭悲剧命运
- 还原 消解 颠覆——试论铁凝笔下的男性形象被引量:4
- 2005年
- 铁凝是一位具有独特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对善良的呵护、人性的拷问、深度的探究、意义的追问是其一贯的创作操守。其小说文本对女性命运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展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男性真相图”,通过还原出一个个自私、卑劣、懦弱的男性形象,对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文化和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消解、颠覆。
- 李在蓉雷华
- 关键词:女性主义解读消解颠覆
- 论教师的讲台形象
- 2004年
- 上世纪70年代末,徐迟先生在他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报告文学中写道:一位世界闻名的数学奇才青年时期在北京某中学当教员时,居然不被学生接受,致使讲课难以进行。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德才兼备的数学家为什么不被中学生接受?笔者以为这与教师的讲台形象有关。由于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从事这一事业的人的特殊职业形象。
- 雷华李恬
- 关键词:教师身体语言
- 论川端康成散文的色彩美被引量:4
- 2005年
- 本文从色彩语言角度对川端康成散文所表 现的东方美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其表现色彩的方 式,并分析了构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雷华
- 关键词:川端康成散文色彩美
- 暗夜之花——论安妮宝贝小说创作及其现代主义特征
- 2007年
-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记录了都市中'灵魂漂泊者'的爱情与死亡、痛苦与挣扎。在手法上,安妮宝贝采用了现代派的表现主义手法,以阴郁艳丽的辞藻、诡异飘忽的行文来讲述故事。而在她的爱情与死亡的故事背后,实际上是她对人生对于一切的虚无与绝望,是对人与人性的不可信任。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的折射。
- 苑婷婷雷华
- 关键词:表现主义虚无绝望
- 老舍作品中的去理想化人物小议——从《四世同堂》谈起被引量:3
- 2008年
- 在抗战小说《四世同堂》中,老舍塑造了不少可爱的人物,他们自身拥有很多优点,近乎理想化。然而在战争来临时,这些人物的缺陷逐渐暴露了出来,形成了去理想化的人物。本文欲从这一现象出发,分析去理想化人物的表现,指出了老舍去理想化写作的深层文化原因,并指出这一写作的意义价值。
- 柳婷婷雷华
- 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
- 灵魂的拯救——毕淑敏小说创作的意义被引量:5
- 2005年
- 毕淑敏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她带着“浓郁的高原情结”从昆仑山走来 ,以她从军从医的经历高唱着“庄重的生命之歌” ,并以“对人类的大悲悯和终极式关怀”来冷静客观地直面人生 ,启迪良知 ,呼唤正义和人类的使命感。她致力于通过文学进行灵魂的拯救。
- 赵先锋雷华
- 关键词:小说灵魂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