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治栋

作品数:24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颈椎
  • 9篇髓型
  • 9篇颈椎病
  • 9篇脊髓
  • 9篇脊髓型
  • 9篇脊髓型颈椎病
  • 6篇前路
  • 6篇前路减压
  • 5篇融合器
  • 5篇脊柱
  • 5篇脊柱融合
  • 5篇骨折
  • 5篇钢板
  • 4篇置入
  • 4篇置入治疗
  • 4篇双节段
  • 4篇椎间融合
  • 4篇椎间融合器
  • 4篇节段
  • 4篇ROI

机构

  • 24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市相城人...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24篇王治栋
  • 17篇杨惠林
  • 16篇朱若夫
  • 12篇陈广东
  • 6篇施卫东
  • 5篇高懋峰
  • 5篇姜为民
  • 4篇沈敏杰
  • 4篇汪恒
  • 3篇袁泉
  • 3篇王根林
  • 2篇徐耀增
  • 2篇陈超
  • 2篇干旻峰
  • 1篇欧阳林志
  • 1篇程宇
  • 1篇吴贵忠
  • 1篇胡海
  • 1篇魏琳
  • 1篇严清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四届中华骨...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路减压椎间桥形固定颈部融合器(ROI-C)置入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姜为民陈广东汪恒
血小板血浆(PRP)预防及修复兔退变椎间盘实验研究
王治栋杨惠林邹俊
关键词:血小板血浆髓核退变椎间盘TGF-Β
比较Zero-P椎间融合器与一体化钢板(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Zero-P椎间融合器与一体化钢板(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57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患者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作为内植物(Zero-...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陈广东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脊柱融合
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及价值被引量:19
2020年
背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其在骨科已得到初步应用,特别是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中日益深入。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文检索词为“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增材制造,计算机辅助,髋关节,关节置换,翻修”;英文检索词为“3D printing,rapid prototyping,additive manufacturing,computer aided,computer-assisted,hip,hip replacement,hip arthroplasty,revision hip arthroplasty”。初检文章1833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05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髋关节置换领域中,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制作临床教学或术前规划用的解剖模型、手术辅助导板、个体化的植入物或假体等;②3D打印技术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治疗的不足,优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及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精确度和临床效果;③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个体化治疗将成为髋关节置换领域的新方向。
郭宇冯德宏王凌李雅欣王治栋杨惠林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关节关节置换翻修增材制造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减少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60例,女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g);重复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g)及手术开始后3 h再次静脉滴注TXA(10 mg/kg);对照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骨折类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分为:简单骨折(前壁,前柱,后壁,后柱,横型)和复杂骨折(后壁伴后柱,横型伴后壁,双柱,T型,前方伴后半横型),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的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分别为14/11例、13/12例、12/13例。比较三组的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Hb)下降值、手术相关输血率、术后血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三组的年龄、性别比、血小板、PT、APTT、髋臼骨折类型、术前Hb、术前输血率及术前输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手术总失血量分别为(926.0±161.4)ml、(873.2±155.2)ml、(754.0±149.1)ml;术中出血量为(606.0±97.1)ml、(565.6±124.4)ml、(502.8±78.7)ml;术后Hb下降值为(35.0±7.2)g/L、(28.2±6.4)g/L、(23.5±5.7)g/L。治疗组(单次治疗组和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单次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相关输血率分别为56.0%(14/25)、24.0%(6/25)、20.0%(5/25),对照组输血率高于(单次/重复)治疗组。三组均无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发生且三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臼骨折手术中静脉滴注TXA能够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b下降值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对于单次静滴TXA,术前及手术开始后3 h重复使用更加有效。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王振恒陈广东李茂朱旭施卫东
关键词:髋臼髋骨折氨甲环酸
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注射关键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人体标本为实验对象对骨水泥注射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进而找到骨水泥注射的最佳技术。方法:老年女性尸体胸腰椎标本10具,无先天性畸形、骨折、肿瘤以及结核等疾病,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查以确定为骨质疏松...
杨惠林陈广东张文王治栋
关键词:人体标本椎体后凸成形术
顺行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比顺行髓内钉治疗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1年1月和2015年12月间,25位肱骨干骨折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9例患者接受了顺行髓内钉治疗,16例患者接受了锁定加压钢...
宋达玮钮俊杰沈敏杰王治栋杨惠林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锁定加压钢板
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检查监测围关节置换期的凝血状态被引量:26
2015年
背景:骨科关节置换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得到普遍共识。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凝血状态的检查工具,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较少,是否能够通过其监测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用药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的相关性,评价血栓弹力图在监测骨科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凝血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关节置换患者204例,分别收集置换前、置换后血栓弹力图、血凝常规、血小板等数据。将血栓弹力图结果分别与传统的凝血检查,即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等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膝关节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反应时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φ=0.713,Kappa值=0.647);凝血酶原时间与反应时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一致性一般(φ=0.392,Kappa值=0.362);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φ=0.392,Kappa值=0.488);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其余参数相关性及一致性差;而髋关节组除了反应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有较弱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外,其余相关性均差。但是也有部分参数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常规凝血趋势一致的比例较高,髋关节组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67.6%,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78.3%。提示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有一定相关性和一致性。血栓弹力图参数在数据上的趋向性更一致,血栓弹力图可以作为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监测凝血状态的一种辅助手段。
耿玮张志刚皮斌程宇张磊王雪明虞秀兰周立宇吴贵忠王治栋杨同其徐明
关键词:血栓弹力描记术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血栓弹力图凝血状态
单髁关节置换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置换后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减少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试验组(n=35)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切皮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8 mg,对照组(n=34)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切皮前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评估患者休息与行走时的目测类比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对应时间点恶心呕吐发生次数;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天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值;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2天行走及术后第1天休息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患者术后0-6 h,6-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切口感染、假体周围感染及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膝关节单髁置换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缓解单髁置换后患者早期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抑制早期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
王振恒王治栋刘乃澄陈广东高懋峰施卫东朱若夫
关键词:单髁置换地塞米松术后恶心呕吐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魏琳干峰王根林沈敏杰袁泉耿伟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间融合器内固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