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琨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诊断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压迫止血...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压迫止血
  • 1篇压迫止血器
  • 1篇腰池引流
  • 1篇腰大池
  • 1篇腰大池引流
  • 1篇引流
  • 1篇营养支持
  • 1篇止血
  • 1篇止血器

机构

  • 6篇重庆三峡中心...

作者

  • 6篇田琨
  • 3篇汪小云
  • 3篇冯梅
  • 2篇宋毅
  • 2篇刘明冬
  • 1篇范仕兵
  • 1篇周待令
  • 1篇崔坤篪
  • 1篇张小容
  • 1篇冉柱国
  • 1篇张淑萍
  • 1篇张鹏
  • 1篇李驥
  • 1篇汪明全
  • 1篇杜江峰
  • 1篇谢咏梅
  • 1篇魏星
  • 1篇赵锐
  • 1篇薛玉富
  • 1篇韩秀华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Z-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病介入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2011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行介入术后的患者均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观察患者的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舒适度增加,并发症大大减少。结论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值得临床推广。
田琨冯梅汪小云刘明冬宋毅魏星张淑萍
关键词:护理
微量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重型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因昏迷致咳嗽或吞咽反射减弱或丧失,表现为窒息或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是防治患者窒息,保证气道开放、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善低氧症状、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减轻脑水肿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
汪小云张小容冯梅田琨谢咏梅韩秀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3例的护理
2009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3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后反应,做好腹泻、应激性溃疡、高糖血症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发生腹泻185例,返流40例,误吸8例,高糖血症22例,胃潴留17例,应激性溃疡30例,脱管3例,堵管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
田琨
关键词:肠道营养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刘明冬宋毅冉柱国田琨汪小云崔坤篪薛玉富汪明全冯梅周待令李驥赵锐张鹏范仕兵杜江峰
1、课题来源与背景:在我国,脑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意外疾病的第三位,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该病总死亡率在40﹪~50﹪。如何及早正确诊断该病,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降低动脉瘤致残率死亡率至关重要。目前有多种手段用于该疾...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成像脑动脉瘤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垂体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2018年
研究并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脑垂体瘤切除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研究组患者的身体机能评分(54.15±4.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5±4.08)分,研究组患者的精神心理评分(53.78±5.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5±4.74)分,而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53.72±4.72)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3.71±3.49)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脑垂体瘤切除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郭香花田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脑垂体瘤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科208例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析置管引流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208例患者置管持续腰池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4~7d,平均5d拔管。所有治疗病例脑脊液由淡红色血性液体逐渐转为无色澄清液体,颈阻症状消失,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者术后意识得到改善,开颅手术的患者骨窗压力显著下降,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加快了患者病情的恢复,精心的护理,能使患者病情安全、快速的恢复。
田琨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池引流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