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

作品数:29 被引量:264H指数:11
供职机构: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监测分析
  • 7篇流感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6篇疫情
  • 5篇肾综合征
  • 5篇肾综合征出血...
  • 5篇综合征
  • 5篇综合征出血热
  • 5篇流感样病例
  • 5篇病原学
  • 5篇出血热
  • 4篇流行性
  • 4篇流行性感冒
  • 4篇感冒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机构

  • 29篇淄博市疾病预...
  • 13篇山东省疾病预...
  • 3篇山东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哈尔滨市疾病...
  • 1篇淄博市张店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沂源县疾病预...
  • 1篇淄博科技职业...

作者

  • 29篇张玲
  • 21篇王玲
  • 14篇曹海霞
  • 11篇崔峰
  • 8篇王涛
  • 7篇杨淑霞
  • 6篇张艳
  • 5篇王显军
  • 5篇王志强
  • 4篇郑加玉
  • 4篇姜晓林
  • 2篇房明
  • 2篇徐凌忠
  • 2篇刘芳盈
  • 1篇张景山
  • 1篇毕振旺
  • 1篇刘顺军
  • 1篇朱海宁
  • 1篇王昆
  • 1篇翟文济

传媒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年山东省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法,对淄博市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发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既往史、居住环境、接触史以及疾病负担进行调查。结果2015年淄博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84例,82例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出血热以40-69岁年龄组为主(63例),有明显春季和秋冬季两个高峰。临床表现以发热居多,占95.12%(78/82);其次为起病急、乏力,分别占87.65%(71/81)和84.00%(63/75);头痛占65.38%(51/78),面红占60.56%(43/71)。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者占79.17%(57/72)。所有病例既往未患过出血热,居住环境农村占72.84%(59/81),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的仅为17.28%(14/81)。患者药费、治疗费用和检查费用等直接花费的中位数为6000元,其他间接费用的中位数为1000元。结论淄博市出血热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都发生一些变化,出现向〉60岁人群转移的趋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疾病负担重。
张玲王涛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淄博市1983—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分析1983—2021年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特征,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3—2021年全市出血热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3—2021年全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17679例,死亡95例,病死率0.54%。年发病率介于0.27/10万~76.51/10万之间。39年间共出现3个流行周期。病例主要分布在淄博市南部山区的农村地区,沂源县、淄川区和博山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市57.81%。每年发病呈明显的春季和秋冬季两个高峰。男女性别比2.08:1,2011—2021年6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28.62%。2006—2021年全市平均鼠密度为2.67%,平均鼠带毒率为4.92%,2006—2018年发病率与鼠带毒率之间呈线性相关性(r=0.68)。病原学监测显示褐家鼠携带汉城型汉坦病毒,黑线姬鼠携带汉滩型汉坦病毒。结论39年间淄博市出血热总体呈现下降态势,病例呈现高度散发,局部聚集的特点,秋冬季发病高峰上升,高年龄组发病增长趋势明显,发病率与鼠带毒率密切相关,应持续开展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王玲郑加玉曹海霞孙涛张玲张云霄王志强姜晓林崔峰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1960-2023年淄博市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与疾病谱变迁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1960-2023年淄博市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与疾病谱变迁。方法 收集1960-2023年淄博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不同年份、不同传播途径法定传染病的变化趋势。结果 1960-2023年,淄博市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5种1 039 739例,年均发病率为517.27/10万,死亡1 885例,年均死亡率为0.94/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435.46,P<0.001), 2004年以来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Z=157.03,P<0.001)。死亡病例前5位的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艾滋病。64年间肠道传染病高发,呼吸道传染病波动较大,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结论 1960-2023年淄博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以来除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外,其他三类传染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张玲孙晓明王玲郑加玉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疾病谱
2013-2016年淄博市流感监测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分析2013-2016年度淄博市流感的流行特征。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6年度淄博市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2013-2016年度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21 182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2.44%。3个年度ILI%分别为2.30%、2.38%、2.64%。合计检测ILI标本4 459份,其中流感病毒阳性510份,阳性率为11.44%。ILI、ILI%与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0.522,P<0.001;r=0.386,P<0.001),发病高峰为每年冬春季。不同监测年度,ILI年龄组构成不同(X^2=260.813,P<0.001),流感病毒亚型构成亦不同。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3起,其中10起(43.48%)由甲型H3N2引起,小学报告的疫情最多,为10起(43.48%)。结论 2013-2016年度淄博市流感活动平稳并仍处于低活跃态势。ILI、ILI%与流感病毒阳性率三者高峰基本吻合,证实了淄博市流感监测系统在流感流行趋势预测和暴发疫情预警中的实际作用。
曹海霞张玲王玲杨淑霞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
2006-2015年淄博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分析淄博市2006-2015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淄博市2006-2015年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2006-2015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116起,占全部传染病事件总数的63.74%。报告病例2 470例,罹患率为3.79%。涉及病种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分别占学校传染病事件的56.90%和43.10%。发生高峰为3-6月和11-12月及次年1月。托幼机构和农村中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场所。首例病例发病时间到接到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 d,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8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15,P<0.001。结论学校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托幼机构和农村中小学是防控的重点。及早报告,有利于及时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张玲曹海霞王玲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2015年淄博市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掌握淄博市布鲁氏菌病人间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病例,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年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3例,发病率为5.457/10万。所有区县均有病例分布以淄川区病例数最多,周村区发病率最高;该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发病者以农民(散养户)为主,并波及到整个畜牧产业链的多个相关职业;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发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发病年龄最大者85岁,最小者8岁。全年均有发病,夏、秋季多发。结论淄博市人间布鲁氏菌病以夏、秋季发病增长为主,感染途径多样化且发病地区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该病的健康干预工作。
