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博福
- 作品数:63 被引量:38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国家的安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短缺及由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 郑博福赵景柱邓红兵严岩罗琦珊董仁才
- 关键词:能源消费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 文献传递
- 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探讨被引量:7
- 2015年
- 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要求的改变,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目标定位、理论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在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的探索,旨在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 曾慧卿刘雷陈建新郑博福
-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
- 南昌市区二氧化硫污染预报模型研究
- 郑博福
-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二氧化硫高斯模型
- 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5年
- 厘清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机制,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水生态空间划定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采用标准差椭圆、Kernel密度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除2015年水生态空间规模小幅下降外,20年来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规模呈上升趋势,总体增加6085km^(2),以横断山区、长江中下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平原地区等地的变化情况最为典型。水生态空间分布重心整体向西迁移,迁移距离为19.8km。(2)在水生态空间与各类空间转化过程中,与农业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丹江口水库以及长江沿岸地区。其中水生态空间转为农业空间9236km^(2),农业空间转为水生态空间规模达11404km^(2),城镇空间与水生态空间转化规模最小,转入、转出规模分别为1799 km^(2)和1079 km^(2)。(3)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演化受到多种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以及非线性增强作用为主,自然环境类及区位交通类因子在单因素及多因素交互作用中的贡献度q值大部分在0.7以上,这2类因子是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郑博福张吉洪何刘洁吴之见罗甜朱锦奇万炜
- 关键词:土地利用长江经济带
- 我国“三步走”战略中工业需水量趋势被引量:6
- 2005年
- 简要回顾了我国1980年—2002年的用水情况,对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增加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在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这一过程中的工业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需水量将在2040年左右达到顶峰,约为1 600×108 m3。
- 郑博福陈绍波柳文华邓红兵赵景柱
- 关键词:水资源工业需水量
-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灌木生物量的估测模型被引量:41
- 2010年
-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林下12种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根据树高(H)和地径(D)两个形态因子作为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模型。通过对比判别系数R 2的大小,筛选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方程W=a+b X12 X2、W=a+b X+c X 2和W=a X b在模拟生物量时相关指数均较高,为0.904-0.991,达到极显著水平,可用于实际生物量估测,而方程W=a+b X、W=a+b X1+c X2和W=a+b ln X在模拟灌木生物量时结果较差。利用此类方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精度高,简便易行,对以后估算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灌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林伟李俊生郑博福郭建明胡理乐
- 关键词:灌木生物量
- 井冈山天然林和人工林灌木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林(杉木林、厚朴林和毛竹林)中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密度和重要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碳密度最大,为0.153 kg/m3,厚朴林碳密度最小,为0.027 kg/m3,前者是后者的5.6倍;4种森林类型中灌木碳密度排序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毛竹林>厚朴林;天然林中灌木高度、基径和生长状况优于人工林。
- 林伟郑博福郭建明
- 关键词:碳密度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
- 江西鄱阳湖区及五河流域生态足迹的时空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运用流域概念把江西省划分为(环)鄱阳湖区、抚河、信江、赣江、修河及饶河流域和其他外河流域7大部分。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前6大部分在2000~2006年间的生态供需状况,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所有研究区域均存在生态赤字,且赤字在不断增大,区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②耕地足迹需求均占总足迹需求的80%左右,科学保护和开发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③草地和林地资源具有不容忽视的生态赤字。
- 贾俊松谢冬明郑博福邓红兵
- 关键词:生态足迹赤字鄱阳湖流域
- 基于服务流视角的长江经济带水供给服务供需匹配特征及驱动机制
- 2025年
- 水供给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平衡对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InVEST模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视角定量评估大流域尺度下的水供给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采用ESDR和Z-score指数揭示水供给服务空间匹配关系,结合D8流向法和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构建水供给服务流模型;依据热点分析和服务流空间格局将研究区划分为供给区、连接区和需求区,并从自然-社会系统探究影响各区水供给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水供给量从2000年的9100亿m^(3)增加至2020年的10300亿m^(3),需求量先上升后下降.②水供给服务ESDR从0.17升至0.24,赤字范围持续收缩;供需空间关系以HL型空间错配集群为主,HL型和LH型空间错配集群转移至HH型和LL型空间匹配集群.③长江经济带水供给服务流以水系河网为主要流动路径,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流量负值比例分别为1.2%、1.7%和3.7%,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2.2%和1.3%,负值比例先上升后下降.④影响供给区供需匹配关系的主导因素是降水(q=0.44),连接区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均较低,影响需求区的主导因素是建设用地占比(q=0.29).供给区和连接区中降水和其他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较强,而需求区社会经济类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管理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 黄云刘静郑博福何刘洁吴叔阳张吉洪梁涵吴之见朱锦奇万炜
- 关键词:服务流长江经济带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能源需求预测被引量:13
- 2005年
- 在简要介绍 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状况 ,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现代化战略目标分析的基础上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文采用能源强度法并设计三种方案对我国未来能源的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 ,2 0 2 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 2 1.16亿~ 2 4.90亿t,2 0 5 0年为 2 6.64亿~ 3 7.68亿t,今后必须大幅度降低各产业特别是第二、三产业能源强度 。
- 郑博福王延春赵景柱邓红兵柯兵
- 关键词: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