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春
- 作品数:25 被引量:252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关于测定醋酸平衡常数的方法探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用平衡电桥法和电导法测定醋酸平衡常数 。
- 穆小丽黄鸣春詹正坤
- 关键词:醋酸电导法电导率
- 物质结构学习进阶研究--基于国际比较和学生认识发展实证
- 本研究以中学化学“物质结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外学习进阶研究及北师大王磊教授团队所提出的认识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包含核心概念陈述、学习表现和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学习进阶模型。通过国际课程标准比较构建中学化学“物...
- 黄鸣春王磊
- 关键词:学习进阶高中选修
- 物质结构学习进阶研究--基于国际比较和学生认识发展实证
- 本研究以中学化学“物质结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外学习进阶研究及北师大王磊教授团队所提出的认识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包含核心概念陈述、学习表现和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学习进阶模型。通过国际课程标准比较构建中学化学“物...
- 黄鸣春王磊
- 关键词:学习进阶高中选修
- 指向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校本专题课设计与实施——以“玩转沉淀”为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校本专题课"玩转沉淀"以发展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从研究的视角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上架构知识、问题、活动、素材、学生发展等5方面的线索,将科学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完整地呈现了一个校本专题课开发的进展过程。
- 黄鸣春王建林苏鑫牛丽亭项今朝王欣刘聪李丹阳
- 关键词:沉淀溶解平衡校本课程开发
- 学习轨迹视角下的化学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机制与路径——中学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从学习轨迹的理论视角,立足于课程能力提升取向,基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硕士必修课程“中学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5轮实证改进的探索,揭示职前化学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建设的机制与路径。学习目标确认、学习任务拆解与设计、职前教师课程能力进阶假设这3项要素之间的互动作用是课程建设的机制。课程建设路径为:知识精致→方法获得→价值确认→结果实现→学理揭示。
- 黄鸣春王维臻
-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
- 关于中学化学教师理解和参与课程改革的研究
-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4年6月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时至今日,在我们周围,真正的课程改革执行者--教师究竟在主观上是怎样理解这种变革,而他们的教学实践是否因为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有所改变,他们在真正从事一些教学变革时又存在...
- 黄鸣春
- 关键词:教师课程改革
- 文献传递
- 促进初中生化学变化定量认识发展的主题教学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化学变化的定量认识需经历基于总和认识定量、基于比例认识定量、宏微观多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定量关系几个发展水平.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有关内容做出单元整体教学规划,并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代表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中宏微观定量关系建立的本质原因,是促进学生化学变化定量认识发展的有效途径.
- 黄燕宁王磊黄鸣春刘元元
-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方程式计算
- 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前瞻性分析——基于2011年美国《科学教育的框架》和1996年《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对比被引量:45
- 2012年
- 美国于2011年7月颁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以及核心观念》(以下简称《框架》)是其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开发的基础文件,本文介绍了其研制背景。并通过将《框架》的主体内容与美国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内容标准"(以下简称《前标准》)进行对比,抽提出《框架》的特点。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该文件对我国研制课程标准的启示。
- 王磊黄鸣春刘恩山
- 跨学科概念融入化学教科书:价值与实现路径被引量:8
- 2023年
- 当前,跨学科概念已经逐步融入各国科学课程文件,而其落实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融入教科书。跨学科概念融入教科书的价值体现在课程、学习和教学等层面。为了更好地将跨学科概念融入化学教科书,应关注哪些跨学科概念能融入,如何组织相关内容以及怎样呈现等问题。在跨学科概念的教学中,要彰显其解决真实问题的价值,利用好其促进学科理解的作用,尝试建立起学科间的关联。
- 王维臻黄鸣春
- 关键词:教科书
- 学习进阶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内容文本分析为例被引量:16
- 2017年
- 课程标准内容文本的2大核心问题:如何合理地选取核心内容,即确定内容标准;如何合理地制定表现标准.前者需要完成对概念学段的选取以及对概念本体的陈述,后者需要设定学生学习某概念后的学习表现以及这种概念和表现所对应的认识层级.而在一段时间内对“概念本体”“学习表现”“认识层级”3大要素的刻画回答的正是学习过程中什么在进阶,即心理构造的问题,这3者构成了学习进阶的要素模型.基于3要素的学习进阶要素模型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可以用于评价不同课程标准的文本陈述.
- 黄鸣春王磊
-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习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