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作品数:22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光学干涉观测精确丈量宇宙 距离测量是观测天文学的一大重要任务,但是十分困难,特别是宇宙学距离的测量。在过去的百年中,利用恒星和超新星物理性质是测距的主要途径。造父变星和超新星等主要传统测距工具奠定了现代宇宙学加速膨胀的观测基础,但是随着精确宇宙学... 王建民极高吸积率状态下的黑洞吸积系统的观测(英文) Super-Eddington accretion onto black holes remains mysterious.We have completed3 years of campaign of monitori... 王建民文献传递 活动星系核盘中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2025年 作为20世纪60年代四大发现之一的类星体一直是天文与天体物理的热点研究前沿.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观测与理论研究,以超大质量黑洞吸积为能源机制的模型成为主导学界的“标准模型”.但是,如何建立这一主导过程?即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吸积盘如何形成?核区结构(即尘埃环、宽线区以及吸积盘)如何形成?这是始终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有几条重要观测信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 王建民 袁业飞 王建民关键词:活动星系核 吸积盘 超大质量黑洞 类星体 天体物理 能源机制 活动星系核:炼金炉与引力波辐射 被引量:1 2025年 在理论上,超大质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s,SMBH)周围的吸积盘在外区具有复杂结构,其中自引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恒星形成;在观测上,类星体金属丰度测量和引力波探测显示在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中心区域存在大质量恒星形成与演化.AGN盘上的恒星及致密天体通常具有很高的吸积率,以至于这些天体命运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统称为“吸积致变恒星”(accretion-modified star,AMS),由此形成了一个理论问题和观测效应十分丰富的崭新领域.研究表明,AGN盘上的AMS星族会通过吸积快速演化,最终以大质量恒星为主导,且在大质量端堆积或截断堆积式分布.AMS死亡后可产生恒星级黑洞,形成围绕SMBH的卫星黑洞群.在标准盘上的恒星级黑洞通常会发生Bondi爆炸,该爆炸的非热辐射峰值在X-射线和伽马射线波段,热辐射光度可以达到~10^(44)erg s^(-1).吸积盘上的黑洞在迁移过程中可形成双黑洞,与周围气体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加速并合过程,同时为解释大质量黑洞并合事件提供契机.此外,AMS模型可合理解释银河系中心的恒星盘和金属丰度,其中质量为40 M_(⊙)的卫星黑洞可解释红外闪烁周期和耀斑轨迹等现象,这可能是距地球最近的EMRI(extreme mass ratio inspiral)天体.未来,更多的引力波探测与光谱光变观测计划相结合,有望更好地回答AGN盘上恒星及致密天体的演化与并合问题. 翟朔 刘均荣 王建民关键词:活动星系核 超大质量黑洞 吸积盘 引力波 SDSS中LINERs的光学光变研究 2013年 SDSS(Sloan Digital Sky Survey)对Stripe82有着1998-2004年的重复观测.从Bramich等人的SDSS Stripe82源表(Light-Motion Curve Catalogue,LMCC)挑选出了多次观测过的29个宽线LINERs(low-ionization nuclear emission line regions),对这些源的光变进行了研究.经过与LMCC总样本中一般星系的测光结果进行的比较,交叉筛选得到4个可能具有光变的LINERs候选体,经过进一步证认有2个源(SDSS J004828.80-001241.5和SDSS J030203.53+005159.5)存在比较明显的光变. 张一奇 杜璞 胡晨 王建民 毕少兰 艾艳丽关键词:测光 星系 射电宁静类星体对γ射线背景的贡献 2009年 EGRET的观测确认并给出了新的各向同性的γ射线背景,已知的γ辐射天体不足以提供这么多的辐射。同时EGRET也揭示出一批未发现射电波段对应体的γ射线源,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天球上,表明可能是宇宙学起源。Wang(2008)提出一种新的、由AGN的辐射反馈驱动的γ射线辐射过程,辐射的能量峰值落在1GeV—0.1TeV之间,光度典型值达到10^(42)—10^(43)ergs s^(-1)。射电宁静类星体中的这种辐射过程使得它们成为潜在的γ辐射源,并对γ背景产生贡献。考虑逆康普顿散射的种子光子分别来自类星体吸积盘和宇宙微波背景这两种情况,发现前一种情况在~1GeV处贡献了78%—92%的背景辐射强度,后一种情况的贡献可以忽略。射电宁静类星体很可能成为对1GeV附近γ射线背景贡献最大的天体。 冯旻子 王建民关键词:伽玛射线 类星体 星系 空间高能望远镜的预先研究 吴枚 姜鲁华 李惕碚 李延国 宋黎明 吴伯冰 杨虎之 杨家卫 王焕玉 马宇倩 卢方军 余文飞 陈勇 冯育新 王建民 屈进禄 施志政 张永杰 高旻 申荣锋 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要基于我国学者发展的直接解调成像方法,采用简单可靠的成熟技术,建造世界最高灵敏度和最好空间分辨本领的硬X射线望远镜,借助我国航天技术的已有基础,在一个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前沿领域为我国取得有高显示度的成果。...关键词:关键词:天体物理 望远镜 超大质量黑洞存在逆向吸积的可能证据 被引量:1 2018年 近期, Sloan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对一个天区成功进行了反响映射观测,目的在于检验已被广泛应用的R-L关系. R为宽线区的响应权重半径, L为5100?A处的单色光度.在第1年的数据中获得了两方面结果:(1)高吸积率AGN(Active Galactic Nucleus)具有远远短于R-L关系的时间延迟,证实了丽江2.4 m望远镜反响映射观测结果;(2)一些较低吸积率的AGN也具有很短的时间延迟.较低吸积率AGN的时间延迟变短是由于黑洞反向吸积过程导致.这个结果从观测上证实了Wang等人2014年的理论预言.反向吸积黑洞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类星体中黑洞的宇宙学演化是通过随机吸积而进行的. 王凯 黄正鹏 王建民关键词:吸积盘 极高吸积率状态下的黑洞吸积系统的观测 Super-Eddington accretion onto black holes remains mysterious.We have completed 3 years of campaign of monitor... 王建民科技部重点专项“大质量黑洞与星系的协同演化及其宇宙学效应”简介 2017年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强引力时空区域,其中光子都难于逃脱引力束缚。随着现代天文观测进展,特别是LIGO引力波的发现,黑洞不再神秘,已被逐渐揭开面纱。它们普遍存在于宇宙之中。利用世界最大光学红外望远镜的长期监测,大质量黑洞可以肯定存在于银河系中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包含着大质量黑洞。 沈志侠 王建民关键词:宇宙学 红外望远镜 恒星形成 吸积 早期宇宙 宇宙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