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2篇蛋白
  • 2篇溶血
  • 2篇溶血病
  • 2篇肺炎
  • 1篇胆红素
  • 1篇新生儿ABO...
  • 1篇新生儿肺炎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谱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功能
  • 1篇血小板功能变...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8篇合肥市妇幼保...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李明
  • 1篇周曙光
  • 1篇刘菲
  • 1篇杨冷梅
  • 1篇王惠琴
  • 1篇吴德
  • 1篇刘华清
  • 1篇陈智
  • 1篇朱海娟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 1篇海南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组中的常规方案上加静滴丙种球蛋白,观察血清胆红素的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22例中,显效1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46%。对照组24例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9.1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提高对ABO溶血病的疗效。
李明
关键词:ABO溶血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先天性梅毒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以及与母亲是否治疗或治疗是否彻底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7例出生后确诊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预后和母亲怀孕期间是否治疗的关系进行总结,同时对母亲治疗与母亲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先天性梅毒患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母亲治疗和母亲未经治疗和治疗不彻底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在出生时即出现临床二期梅毒的症状。在肝功能损害方面,先天性梅毒患儿早期间接胆红毒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后期(2周)出现转氨酶的升高。结论母亲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后可出现临床症状。全程的抗梅素治疗是改善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症状的关键。
李明
关键词:胆红素肝功能
百日咳混合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治疗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百日咳与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特别是对肺功能的具体影响及创新性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300例百日咳患儿数据,比较150例单纯百日咳感染与150例混合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及肺功能。结果:实验组患儿表现出更高的高热、持续咳嗽和呼吸困难发生率,症状持续时间长,炎症反应强烈,肺部病变广泛,肺功能受损严重,治疗难度和住院费用显著增加(P<0.01)。结论:百日咳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显著加重患儿病情和治疗难度,特别是对肺功能的损害,需要加强疫苗接种、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及防控策略。
毕雅茹李明王秀丽刘华清
关键词:百日咳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肺功能
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免疫丙种球蛋白不同给药方式对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ABO-HDN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模式均分为A、B、C 3组。所有患儿采取常规蓝光照射治疗,A、B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单次高剂量(1.0 g·kg^(-1))及2次低剂量(0.5 g·kg^(-1)),C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安慰剂。比较3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贫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儿光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B、C组(P<0.05),B、C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48、72 h,A组患儿血清TBIL明显低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儿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的PCT、hs-CRP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A组患儿的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次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ABO-HDN,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患儿的PCT、hs-CRP水平及贫血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患儿的高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张丽丽李明李梦娇朱海娟
关键词:不同给药方式
10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病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儿科从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102例RD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与胎龄及出生体重成负相关,未经试产选择性足月剖宫产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又一重要因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疗法是治疗RDS的有效手段。结论预防早产,综合治疗,是降低RDS的发生率,提高RDS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李明杨冷梅王惠琴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炎心肌酶谱及血小板功能变化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究新生儿肺炎的心肌酶谱和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病情与心肌酶谱和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96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将其分为重症组(45例)和轻症组(5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心肌酶谱及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心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分布密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并分析新生儿肺炎病情与心肌酶谱和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轻症组患儿的CK、CK-MB、LDH以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重症组患儿;轻症组患儿的PDW、MPV以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重症组患儿,PLT水平显著高于重症组患儿;新生儿肺炎病情与心肌酶谱相关指标CK、CK-MB、LDH以及AST呈正相关,与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PDW、MPV和PCT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结论:心肌酶谱和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与新生儿肺炎病情关系密切,通过检查心肌酶谱和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可以评估患儿的疾病发展情况.
邵丽君黄蔓玲李明
关键词:肺炎心肌酶谱血小板
基于替代分析物的LC-MS/MS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方法建立及评价
2025年
目的:建立基于同位素替代分析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儿童末梢血中25-羟维生素D(25(OH)D)。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25(OH)D2-d6、25(OH)D3-d3作为替代分析物,25(OH)D3-d6作为内标,通过蛋白沉淀处理后,应用LC-MS/MS方法同时检测换算得到实际标本中25(OH)D2和25(OH)D3的含量。评价该方法的相同浓度下响应值等效性、特异性、线性、检出限(LOD)、定量限(LOQ)、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携带污染和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结果:25(OH)D2和25(OH)D3的响应因子分别为1.46和1.04;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LOD分别为0.16和0.33 ng/mL,LOQ分别为0.5和1ng/mL,替代分析物25(OH)D2-d6和25(OH)D3-d3相对回收率在96.05%~107.07%范围内,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0%,基质因子在0.882~1.121,无明显携带污染,样品可室温避光放置24 h,2~8℃下保存7 d。结论:建立了基于替代分析物的LC-MS/MS定量测定儿童末梢血中25(OH)D2和25(OH)D3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有望成为儿童或其他采血困难人群的候选方法。
刘菲宋晶晶曹明鹏祖琴琴周曙光张爱喜王丽李明
关键词: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25-羟维生素D末梢血
孕母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对极早产儿结局及婴儿期神经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索孕母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ACS)的使用对极早产儿(very premature infant,VPI)结局及婴儿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90例VPI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母是否使用ACS及使用剂量分为未使用组(n=18)、单疗程组(n=88)、多疗程组(n=40)和部分疗程组(n=44)。比较4组VPI临床结局、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矫正年龄1岁时格塞尔发育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特定胎龄VPI的ACS不同使用时机对矫正年龄1岁时婴幼儿格塞尔发育量表评分的影响。结果临床结局方面,部分疗程组、单疗程组及多疗程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湿肺的发生率低于未使用组(P<0.008),而部分疗程组、单疗程组及多疗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未使用组、部分疗程组、单疗程组矫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发育正常比例高于多疗程组(P<0.008)。不同ACS使用时机对不同胎龄VPI矫正年龄1岁时神经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ACS对VPI的呼吸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价值,但多疗程ACS可能会造成VPI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发育异常,而对神经发育的影响与胎龄及ACS的使用时机无关。
陈智李明张丽丽吴德
关键词:神经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