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卫东

作品数:27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骨折
  • 9篇疗效
  • 8篇单髁
  • 8篇单髁置换
  • 8篇股骨
  • 8篇关节
  • 7篇疗效分析
  • 6篇单髁置换术
  • 6篇置换术
  • 6篇膝关节
  • 6篇内固定
  • 5篇性关节炎
  • 5篇入路
  • 5篇手术
  • 5篇骨性
  • 5篇骨性关节
  • 5篇骨性关节炎
  • 5篇关节炎
  • 4篇髋臼
  • 4篇髋臼骨

机构

  • 27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7篇施卫东
  • 14篇杨惠林
  • 13篇朱若夫
  • 11篇高懋峰
  • 9篇徐耀增
  • 6篇王治栋
  • 5篇陈广东
  • 4篇林俊
  • 4篇耿德春
  • 4篇杨同其
  • 3篇唐天驷
  • 3篇胡海
  • 2篇干旻峰
  • 2篇杨炎
  • 1篇程宇
  • 1篇包肇华
  • 1篇钱忠来
  • 1篇独行业
  • 1篇董天华
  • 1篇刘凌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江苏医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4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服与静脉氨甲环酸对膝单髁置换术失血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失血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UKA术的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口服TXA(口服组),31例静脉应用TXA(静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下地行走时间、症状性血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 Hb均显著下降(P<0.05),口服组患者Hct术后1~3 d显著下降(P<0.05),静脉组患者Hct术后1~3 d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Hb、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方面,两组患者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单髁置换患者围术期失血量、输血率以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方面的效果相当。
王振恒王治栋刘乃澄安雅玲吕蓓蓓陈淼林俊施卫东徐耀增朱若夫
关键词:氨甲环酸出血量口服给药
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行UKA治疗的44例膝关节内侧间室...
朱若夫施卫东徐耀增唐天驷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骨性关节炎膝关节
骨盆前壁锁定钢板固定累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髋臼骨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壁伴后半横型骨折6例,横型骨折7例,双柱骨折12例,T型骨折7例。通过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髋臼,选择骨盆前壁锁定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固定。总结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5.84±10.95)个月。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11.93±3.62)周。随时间推移,患髋伸屈和内外旋ROM显著增加(P<0.05)。按Merled'Aubigné⁃Postel评级,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0%(28/32);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解剖复位23例(71.88%),满意复位7例(21.88%),不满意复位2例(6.25%),满意率为93.75%(30/32),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和内固定松动等不良表现。[结论]骨盆前壁锁定钢板固定累及方形区髋臼骨折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王治栋王振恒陈广东高懋峰施卫东杨惠林朱若夫
关键词:髋臼骨折入路钢板
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8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后Pilon骨折。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6~24)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定:17例解剖复位,4例复位尚可。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1(2~3)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平均84.5(58~94)分,其中优13例,良6例,可2例。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切口周围和足背麻木感,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术后4个月症状逐渐消失。3例术后持续疼痛不适,取出内固定物后恢复良好。结论后Pilon骨折采用后外侧切口支撑钢板内固定可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入路清晰,能够充分显露骨折并复位,创伤小;支撑钢板固定能够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高懋峰刘乃澄施卫东程宇张洪涛杨惠林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
加长型第三代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目的探讨加长型第三代Gamma钉(prolonged third generation of Gamma nail,pTGN)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应用加长第三代...
高懋峰杨惠林施卫东耿德春胡海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术
文献传递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减少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60例,女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g);重复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g)及手术开始后3 h再次静脉滴注TXA(10 mg/kg);对照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骨折类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分为:简单骨折(前壁,前柱,后壁,后柱,横型)和复杂骨折(后壁伴后柱,横型伴后壁,双柱,T型,前方伴后半横型),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的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分别为14/11例、13/12例、12/13例。比较三组的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Hb)下降值、手术相关输血率、术后血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三组的年龄、性别比、血小板、PT、APTT、髋臼骨折类型、术前Hb、术前输血率及术前输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手术总失血量分别为(926.0±161.4)ml、(873.2±155.2)ml、(754.0±149.1)ml;术中出血量为(606.0±97.1)ml、(565.6±124.4)ml、(502.8±78.7)ml;术后Hb下降值为(35.0±7.2)g/L、(28.2±6.4)g/L、(23.5±5.7)g/L。治疗组(单次治疗组和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单次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相关输血率分别为56.0%(14/25)、24.0%(6/25)、20.0%(5/25),对照组输血率高于(单次/重复)治疗组。三组均无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发生且三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臼骨折手术中静脉滴注TXA能够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b下降值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对于单次静滴TXA,术前及手术开始后3 h重复使用更加有效。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王振恒陈广东李茂朱旭施卫东
关键词:髋臼髋骨折氨甲环酸
累及方形区复杂型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背景:方形区骨折后,股骨头容易向内侧移位,甚至突入盆腔,其复位和治疗一直是骨科中的难点。对于方形区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也不一。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型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经治的累及方形区的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41例,有效随访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0;2岁,平均(48.82±13)岁。采用前方单侧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显露髋臼,跨方形区锁定接骨板或内侧壁弹力接骨板固定。结果:根据Judet-letournd分型,本组患者T形11例,前柱伴后半横行13例,双柱10例,横行合并后壁6例。随访时间11;0个月,平均(34.25±15.43)个月。解剖复位30例(75.0%),复位欠佳6例(15.0%),不满意复位4例(10.0%)。采用单入路16例,双入路24例。单入路和双入路组的解剖复位率分别是56.2%(9/16)和87.5%(21/2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25)。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组末次随访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是86.7%(26/30)和40%(4/1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3)。结论:对于复位困难的髋臼骨折病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可能提高复位质量。跨方形区固定的锁定接骨板和内侧壁弹力接骨板均可有效维持复位。
施卫东周家旺王一帆朱若夫陈广东林俊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
单髁关节置换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置换后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减少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试验组(n=35)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切皮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8 mg,对照组(n=34)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切皮前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评估患者休息与行走时的目测类比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对应时间点恶心呕吐发生次数;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天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值;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2天行走及术后第1天休息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患者术后0-6 h,6-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膝关节单髁置换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缓解单髁置换后患者早期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抑制早期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
王振恒王治栋刘乃澄陈广东高懋峰施卫东朱若夫
关键词:单髁置换地塞米松术后恶心呕吐
尿毒症并发双侧股四头肌肌腱断裂一例报告被引量:9
2012年
尿毒症反复透析的患耆可出现自发性肌腱断裂,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肌腱断裂。其原因是反复透析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活性维生素D缺乏、代谢性酸中毒,造成Ⅳ型胶原蛋白异常.引起肌腱弹性组织变性。
施卫东高懋峰刘凌杨惠林
关键词:肌腱断裂尿毒症股四头肌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并发代谢性酸中毒
切开复位加长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加长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加长髓内钉固定治疗3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15.6±6.8)个月。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良好26例,一般8例。2例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渗出,3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5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1.2%。结论切开复位加长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能够较好地显露骨折端并复位,能够达到坚强固定的效果,可促进骨折愈合及恢复髋关节功能。
杨承源高懋峰朱若夫施卫东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侧卧位内固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