赵增阳刘顺军李蕾张玲王延东李奥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流行病学
山东省沂源县无形体病实验室调查分析被引量:37
2009年
目的通过山东省沂源县人粒细胞无形体及其他立克次体病疫源地小样本试点调查,为全面深入开展立克次体病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4、2005、2006年该地区调查收集的26例可疑患者标本进行血清IgG抗体及PCR回顾性检测分析。2007年7月进一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当地48名正常人、10只山羊及8只家狗的血标本以及170只蜱标本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结果26例发热患者中,8例明确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6例为可疑病例。当地正常人群人粒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率为26.7%,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8%。检测的10份家养黑山羊血清标本9份阳性。8份家狗标本中,人粒细胞无形体抗体7份阳性,而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血清抗体全部阳性。来自发热患者、山羊及媒介蜱标本PCR扩增16S rRNA及部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同源性(100%)。结论沂源县农业人群普遍存在人粒细胞无形体、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及其他立克次体隐性感染状况。当地主要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及嗜群血蜱,两者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的重要传播媒介。黑山羊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的重要动物宿主,而家狗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及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两者兼顾的重要动物宿主。
张丽娟崔峰王玲张玲张景山杨淑霞寒江
关键词:人粒细胞无形体立克次体
淄博市2015-2019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淄博市2015-2019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淄博市2015-2019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集2016-2019年部分临床诊断猩红热/咽峡炎病例和猩红热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培养分离GAS,应用PCR扩增emm基因,确定基因型别,进行药敏实验。结果2015-2019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975例,年均发病率8.44/10万,每年有春夏季(4-6月)和秋冬季(11-1月)2个发病高峰,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0.76%和28.10%,以3~8岁年龄组为主,占85.22%,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9.24%和28.86%。采集猩红热病例标本374份,GAS阳性率为19.25%,采集咽峡炎病例标本60份,未检出阳性菌株,采集猩红热病例密切接触者标本491份,GAS阳性率为11.41%。对2017年间分离到的21株GAS菌株进行emm基因检测,共检测出2个基因型,分别为emm1型(12株)、emm12型(9株)。对21株GAS进行耐药性检测,菌株对对左氧沙星、青霉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氯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敏感性均为100%。结论淄博市2015-2019年间猩红热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以托幼儿童和小学低年龄组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猩红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带菌率较高,近年来主要优势基因型别未发生改变,青霉素仍是首选药物。应加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提高聚集性疫情报告敏感性。
王玲曹海霞孙涛马明远崔峰房明张玲任睿
关键词:猩红热病原学监测
2007-2015年淄博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2007-2015年淄博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其病原学变化特点,为该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7-2015年淄博市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和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淄博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4 319例,年均发病率为110.54/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5~7月;患者以<5岁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1.98%,病原学监测以EV71型和CoxA16型为主,分别占33.61%和30.20%。结论淄博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分布特征。应着重加强<5岁儿童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监测力度,做好病原学监测,防止其暴发流行。
张玲王玲王涛张艳王显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
2004—2015年山东省淄博市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分析淄博市2004 - 2015年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发病日期在2004 - 2015年淄博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信息,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15年淄博市共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10种、3 287例,报告死亡5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4/10万,病死率为1.67%(55/3 287)。200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2.83/10万,之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为8.83/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疾病为流行性出血热(3.44/10万)、布鲁菌病(1.48/10万)和恙虫病(0.53/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区县为沂源县(13.22/10万)、淄川区(9.73/10万)和博山区(6.13/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3 - 5月和9、10月,占27.47%(903/3 287)和24.64%(810/3 28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59岁,占48.13%(1 582/3 28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5.48%(2 481/3 287)。结论 淄博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疫情有回升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特征,布鲁菌病、恙虫病处于持续上升期。应根据传染病的发病特点,采取针对性策略。
王玲王萍王涛张玲杨淑霞崔峰王志强翟文济王显军丁淑军
关键词: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