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璟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牡蛎蛋白肽-锌螯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蛋白肽-锌螯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牡蛎肉打浆破碎后用风味蛋白酶酶解,然后将酶解产物与Zn<Sup>2+</Sup>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螯合,制得牡蛎蛋白肽锌螯合物,该螯合物可用作补锌剂,在肠道的微碱性...
- 刘尊英陈达张璟
- 文献传递
- 多溴联苯醚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1],自20世纪70年代起主要作为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等数千种产品的生产制造[2,3]。PBDEs在给人类带来众多益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生产、再加工含有PBDEs产品的过程种以及在对此类产品的清理、回收过程中,都有释放PBDEs到环境中的可能[2,4],其中废弃的电子产品(电子垃圾, eWaste)是产生PBDEs污染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PBDEs在环境中具有长距离迁移的能力,因此它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人类居住的区域,目前在北极[5]、深海等环境中均检测到该类污染物,它已经以各种途径进入到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土壤、水体中[6]。目前欧盟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先后拟定相关法案限制或禁止PBDEs在电子电气产品中的使用,但是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仍在使用PBDEs,大量的PBDEs仍在持续的排入环境,且以大约每2-5年增加1倍的速度不断增加[7];并且PBDEs的化学稳定性较强,环境中现存的PBDEs仍然可能产生长期的生态效应。因此, PBDEs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 唐学玺张璟刘泳孙开明王悠
- 关键词:多溴联苯醚生物蓄积毒性效应
- 两种多溴联苯醚对褶皱臂尾轮虫生殖与发育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是一类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对海洋环境和...
- 张璟
- 关键词:多溴联苯醚褶皱臂尾轮虫氧化应激
- 饵料微藻的种类和密度差异对褶皱臂尾轮虫幼虫摄食和选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实验生态条件下以饵料密度差减法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四种饵料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Kylin var.tsingtaoensis)、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8701)、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幼虫摄食的影响,分析了由等生物量混合的小球藻、青岛大扁藻、小新月菱形藻所组成的混合饵料对其摄食和选食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饵料培养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幼虫滤水率和摄食率均受饵料密度的影响,滤水率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摄食率的变化略有不同即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褶皱臂尾轮虫幼虫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也均受饵料种类的影响,总体表现出滤水率青岛大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小球藻,摄食率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青岛大扁藻的变化规律,表明褶皱臂尾轮虫幼虫对不同种类微藻的摄食具有选择性。(2)等生物量混合的三种微藻组成的混合饵料培养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幼虫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与单一微藻种类培养条件下相比发生了变化,混合饵料中三种单胞藻的滤水率、摄食率、选食率和选择性指数大小的顺序呈现一致的规律,均为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青岛大扁藻。实验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幼虫对不同种类的微藻摄食具有选择性,小球藻是最适宜的饵料。
- 房宽唐学玺张璟王悠
- 关键词:摄食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