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民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星系
  • 2篇星系核
  • 2篇吸积
  • 2篇吸积盘
  • 2篇活动星系
  • 2篇活动星系核
  • 2篇黑洞
  • 2篇超大质量黑洞
  • 1篇星体
  • 1篇引力
  • 1篇引力波
  • 1篇天体
  • 1篇天体物理
  • 1篇能源机制
  • 1篇炼金
  • 1篇类星体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篇王建民
  • 2篇王建民
  • 1篇袁业飞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活动星系核盘中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2025年
作为20世纪60年代四大发现之一的类星体一直是天文与天体物理的热点研究前沿.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观测与理论研究,以超大质量黑洞吸积为能源机制的模型成为主导学界的“标准模型”.但是,如何建立这一主导过程?即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吸积盘如何形成?核区结构(即尘埃环、宽线区以及吸积盘)如何形成?这是始终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有几条重要观测信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
王建民袁业飞王建民
关键词:活动星系核吸积盘超大质量黑洞类星体天体物理能源机制
活动星系核:炼金炉与引力波辐射被引量:1
2025年
在理论上,超大质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s,SMBH)周围的吸积盘在外区具有复杂结构,其中自引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恒星形成;在观测上,类星体金属丰度测量和引力波探测显示在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中心区域存在大质量恒星形成与演化.AGN盘上的恒星及致密天体通常具有很高的吸积率,以至于这些天体命运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统称为“吸积致变恒星”(accretion-modified star,AMS),由此形成了一个理论问题和观测效应十分丰富的崭新领域.研究表明,AGN盘上的AMS星族会通过吸积快速演化,最终以大质量恒星为主导,且在大质量端堆积或截断堆积式分布.AMS死亡后可产生恒星级黑洞,形成围绕SMBH的卫星黑洞群.在标准盘上的恒星级黑洞通常会发生Bondi爆炸,该爆炸的非热辐射峰值在X-射线和伽马射线波段,热辐射光度可以达到~10^(44)erg s^(-1).吸积盘上的黑洞在迁移过程中可形成双黑洞,与周围气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加速并合过程,同时为解释大质量黑洞并合事件提供契机.此外,AMS模型可合理解释银河系中心的恒星盘和金属丰度,其中质量为40 M_(⊙)的卫星黑洞可解释红外闪烁周期和耀斑轨迹等现象,这可能是距地球最近的EMRI(extreme mass ratio inspiral)天体.未来,更多的引力波探测与光谱光变观测计划相结合,有望更好地回答AGN盘上恒星及致密天体的演化与并合问题.
翟朔刘均荣王建民
关键词:活动星系核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引力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