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琰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子宫腺肌症伴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调经促孕针法针刺,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针刺,直至经期痛经缓解时结束针刺治疗,每日针刺1次。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每次0.3g,每日2次,痛经显著缓解时停止服用。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CMSS量表评分、有效率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第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患者V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2个月经周期治疗和第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两组CMSS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明显缓解了子宫腺肌症患者痛经程度和持续时间,等于甚至优于布洛芬的镇痛疗效,并且对痛经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焦虑抑郁、背痛、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 杜若桑崔海刘钧天黄琰郑淑美
- 关键词:针刺子宫腺肌症痛经
- 从气机升降谈推化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9年
- 脾胃升降失常后,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特殊病机,这种中焦寒热错杂的病机,往往会夹杂湿、痰、饮、水、瘀等病理产物,应治以辛开苦降之法,辛能开气宣浊,苦能驱热除湿。针对寒温失宜,寒热错杂,痰湿内生之病机,非吴茱萸莫属;针对中焦湿浊内生,酿湿成痰,痰热胶结的病机,胡黄连是较好的选择;根据脾胃病寒热错杂的病机,甘和守中以生甘草为佳。使用吴茱萸、胡黄连辛苦相合为代表的推化法,同时佐以生甘草,既能甘平补脾以守中,又可微凉泻热。通过调节中焦脾胃,来恢复人体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吴茱萸与胡黄连的配伍是推化法的关键,在剂量上,根据寒温比例的不同,吴茱萸与胡黄连的比例可灵活调整,用量均为2~10 g。根据痰、饮、水、湿、实等病理邪气的不同,还可配伍芳香化浊、淡渗利湿、通腑泻浊等药物。
- 黄琰
- 关键词:气机升降辛开苦降胡黄连生甘草
- 浅谈腹针疗法中的"刺至病所"
- "刺至病所"是腹针疗法中特殊的针法,本文从其定义、刺法特点、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刺至病所的关键是在掌握腹部神龟全息图的基础上,诊断明确,处方配伍得当。
- 王丽平黄琰
- 关键词:腹针疗法
- 从厥阴下利证变化探讨厥阴病寒热进退被引量:9
- 2015年
- 自清代医家舒驰远以下,厥阴病之病机属寒热错杂已是主流学派的观点,如刘渡舟认为“厥阴病的特点和少阴病不一样,如果把厥阴说成或寒或热的一个侧面,那就和少阴病的寒化证、热化证相同,也就无法反映厥阴病的特点,则有失六经分证的基本意义”。
- 黄琰
- 关键词:厥阴病寒热错杂
- 从少阴下利解析少阴阳虚转变被引量:4
- 2015年
- 少阴病是伤寒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少阴阳气与邪气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尽管少阴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发热、厥逆、呕吐、下利、咽痛等证候,但《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45条中言及下利者23条,足见少阴病下利之重要。笔者认为,伤寒病过程中的少阴下利及其伴随症状最能反映少阴阳虚转变及少阴病由轻到重的证候变化。笔者试通过对单纯少阴阳虚下利由轻到重的论述,对少阴病少阴阳气盛衰的动态转变有一个整体的辨识。
- 黄琰何可
- 关键词:伤寒论少阴病阳虚
- 针灸治疗梅杰综合征医案1则被引量:1
- 2020年
- 梅杰综合征是由法国神经学家Henry Meige在1910年首次提出的,它以面部肌痉挛、痉挛性斜颈为主要症状,由一系列成人自发的面部肌肉肌张力障碍引起睑痉挛和下面部、咬肌以及脖子张力性痉挛组成的综合征。通常发生于50~60岁成人,女性与男性比例为3∶1[1]。针对梅杰综合征的药物治疗,由于局部症状的反复出现及药物副作用而体现出明显的局限性。现就针灸治疗梅杰综合征医案1则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患者,男,36岁,2018年11月9日初诊。主诉:双眼睑痉挛及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1年余。
- 刘钧天黄琰杜若桑刘姗姗穆岩
- 关键词:针刺温针灸医案
- 《金匮要略》中痹症辨证论治的特点被引量:10
- 2011年
- 《金匮要略》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症进行辨病辨证分析和方药论治,在病因病机上提出"外因重湿邪"、"内因重视肝脾肾"的观点,在治则上强调"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但当利其小便","阳气大虚,当先固阳",对正确领会仲景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 黄琰
- 关键词:痹症湿邪辨证论治
- 从太阴阳气亏虚论治太阴病被引量:4
- 2016年
- 太阴病是《伤寒论》三阴病之一,“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仅8 条原文,述证简略,未明主方,学者读其文似易,而得其要实难。笔者发现,在太阴病发病过程中,随着太阴脾家阳气亏虚程度的变化,其病证方药亦随之而转变。为此,笔者从太阴阳气亏虚的角度,讨论太阴病证治。
- 黄琰
- 关键词:太阴病阳虚
- 腹针疗法处方解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笔者从洛书图解的角度,解说腹针神龟全息图。将常用处方天地针、引气归元、腹四关提升为经典处方,通过举例解析,将临床标准处方与经典处方结合起来,提高对腹针处方的理解与应用。
- 黄琰王丽平
- 关键词:腹针疗法洛书
- 针刺背心五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针刺背心五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2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收治的7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一般中风后康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背心五穴,每周连续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抑郁因子评估抑郁病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的相关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30/36),优于对照组的38.89%(1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SCL-90抑郁因子、N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SCL-90抑郁因子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与NDS评分分值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中风后抑郁患者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针刺背心五穴,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 刘钧天黄琰刘姗姗刘爽穆岩杜若桑
- 关键词:针刺夹脊穴神道穴中风后抑郁